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54不死鳥空空飛彈爲什麼被AIM-120取代了?

關注

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為什麼被AIM-120取代了?

AIM-54“不死鳥”被AIM-120“阿姆拉姆”取代,很正常,因為性能太差,不退役難道留著過年?

“不死鳥”粉絲、“雄貓”粉絲還有三十秒抵達戰場……

好了,筆者已躲進掩體、頭頂臉盆,現在就好好說一說這個“不死鳥”。

提到AIM-54,必須承認這是一種劃時代的武器,AIM-54是世界上第一種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也是第一種實戰射程超過100公里的遠程空空導彈,在冷戰時代,面對蘇聯超音速轟炸機+空射反艦導彈的威脅,掛載“不死鳥”的F-14戰鬥機是美軍航母戰鬥群最可靠的屏障。

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為什麼被AIM-120取代了?

使用AWG-9火控雷達的F-14滿載“不死鳥”,理論上可以“一打六”、同時攻擊六個目標,對比同時期F-15使用AIM-7的一打一,簡直就是超強。

然而,一旦出現“然而”,各位就知道要開始講“不死鳥”的壞話啦!

其實想一想也明白,如果AIM-54真的哪哪都好、天下無敵,美軍怎麼可能棄用之、將其與F-14一併退役?別說只有F-14能掛“不死鳥”,F-15戰鬥機也測試過發射AIM-54,真要掛的話也能帶6枚,問題是這導彈天生只能打轟炸機,沒有轟炸機時,勉強打一打戰鬥機就只能看人品。

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為什麼被AIM-120取代了?

AIM-54打戰鬥機,如果碰到菜鳥、不會看RWR(雷達告警儀),就賺一個擊墜記錄,否則就是浪費彈藥。

為什麼對付戰鬥機很吃力呢,AIM-54的最大過載,A/B型才17G、C型也不過22G,這麼差的機動性,打中的都是運氣,至於”17G也比戰鬥機的9G強“這種話就別提了,先想一想圓周運動加速度公式g=v*v/r,速度、過載和轉彎半徑之間是什麼關係,再想想“不死鳥”飛的有多快,如果17G過載夠用,各國的空空導彈幹嘛追求50G、60G甚至70G的過載,錢多了沒地花?

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為什麼被AIM-120取代了?

AIM-54的設計,放在1970年代有其合理性,本來就是一種追求射程、打轟炸機的武器,不能要求過高。

然而就“打轟炸機”這老本行,如今也被AIM-120所取代,改進型AIM-120-C7的最大射程接近100公里,AIM-120D更超過100公里,AIM-120重量更輕,過載G值更高,抗干擾性、可靠性、命中率都比AIM-54C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加上蘇聯解體,沒有了轟炸機+反艦導彈的威脅,AIM-54更只有退役一條路。

AIM-54這類大直徑的遠程空空導彈,一味追求射程,在日新月異的導彈技術面前,被取代也是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