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盤點|2017年度大生態產業的10大關鍵詞有哪些?

年度盤點|2017年度大生態產業的10大關鍵詞有哪些?

走過了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2017年,我們一起見證了生態產業的狂飆突進,精彩紛呈。

2017年,隨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成為社會共識,礦山修復、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推進;

2017年,“十三五”規劃、環保稅、垃圾分類、藍天保衛戰、生態保護紅線、PPP模式等各項政策相繼出臺,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投資加速增長,不斷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本期,我們一起來盤點盤點2017年度大生態產業的10大關鍵詞,一窺大生態產業的精彩歷程……

田園綜合體火爆

事件:

2017年2月5日,“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範。

5月24日,財政部印發了《關於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財辦〔2017〕29號);

5月31日,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關於深入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

6月5日,財政部又印發了《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實施方案》(財農〔2017〕53號),併發布了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的通知,決定從2017年起在有關省份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田園綜合體試點。

年度盤點|2017年度大生態產業的10大關鍵詞有哪些?

點評:

田園綜合體是以農業、農村用地為載體,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功能,集農業全產業鏈目標的整合、農業科技體系的支撐、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優化、多種類型農業園區的結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型複合載體,是一種新型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是“六次產業”創新理念的一種新體現。

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事件:

2017年2月7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國土生態空間得到優化和有效保護,生態功能保持穩定,國家生態安全格局更加完善。到2030年,生態保護紅線佈局進一步優化,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有效實施,生態功能顯著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年度盤點|2017年度大生態產業的10大關鍵詞有哪些?

點評:

近年來我國生態空間仍不斷遭受擠佔,生態系統退化嚴重,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形勢嚴峻。同時,保護地存在空間界線不清,交叉重疊,管理效率低等問題,亟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嚴格監督和管理,實現一條紅線管控所有重要生態空間。

生態保護紅線,從功能定位看,對於維持生態平衡、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從用地性質看,是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生態用地,必須嚴格用途管制;從保護要求看,是保障和維護生態安全的臨界值和最基本要求,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關鍵物種、生態系統存續的最小面積,必須實施嚴格保護,以確保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十三五”發展規劃

事件:

2017年4月10日,環保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環境保護部將全力推動約900項環保標準制修訂工作。同時,將發佈約800項環保標準,包括質量標準和汙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約100項,環境監測類標準約400項,環境基礎類標準和管理規範類標準約300 項,支持環境管理重點工作。

年度盤點|2017年度大生態產業的10大關鍵詞有哪些?

點評:環境保護標準是依法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技術依據,是實現汙染物減排、改善環境質量、防範環境風險等環境管理目標的重要手段。截至“十二五”末期,累計發佈環保標準1941項,現行標準1697項,有力地支撐了環境管理各項工作。

隨著“氣十條”“水十條”和“土十條”的發佈,各領域的環保工作不斷深入,我國環境管理工作開始從以控制環境汙染為目標導向,向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導向轉變,並將逐步建立以排汙許可為核心的固定汙染源環境管理制度。為適應這一轉變,滿足新的環境管理需求,為環境監管執法提供依據,我們開展了《規劃》的編制工作,明確“十三五”期間環保標準工作的方向和任務。

取消園林綠化企業資質核准

事件:

2017年4月1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下發《關於做好取消城市園林綠化企業資質核准行政許可事項相關工作的通知》(建辦城[2017]27號),該通知如下:

1. 各級住房城鄉建設(園林綠化)主管部門不再受理城市園林綠化企業資質核准的相關申請;

2. 各級住房城鄉建設(園林綠化)主管部門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要求將城市園林綠化企業資質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等資質作為承包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業務的條件。

點評:

美麗中國的逐步深入為園林企業描繪了“青山、綠水、藍天”的大好前景,而PPP 項目、特色小鎮建設以及“2020 年實現城市雙修初見成效”的目標又讓行業看到了未來甚至幾十年內將會分享到的巨型蛋糕。在建築業改革“放管服”的大背景下,對建築業企業資質做“減法”是大勢所趨。

取消項目環評單位資質管理

事件:

2017年6月21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修改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決定》對現行條例進行了修改,簡化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事項和流程,刪去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的資質管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審批規定;取消行業主管部門預審等環境影響評價的前置審批程序,並將環境影響評價和工商登記脫鉤,並明確審核、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及備案環境影響登記表,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年度盤點|2017年度大生態產業的10大關鍵詞有哪些?

