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生活看不见生活

短篇小说:生活看不见生活

若梅是个有着些浪漫品质的女子。

这在她对待离婚的态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衣服、书,零零碎碎的随身物品,还有装满了两个纸箱的汽车模型。若梅喜欢收藏各型各色的车模。

好友海兰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她收拾东西。

海兰长一弯妖娆的吊梢眉,说话时因态度的凌厉眉梢就越发的上挑。

若梅视而不见。

丈夫坐在一边的沙发上,确切的说是前夫。带着一种半嘲讽的表情,透过烟雾斜睨着若梅和同伴。

若梅挎好自己的包,审视这生活了十几年的房子,海兰不耐烦的拿眼瞪她。就在若梅转身抬腿的一瞬间,只觉“忽”的一下子,人就象一只弹球,生生的弹了出去,又重重的撞在墙上,紧接着就感觉一头长发被揪得滋辣辣的疼。若梅本能的护住头发,只觉身前身后就乱成一团。好不容易挣出掌握,透过披散的长发,只看见两箱车模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其实若梅的离婚已走过了风雨兼程的那一段。

若梅已经不年轻了,像所有身处婚姻中的女人一样,尤其是一个不能生孩子的女人,离不离婚这个问题,已经在若梅心里折叠了无数个来回了。

若梅生活的县城很小,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小到几个同事或者同学互相一攀谈,说不定就冒出个亲戚来。

再说,若梅从谈恋爱开始,压根就没想到过要面对离婚。

试想,谁会在谈恋爱的时候想到离婚呢?若梅想,每一个走进婚姻的男女大概都觉得自己的婚姻会是一辈子的,会是幸福一辈子的吧。

——然而,世事难料。

其实,人生的全部事件大都是从这些转折的词语开始的。

若梅那天被海兰两人从前夫手里抢救出来时,街巷里可巧有迎亲的车队走过。小县城还盛行着旧民俗,伴着几近狂放的音乐,鞭炮声炸响成一片,喜庆得一塌糊涂,浓浓的火药味呛得若梅直掉眼泪。

海兰一边用纸巾给若梅擦脖子上刮出的血迹,一边说,房子你不争,钱你不要,还以为自己多清高、多有骨气------

若梅看着车窗外说,人都不要了,还要东西干什么。

穿茄克的男人开着车,从后视镜里望着若梅说, 其实房子或钱你应该争一争的。

若梅听着这平静得略嫌迟缓的声音,往后视镜里望了一眼,就看见了后视镜里望着自己的眼睛。那双眼睛里有着些疼惜和担忧,若梅心里不由的暖了一下,就浮出一个浅浅又略显苦涩的笑。

海兰看若梅不死不活的一副面孔,想想刚才救人的场面,就把还想说的话咽回了肚里。

若梅是中学语文老师,担着两个班的课程,每天都排的很满——其实也多亏了这份工作,使得若梅充实了不少。

但就是不敢静下来。

一静下来,忧伤、郁闷、烦躁、无聊、委屈、痛苦等等等等,诸多情绪便一如大海涨潮,漫淹了身心的堤岸。

更不说那些阴雨连绵或者百无聊赖的让人心里长草的日子了,一些浓稠得化不开的寂寞和心里折折叠叠的千回百转,便丝丝缕缕钻入身体,浸透血液,直入心脏,直让人心荒芜的衰草连天。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幽怨与烦闷,搅的人心事芜杂,不知是该怨命运、怨男人、还是怨自己。

若梅的婚龄其实不短。十几年的婚姻生活,若梅从一个清浅灵秀的女孩,变成了一个饱尝百味的沧桑妇人。

若梅没有孩子。不是不会生,是多次流产的后遗症。时间长了,夫妻间难免各有各的想法。于是,这样那样的龌龊总免不了上演,而丈夫也就总有理由跟别的女人这样那样。可若梅想离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用丈夫的话说,我的女人,不能随便便宜别人。

