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她們曾上過央視!也在和田轟動一時!到現在還沒一年,有的工資卡已存了51000元……

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變身為現代化工業生產線上的產業工人,皮山縣越來越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穿上“藍工裝”,不斷實現人生的精彩轉身。從農民變身為產業工人,帶來的不只是身份的變化,更是生活的改善、觀念的更新。和田是國家確定的深度貧困地區之一,也是全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當前,和田地區正全面吹響脫貧攻堅“衝鋒號”,安徽省駐新疆援建指揮部認真貫徹黨中央治疆方略,按照皖疆兩地黨委政府工作部署,通過產業援疆、就業援疆等舉措,以產業促就業,引導受援地富餘勞動力走出去、安徽企業到皮山投資興業,讓農村富餘勞動力有了增收的“寶葫蘆”。本報從今日起,陸續關注報道外出務工人員在安徽及當地的就業和生活情況,以饗讀者。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她們曾上過央視!也在和田轟動一時!到現在還沒一年,有的工資卡已存了51000元……

2017年7月,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採訪播出《皮山姑娘要遠行》專題,報道了皮山縣103名貧困農家姑娘在地區有關部門和安徽援疆指揮部的有序組織下,遠赴萬里之外的安徽淮北務工的故事。此後,皮山縣相繼又有數批農家青年去安徽巢湖、銅陵、合肥、淮北等地就業上崗。

這些姑娘和她們家庭的脫貧解困狀況如何?帶著這一問題,記者走進了她們的家。

7月的皮山縣木奎拉鄉闊納巴扎村,田間地頭處處都有農民忙碌的身影。在淮北華孚色紡有限公司務工的姑娘布再娜甫·買買提圖拉家裡,她的爸爸買買提圖拉·卡德爾正忙著清理羊圈。“

去年是我糊塗,一開始還不想讓女兒去安徽務工。在安徽援疆幹部的幫助下,女兒去了安徽淮北,工作表現很好,還當上了班長,我這個做爸爸的也要給她做表率,種好地,發展養殖業,儘快脫貧過上好日子。”7月4日,買買提圖拉笑呵呵地對記者說。買買提圖拉一家6口人,大女兒和二女兒已出嫁,布再娜甫是他的三女兒,18歲的布再娜甫高中畢業後回家跟著父母務農。去年7月,安徽援疆幹部進村組織動員農村青年外出務工時,買買提圖拉夫婦倆最初很反對女兒外出務工。羞澀怯懦的布再娜甫看到父母的態度,一邊流淚,一邊附和父母意見。通過援疆幹部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布再娜甫終於邁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來到安徽淮北市華孚色紡有限公司務工。

因為布再娜甫有高中文化水平,並且有一定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基礎,她在廠裡很快脫穎而出,當上了紡織班班長。外出務工11個月,布再娜甫除了給父母寄回來的錢外,工資卡上還存了2萬元。

說起家庭收入,買買提圖拉扳起指頭算了一筆賬:6畝地的核桃、紅棗和玉米,一年純收入至少5000元;養了2頭驢、10只羊,一年大概也能收入5000元;現在他還為鄉中心學校學生送飯菜,每天勞務費是40元,再加上女兒一年2萬多元的務工收入,全家年收入在4萬元左右。買買提圖拉自豪地說:“我們家今年脫貧沒問題!”

與布再娜甫同一個村的艾比布拉·買買提明也是在安徽淮北華孚色紡公司務工的受益者。

艾比布拉夫妻倆在安徽淮北務工不到一年,工資卡上已經存了5.1萬元錢,當記者見到為他帶孩子的岳父努爾買買提·庫爾巴尼時,努爾買買提說:“女兒女婿是貧困戶,當初蓋新房還欠了外債,現在不但還清了外債,他們手裡還餘出2萬元,謝謝政府給孩子這麼好的機會。”

據皮山縣木吉鎮駐安徽淮北華孚色紡公司的帶隊幹部阿依努爾·肉孜介紹,在華孚公司務工的皮山姑娘有190名,80%都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經過近一年的務工,她們的家庭紛紛退出了貧困戶行列,真正實現了“一人務工全家脫貧”。除了脫貧解困,這些在安徽務工的姑娘們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轉變,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大家每天上班認真學習技術,下班後積極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每個人都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