點評:

此次條例修改,簡化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事項和流程,比如將環境影響登記表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這既是新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也是順應市場需求的一種改革。這將使環評管理重點聚焦到環境影響較大的項目上,強化環評源頭預防作用,使環境管理從粗放式走向精細化,進一步提升環評有效性,同時有利於減輕企業負擔和項目建設成本,釋放企業的經濟活力。

環保稅來了

事件:

2017年6月26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聯合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自正式發佈之日起實行。

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8年1月1日起,我國首個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綠色稅種——環境保護稅正式施行,以此取代了施行近40年的排汙收費制度。環保稅按季申報繳納,2018年4月1日至15日將迎來首個徵期。

年度盤點|2017年度大生態產業的10大關鍵詞有哪些?

  點評:

從排汙費到環保稅,絕不是簡單的名稱變化,而是從制度設計到具體執行的全方位轉變。此前,對企業排汙費謊報瞞報、拒不繳納等情況,《排汙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僅規定了3倍以下的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整頓等措施,在實際執行中威懾力明顯不足。

環保稅法最大的意義在於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汙染者付費”的原則,稅務部門依據法律條款嚴格執法,多排放多繳稅成為企業生產剛性的制約因素。

汙染防治攻堅戰

事件:

9月,環保部等10部門聯合京津冀、山東、山西、河南等6省市政府公佈了“1+6”的治理秋冬大氣汙染“組合拳”方案,包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和強化督查、巡查、專項督察等6個配套方案。

  方案提出,“2+26”城市將實施更加嚴格的措施,包括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重汙染天氣應對等方面共11大項、32小項措施。

年度盤點|2017年度大生態產業的10大關鍵詞有哪些?

  點評:

要圍繞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解決突出大氣環境問題,理順整合大氣環境管理職責,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深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汙染聯防聯控協作機制。

與往年相比,這是我國首次針對秋冬季制定專門的治理方案,並第一次提出秋冬季大氣質量改善目標,即“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和重汙染天數雙雙同比下降15%以上;第一次為“2+26”城市“量身定做”了量化任務,以往任務是原則性的多,這次量化具體到區、縣層面。

十九大報告

事件: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開幕。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十九大”報告勾畫了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和實現美麗中國的戰略路徑,要求到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目標,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提出一系列新目標、新部署、新要求,進一步“推進綠色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全黨全國的共識和抉擇。


報告指出了實現美麗中國的“四大舉措”:一是要推進綠色發展;二是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三是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四是要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點評:

專家認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濃墨重彩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目標和新部署。這些新理念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新時代加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對環保系統而言,最重要的是把黨的十九大關於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路線圖落實為施工圖,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在環保系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嚴格PPP項目入庫

事件:

2017年11月16日 ,財政部發布了《關於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提出嚴格新項目入庫標準 、集中清理已入庫項目等規定。要求各級財政部門統一認識、分類施策、嚴格管理。對新申請納入項目管理庫的項目進行嚴格把關,優先支持存量項目,審慎開展政府付費類項目,確保入庫項目質量。

年度盤點|2017年度大生態產業的10大關鍵詞有哪些?

點評:

《通知》的出臺,旨在糾正當前PPP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走偏、變異問題,進一步提高項目庫入庫項目質量和信息公開有效性,更好地接受社會監督。一些本不適宜採用PPP模式實施的項目退庫,有利於正本清源,促進PPP項目的有序推進和公共資源的有效配置。一些項目按照要求完善後,將更加規範、更加透明,有助於項目的全生命週期管理。長遠看,項目庫有進有退,將促使各參與方更加註重規範運作和項目管理,有利於防範和控制風險,增強市場信心,促進PPP事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關於規範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

事件:

12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關於規範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

意見表示,不能把特色小鎮當成筐、什麼都往裡裝,要嚴防政府債務風險,嚴控房地產化傾向,嚴格節約集約用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意見》指出,各地區要準確理解特色小鎮內涵特質,不能盲目把產業園區、旅遊景區、體育基地、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以及行政建制鎮戴上特色小鎮“帽子”。

年度盤點|2017年度大生態產業的10大關鍵詞有哪些?

點評:

四部委“出手”規範特色小鎮是應時而生的必然措施。此前短短几年時間,官方已經公佈了兩批次全國特色小鎮名單,與之相較,各式各樣的省級特色小鎮更是不勝枚舉。可以說,特色小鎮建設正在經歷一個野蠻生長、快速擴張的過程。面對這種顯而易見的過熱情緒,相關職能部門發佈指導意見、調高監管定調,可謂及時而必要。此舉在確保特色小鎮短期降溫的同時,也必將從長遠上推動其有序發展。

年度盤點|2017年度大生態產業的10大關鍵詞有哪些?

墨泉生態

讓世界因我們更美麗!

生態修復 | 農旅開發 | 小鎮規劃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