离婚了,若梅就暂时住进了海兰家里。

十几年的婚姻生活,若梅变的一无所有了。其实若梅倒也没太看重这个,只是跟海兰同住实在有点不大好接受。

海兰没结过婚,可是同居过的男友都好几个了。现在是一个比海兰小七八岁的小男友,因为和若梅也很熟,倒也没有什么。可就是两人晚上那点事,一套两居室本来空间小,他们又总是弄得惊天动地的,实在让若梅为难。第二天,人家两人正正常常的,倒是若梅无颜以对,好像自己做了什么让人不好意思的事似的。

若梅决定搬出去住。七七八八的看了些房子,就泄气了。原来想要把日子过得顺遂一点其实挺不容易的。比如房子,既要方便上班生活,又要房子合适,还真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好在海兰是有办法的,叫来了搬家的男人。男人叫刘强,是刑警队的副队长,也离婚了,有个半同居的女友。听说是若梅找房子,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房子给若梅住了。用刘强的话说,他有一半时间住在单位。若梅想,既然另一半时间不住在自己家里,想必就住在女友那里吧。

刘强的房子是单门独院的二层房,装修虽不十分豪华,但依若梅的见识,在小县城也很不错了。

及至搬进来,楼上楼下的看了一遍,心里就感慨了,也相信了:生活就是生活!有时候就是会在一些猝不及防的时候亮出底色。比如,若梅如果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日子只怕就没那么多的感慨了。

最让若梅无法接受的就是海兰气愤难平指责的,自己曾不屑一顾的东西,在现实生活需求面前原来那么愚不可及。原来,人可以不要,东西却是必须要的。

晚上搬完家,仨人一起吃了顿饭。

若梅对刘强印象挺好的,再加上知道他也离婚了,心里就无端的升起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还有后视镜里的那次对视,也让若梅心里有点触动。所以在他面前的时候就有了那么一种放心,安全,很亲近的感觉。

海兰可不象若梅。一边啃着鸡骨头,一边斜睨着刘强。

刘强把身上的手机钱包什么的都翻了出来,若梅明白过来,意思是只有一串钥匙。若梅在桌下踢海兰,海兰瞪她,若梅低下了头。

一个人的日子也许是好过的,也许又是不好过的,若梅自己也弄不清,总之一转眼,竟然已是深秋了。

若梅回头审视,这才发现,原来离婚的日子倒比不离婚的日子好过多了,至少平静轻松。再也不必负罪似的忍受着各种争吵,甚至打骂。

至于别的,若梅不是没有想过,而是压根就没去想。只是明白了,有些东西失去比枯守好多了。

其实秋天是个不错的季节,秋高气爽,人也不由的变得清爽明朗起来。若梅的心情更是渐渐开朗起来。甚至开始融入凡俗而冗长的日子里,甚至还有点自得其乐起来。

一天下午放学后,若梅去一个同学家吃饭。因为没事就多坐了一会,当她披着一身寒凉回到家时,发现刘强坐在门口的台阶上。

刘强说去东北出差,回来拿两身厚衣服。

若梅帮他找出衣服,发现衣服都发霉了。

若梅很不安。

刘强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第二天,若梅特意去一家专卖店买了件男式的皮茄克。打电话,刘强说已经出差走了,半月后回来。

后来有一天放学到家,刘强就坐在门口的台阶上。

衣服挺合身。

隔几天,若梅接到电话,回到家时,人已经又坐在门口台阶上了。手里拎着羊肉,说是就想吃自己在家炖的羊肉萝卜汤。

其实有时候一年的日子很短,短的还没觉着怎么的就过完了。

有时候一年的日子也很长,长的让人空茫的无措。

转眼间已经进入了深冬,若梅怕冷 ,中午饭就在学校吃,直到晚上才回家。

有一天放学时,发现刘强开着警车在学校门口等她。

刘强说天冷了,用暖气的人多,不放心管道, 抽个空回来检查一下。

若梅问吃饭了吗?

