礦山生態修復,復的是什麼?

礦山生態修復,復的是什麼?

高吉喜

高吉喜,現任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教授、博導,新疆、江蘇等政府顧問或決策諮詢專家,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生態學會等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長期從事生態環境科學研究,為環保系統生態保護領域首批聘任首席專家和領軍人才,在生態質量和承載力評價、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資產評估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創新性研究,並率先開展我國生態紅線劃定與生態安全格局構建研究,主持完成了國內首個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為我國生態保護、管理、決策以及政策法規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礦山生態修復,復的是什麼?

礦產資源是非常重要的非可再生自然資源,它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資源保障。

我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礦產資源種類較齊全的國家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已成為礦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煤炭、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等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第一。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重要因素。

人類已經清楚地認識到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狀態已經成為衡量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的汙染治理、土地復墾和生態修復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難題。

土地復墾和生態修復是解決礦山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國礦山生態修復研究發展迅速,礦區土地的生態復墾工作也逐步開展起來。為避免和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應依據礦山不同開採時期的技術特點和自然環境等因素,制定和調整相應的復墾和生態修復方案,做到採礦與生態修復的一體化、同步化,最終實現礦山生態功能的修復。

是什麼?

到底什麼是生態功能修復呢?我認為,生態修復一定要從簡單的復綠過渡到生態功能修復,總體上應該重新建立一個完整功能性的生態系統。但是,恢復生態系統功能,決不僅僅是植被的恢復。所以,生態功能修復一定要強調已經破壞或者退化生態系統功能的整體提升。

礦山生態修復也絕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修復,還要考慮到與自然生態系統相匹配的經濟、社會系統的修復,這兩個系統一定是互相關聯、不可分割的。

我國現在的生態修復範圍比較大,不能刻意、盲目追求特定的修復狀態,必須要根據礦山所處的區域、位置以及生態適宜性來設定生態修復的目標。

那麼,生態功能修復的目標是什麼?首先,要考慮生態適宜的情況下進行怎樣的穩定修復;其次,修復以後能否達到比較好的生態系統結構;最後,我們的終極目的是要達到比較好的生態功能,比如水源涵養功能、水土保持功能、遊憩娛樂等。

從生態系統來講,生態修復中追求的是物種、種群或者生物多樣性的修復到生態系統修復的轉變,這種修復強調的是生態系統的結構、過程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恢復,整體上偏重於自然生態系統。但是,對礦山生態功能修復而言,則一定要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目標,包括文化功能、美學功能和公眾感受等等。

生態功能修復要考慮生態系統本身具備的自然功能,還要充分考慮修復以後能夠為人類提供什麼樣的服務。為什麼特別強調這點呢?現在礦山大面積的破壞,對破壞區域人類的影響特別是對局部地區居民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為此,礦山的生態恢復不能僅僅停留在植被恢復,而要考慮到在生態系統功能保障的情況下能夠為居住地的居民提供什麼樣的生態服務,比如供給功能、原材料功能、淨化水質功能、文化傳承功能、美學功能等。

目前,生態功能修復的意義更重要。過去礦山開採規模比較小,礦山開採遠離城市地區,範圍比較小,修復更多側重植被的恢復,較好地考慮到生物多樣性的提升,則算是做得好一點的。當前,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礦山開採離城市越來越近,礦山的修復必然要考慮與其周邊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另一方面,礦山開採規模也越來越大,修復方式肯定不會是單一的植被修復,不僅要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還要考慮到各地區自然條件的差異。因此,修復目標和方向也應該因地制宜。

生態功能修復的目標不僅僅是植被的恢復或者生物多樣性的修復,而要從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兩大方面綜合考慮,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更完整的生態服務。

礦山生態修復,復的是什麼?

為什麼?

七八年前,我參加一個礦山生態修復會議。會議方組織專家到北京參觀一座礦山修復場地,這座礦山的生態塌陷和坡面破壞非常嚴重,但經過復綠,效果非常好。當時,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幾位學者問了我一個問題,礦山修復以後,這塊土地主要做什麼?他們認為,如果停留在復綠階段,不是生態修復工程,還應該繼續向生態功能修復邁進。

如果把生態修復的概念擴大,除了礦山生態修復以外,土地修復的範圍非常廣,比如退化沙地的生態修復。但是,有些地方提倡生態修復,但沒有達到理想效果,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做的是生態修復工作,實際上卻在破壞生態。

草原上種樹、種草,特別是大規模植樹造林,許多生態學家認為,這是偽生態的做法。在乾旱區、半乾旱區大面積植樹造林,除了小老枯樹現象以外,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乾旱、半乾旱區乾旱程度的加劇。

以前,礦山修復最早提出的辦法是復綠,隨著復綠工作的不斷深化,進一步提出要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隨著礦山開採面積的擴大和性質的轉變,僅僅停留在生物多樣性修復階段也不夠,我們必須要進人生態功能修復階段。

為什麼達到生物多樣性以後還要提出生態功能修復呢?雖然生物多樣性可能提高了,但並不等於生物服務功能提高了。調查研究報告顯示,生物多樣性的增加與生態功能的增加具有正相關性。但是,在多數情況下,生物多樣性的增加大於生態功能供給的功能,生物多樣性增加與生物系統的服務功能不完全匹配。

礦山生態修復,復的是什麼?

怎麼辦?

第一,要實現從生物多樣性修復到生態功能修復的過渡,一定要拓展生態修復的理論基礎。過去涉及生態修復時,強調最多的理論是生態演替原理,而現在更多考慮的是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但這還不夠,應上升到區域可持續發展理論的高度。

1992年,美國自然科學委員會提出,使一個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到接近干擾前狀態,即為生態修復。其中,更多強調的是自然修復。

上世紀90年代,Jordan提出,使生態系統修復到先前或歷史上的狀態。 Cairns提出,生態修復應使受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恢復到受干擾前的狀態,即開採以前什麼樣,修復以後也應該達到什麼樣。

直到1996年,Egan提出了較全面的定義,生態修復是重建某區域歷史上曾存在的植物和動物群落,而且保持生態系統和人類傳統文化功能的持續性的過程。Egan認為的生態修復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生態修復過程與經濟社會的結合。

第二,在理論基礎之上明確生態修復的目標。這個目標一定要突破過去群落演替的觀念,這並不意味著要完全恢復原有生態系統,而是恢復生態系統必要的結構和功能,並且一定能夠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吻合,實現自我維持。

第三,礦產資源修復範圍非常廣,如果能夠達到真正生態功能修復的目的,定要考慮區域的生態功能定位。

各個地方在生態修復中首先要做好生態功能區劃,考慮這個地方的主導功能是以供給功能為主還是以調節功能為主,這是總體需要考慮的。根據區域生態系統的特徵、受脅迫過程與效應、生態服務的重要性與生態環境敏感性的分異規律,進行生態功能區劃,在此基礎上,再製定區域生態修復規劃。

第四,實現從治理技術到總體設計的過渡。礦山治理技術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很多方面的技術也比較成熟,包括採空區及尾礦庫治理、煤矸石、矸石山的治理。現有的礦山生態修復技術體系也比較完善,比如復墾與復綠技術、邊坡穩定性技術、尾礦庫安全防護技術等。

技術相對成熟、體系相對完善為下一步生態功能的修復,特別是在已有技術突破的情況下實現更好的頂層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修復區域與當地的自然和社會經濟狀況更好地融合。

礦山生態修復,復的是什麼?

礦山生態修復,復的是什麼?

墨泉投資

讓世界因我們更美麗!

生態修復 | 農旅開發 | 股權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