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不再,企業人效低有哪些表現?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享受人口數量大帶來的紅利,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企業也一直掌握較大的用工主動權。但是自2010年前後此現象已出現轉變,我國的人口紅利逐年減少,自2012年開始已經降低為負數,勞動力供應開始吃緊。企業用工緊張和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趨勢相同,呈現自東向西,自沿海向內陸發展。其中東南沿海地區自2010年前後已出現企業用工緊張趨勢,而西北地區諸如甘肅地區企業明顯感覺到用工緊張則出現在2016年前後。

人口紅利不再,企業人效低有哪些表現?

人口問題困擾世界經濟

人口紅利不再,企業人效低有哪些表現?

二胎全面開放但未見明顯人口增長

勞動力供應缺口逐年增大,給企業方面帶來極大挑戰,最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 員工的就業機會增加,選擇多,穩定性不強,員工已無原來以廠為家的情懷,隨時準備另謀高就。
  2. 企業管理難度加大,原來的管理模式已行不通,人員緊缺及員工流動性的增加考驗企業管理。
  3. 員工對收入和福利擁有更多話語權,企業用工成本上升。
  4. 整體生活水平提升,員工已逐漸喪失吃苦耐勞精神,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已逐漸排除在員工就業範圍外。

在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的形勢之下,企業明顯桿菌到一方面員工工資與福利成本逐步攀升,另一方面員工不能與企業積極配合創造出更大價值,直接影響企業盈利能力。主要表現在企業勞動生產率低,即人效低。人效主要以企業人數和工資總額來衡量企業投資與產出的關係,反應企業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效果。

員工的工資高並不是企業的成本負擔,人效低,人效浪費才是!

人口紅利不再,企業人效低有哪些表現?

有人比喻企業中有兩種人影響企業發展,“爛蘋果”和“蛔蟲精”。“爛蘋果”是企業中很難管理的人,像筐中的爛蘋果,甚至會感染其它的“蘋果”;“蛔蟲精”則是坐享其成的人,分享或蠶食他人成果,對好處錙銖必較。從企業經營層面看,企業人效低具有如下特徵:

  1. 工資費用持續增長而銷售額無明顯變化;
  2. 公司或部門假設減少20%的員工,仍能正常運轉;
  3. 公司或部門間抱怨最多的是內部協作問題;
  4. 員工工資相對固化,薪酬平均彈性<20%。

從員工狀態分析企業人效低具體體現在:

  1. 勞動生產率低:一個人的活多個人幹。
  2. 工作效率低:出工不出力,“磨洋工”,在其位不謀其政。
  3. 溝通人本、人際成本高:內耗嚴重。
  4. 工作熱情低:工作不願會,不敢會。
人口紅利不再,企業人效低有哪些表現?

網上調侃的聯發科“一核有難多核圍觀”普遍存在於企業

以上為企業人效低的表現,人效浪費可能是老闆的責任,因為企業的文化和習慣是老闆造就的;也可能是高管的責任,因為高管制定製度的過程中縱容了員工偷懶的出現;也可以是員工的責任,因為員工選擇了安逸而不願付出更多。你認為誰應該付主要責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