刘强说想吃擀面条。

于是,一起去了菜市场。买了青菜什么的之后,刘强又在卖羊肉的摊子上买了很多羊肉。说冬天冷,羊肉暖胃,多买点,就不用三天两头顶着寒风跑菜市场了。

若梅没说话。因为不知道这话的意思是还要回来吃,还是为了若梅特意买的,所以就一言不发。坐车回家,车里的暖气很足,感觉不像是冬天。

若梅和面擀面条,刘强洗青菜。

晚饭后,若梅从抽屉里拿出一串钥匙,刘强看了若梅一眼。若梅赶紧说,天冷,免得有事时候还得在外面等。刘强笑笑,拿在手里走了。

若梅教的班里转来了一个新学生,父亲是某局的局长,一定要请老师们吃顿饭,见个面。推辞不过,校长就带着主课老师们去了。

席间觥筹交错,一派祥和。若梅喝了酒,感觉头晕,就躲到门外走廊上看远处的夜景。突然被人搡了个趔趄,回头一看,若梅一下子就慌了。是前夫,显然又喝醉了酒。一起生活了十几年,若梅深知前夫的脾气秉性。前夫跟一帮朋友混在街面上,用他的话说是江湖人士,若梅甚至搞不清他在做什么。如果不喝酒,倒也一般,喝了酒就不一定了。所以,若梅条件反射,立马离他远点。若梅慌不择路的跑进了旁边巷子的公厕里,慌忙给刘强打了电话。

不一会,就听见外面响起刺耳的警笛声,若梅跑出公厕。刘强一把揽过若梅,若梅就任由他揽着匆匆上了车。

回到家,若梅给刘强讲自己的婚姻。

若梅和前夫是一个村的,当时前夫在城里做生意,若梅在城里的师范学校上学,于是免不了常来常往。一个是弱不禁风的内向女孩,一个是早早踏入社会还颇有点钱的大哥,若梅自然就习惯了被照顾的生活。毕业分配时,前夫几场酒几条烟,若梅就顺理成章分在了城里的中学,接下来的事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只不过,生活总是有着跟想象对不上的时候。一些不和谐的东西,一些循环往复的磨折,若梅明白了,生活里有些东西无论如何是要正视的。又是谁说的?三观不合的人无论如何不适合在一起。

第二天晚上放学回家,若梅发现门口装了摄像头,在屋里就能看见房前屋后。刘强正做饭,说自己做的羊肉泡馍不比西安的差。

似乎是一转眼,学校里放寒假了。

其实放假对于若梅来说,是平时挺盼望的事,可现在就不同了。闲下来无所事事,那些藏匿在心底的孤独和寂寞 ,就如同海潮一样,一浪一浪的拍醒了很多触角。

回乡下父母家吧,又怕父母絮叨,也不想看见父母小心翼翼唯恐伤着自己的模样。就这样,一天一天,眼看着过了小年,过年的气氛已浓厚的化不开了,才回了乡下老家。

只是,没等开学,就早早的回城了。若梅借口说要备课,其实,是被父母弄的没了主意。若梅倒也不是不理解父母的心思。只是,自己对于爱或者婚姻真的没有什么想法。

学校还不到开学的时间,而且刚过春节,街面上店铺也大都冷冷清清的。若梅只能窝在家里,看看书,侍弄侍弄花,偶尔也逛逛街,去海兰店里看一看。

海兰经营着一家高档女装店,生意很好。小县城里时尚的女人们几乎都在这买衣服。可若梅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还真帮不上多大的忙。所以若梅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在家呆着。好在若梅本来也不是喜欢热闹的人,再加上婚姻和生活里的疙瘩,着实也不怎么能喜笑颜开的开始另一种生活。

好在刘强的房子内部设施相当齐全。比如楼顶花园,玻璃房不用暖气也暖哄哄的,竹几,藤椅,石桌,煮一壶普洱在花间读书,是不能再惬意的事了。比如洗澡,大大的浴缸让若梅在心里欢喜了无数次。

——可是,人生的许多事真的还就是从一些转折词开始的。

晚上,若梅正在泡澡,忽然想起白天刘强说晚上回来拿东西,就想着先给他准备好。当若梅赤裸着身体打开浴室门时,发现刘强竟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后来,还是刘强从门口递进来衣服,若梅穿好出来,可是怎么也不敢抬眼。

