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工程師必知必會系列(3):一款經典的數字二倍頻電路

Author: Jackie Long

本文介紹一種經典實用的數字二倍頻電路,其電路結構如下圖所示:


硬件工程師必知必會系列(3):一款經典的數字二倍頻電路

它由一個同或門與一個時鐘上升沿有效的D觸發器(連接成翻轉器)組成,其中clk_in為外部輸入時鐘週期信號,clk_out為二倍頻輸出信號,下圖為其輸入輸出波形:

硬件工程師必知必會系列(3):一款經典的數字二倍頻電路

在t0時刻,clk_in為低電平,D觸發器為復位狀態(即Q=0、Q#=1),這樣Q#與clk_in經"同或門"後為低電平(異出為0),此時為初始穩定狀態,如下圖所示:

硬件工程師必知必會系列(3):一款經典的數字二倍頻電路

當t1時刻到來時,clk_in時鐘變為高電平,此時D觸發器尚未翻轉,"同或門"另一輸入引腳亦仍為高電平,則"同或門"輸出轉變為高電平(同出為"1"),同時此輸出作為有效時鐘上升沿觸發D觸發器翻轉,則有Q=1、Q#=0,如下圖所示:

硬件工程師必知必會系列(3):一款經典的數字二倍頻電路

這個狀態並非穩定狀態,從上圖可以看出,D觸發器輸出與"同或門"輸入是連接在一起的,卻有兩個不同的電平,這是不可能存在的穩定狀態,當D觸發器翻轉變化後的低電平經"同或門"後,輸出又變成0,此時是另一個穩定狀態,也就是t2時刻到來了。

硬件工程師必知必會系列(3):一款經典的數字二倍頻電路

之後每次輸入信號變化一次,則重複一次穩定狀態→不穩定狀態→穩定狀態的變化。

從D觸發器翻轉輸出至"同或門"輸出變化那一段時間,稱為延時(Tdelay),在這個電路里也就是高電平寬度。在74系列邏輯器件中,這個延時值大約為幾十個納秒(ns),在可編程邏輯(FPGA/CPLD中)則只有幾個納秒,可以通過在這個延時鏈路上插入多個緩衝器來增加高電平的寬度(也就是佔空比),如下圖所示:

硬件工程師必知必會系列(3):一款經典的數字二倍頻電路

如果需要精確的延時,還應該將寄存器的TCO算入,D觸發器有效時鐘沿到來後,經過時間TCO後才會有穩定的輸出,如下圖所示:

硬件工程師必知必會系列(3):一款經典的數字二倍頻電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