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窮人只能等死

1

昨天去看了《我不是藥神》

挺唏噓,挺感慨。

電影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一個阿婆,一臉無助的對著警官說:

" 領導,我....我就是想求求你,別再追查印度藥了,行嗎?

我病了三年,四萬塊錢一瓶的正版藥,我吃了三年。

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非說他是假藥。

那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

那藥才賣500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沒有賺錢。

誰家能不遇見一個病人,你就能保證這一輩子不生病嗎?"

那一刻,電影院裡,很多人都看哭了。

說白了,大抵許多人深有感觸,就像電影裡的一句臺詞:

“我們最大的病,其實是窮病。”

你們知道嗎?

這部電影,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改編。

原型是以一個名叫陸勇的男人創作的。

陸勇自己是一名病患,因為幫自己,以及其他一些經濟困難的人購買印度格列寧。

被檢察院起訴,但是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

後來,檢察院判定陸勇的行為是買方行為,並且是白血病患者群體購買藥品整體行為中的組成行為,因此不構成銷售假藥罪,撤回起訴。

《我不是藥神》:窮人只能等死

2

看完電影,我的第一想法:

“如果,我得了這樣的病,我究竟該怎麼辦?”

肯定會拖累家人,對於我這種普通家庭,哎,爸媽一輩子的奮鬥,全沒了。

如果,我不幸去世,爸媽豈不是要白髮人送黑髮人嗎?

簡直不敢想像。

不求長命百歲,但求在爸媽後面走。

可越長大,我變得越怕死,越想活下去,哪怕是花很多錢,我也想活下去。

我只是一個二十幾歲的人,

想要活著,有什麼錯?

講真,我們的許多想法,會在生活中慢慢發生變化。

對於生死這種事,沒有多少人做好準備。

或許,將來有一天,我們都該從小學習一門功課:

如何看淡生死。

《我不是藥神》:窮人只能等死

3

之前,外公住院,(我外公84歲了,肺癌)

旁邊一個鄰床的男孩,

得了心臟病。

醫生建議,做心臟支架搭橋手術。家裡人卻無力支付費用。

有一次,去看望外公,看見男孩的媽媽在外面不停的哭,男孩的爸爸在外面邊嘆氣邊說,該借的都借了,現在親戚不願意借錢了,可能連個壽衣都買不起了.....

沒錢看病,留不下人。

原來,死亡也是看有錢沒錢的。

原來,死亡也是有先後、不公平的。

《我不是藥神》:窮人只能等死

4

所以啊,趁著年輕,多努力賺錢,不是宣揚什麼金錢論至上,只是,這個世界,錢,可以救命啊!!!

就算不能完全救命,

也能延長生命。

總比坐著等死好啊。

也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追求平平淡淡,歲月靜好的生活。

你所謂的這些享受,

都有人替你負重而行。

想想,等你長大成人後,你沒有錢,你保護不了自己,你保護不了你的家人。

社會就是這麼現實,從不同情可憐你。

《我不是藥神》:窮人只能等死

5

最後:

餘生很長,曾經,我祝你找到喜歡的人,找到幸福。

但現在,我更想跟你說:

餘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餘生,努力賺錢,成為更好的自己。

願我們都能一路荊棘叢生,

願你我平凡相伴。

依舊向善。

《我不是藥神》:窮人只能等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