再后来,若梅也不清楚是什么心理推着就上了床。

没有急切,也没有纠结,更没有矫情的絮语。就像是一对老夫老妻,就那么静静的躺下来。

后来若梅回忆,是自己帮刘强找东西的时候,刘强从身后抱住了她。只是没有说话。刘强把下巴搁在若梅头上,从背后围裹上来。

若梅记得很清,是最常规的体位。刘强的力度和节奏都很好,柔韧,坚挺,却不莽撞,而且一直气息平稳。

倒是若梅,憋着一口气,才没有表现的太过激动。但刘强分明感觉到了若梅动荡的欲望,因为若梅分明也感觉到了刘强一而再,再而三的把战线拉的很长。

后来,若梅记得,那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时间这个东西,很多时候真的是叫人无语。若梅就彻底尝到了滋味。

其实,若梅也有点没想清楚,这种心慌意乱说不清是盼着时间过快点呢,还是怕时间过的太快。

因为自从那次之后,刘强再没回来过。

说若梅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不过刘强打过电话,电话里只说自己出差了,语气也听不出太多的情绪。若梅不明白他是什么心思,这个电话是上了一次床就没了下文的原因的解释呢,还是就像给一个家里人交待行踪似的那种交待呢?

可是,回过头又想,刘强是有女朋友的。但再想,那这又算什么呢?仅仅是两具肉体欲望的体现吗?若梅心底里是不大相信的。若梅愿意相信,那是带着感情的。谁说的?爱不爱一个人,身体知道。

可若梅想,反正自己是不能也不应该主动打电话的。就仅仅是因为另一个女人的存在,无论如何,自己都是不应该的。若梅想,如果刘强只是那么一次冲动,若梅也愿意从此别过。

十一

刘强再回来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学很久了,若梅给刘强发了短信,说自己暂时住在学校的图书室里。若梅想,刘强一定是有了什么想法,所以才这么久没有消息。若梅想,就为了曾经有过的些些温暖,自己应该主动离开,至少不让刘强难堪。所以,就搬出来了。

刘强来学校找她的那天,若梅没课,在屋里看书,房门打开了,刘强逆光站在门里,若梅一下子就失控了,心酸,抑或是什么也说不清楚,站在狭小的房间里,心里五味杂陈。

可若梅能认清一点,那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在盼着这一刻的,而且很盼望。

刘强什么也没说,只一把,就把若梅搂进了怀里。

若梅也说不清当时是怎么回事,只记得一块回了刘强的家。还记得,两人几乎没怎么说话,自然而然的上了床。 一样没有太多的纠结,一样像一对老夫老妻似的,连体位也没有变化,只是连着做了两次。第一次有些急迫,很快就有了第二次。第二次从容了许多,只是这个过程里两个人一直紧紧的抱着。

十二

就在这如水的日子里,两个人的关系渐渐稳定了下来。 十天半月的见一次面,一次做两回。每一次他的表现都堪称完美,有两次由于时间间隔长,做的时候若梅有些饥渴。

只是,俩人谁也没有谈起过婚姻,甚至没有说起过另一个女人。

若梅倒不是没有想过,但刘强不说,若梅也不想说。若梅心里情愿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而且,若梅也不知道刘强想不想和自己以婚姻的形式走下去。而若梅,自从离婚,也真的没有再认真的想过婚姻这个事。遇上了这一段,若梅才开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一想。只是,仍旧没有理出头绪。

若梅不知道,这算不算有了感情。

可是若梅的身体和欲望告诉了她答案。原来有些欲望针对的仅仅是生理,有些针对的却是专属于某一个人的生理和欲望。

刘强升了职,成了刑警队的大队长,更忙了,见面的次数比以前更少了。

若梅却像是习惯了很久似的。

十三

可是后来的一天,刘强出差了,一个女人来了。当那个女人问知不知道她是谁的时候,若梅就明白了。若梅一句话没说。

海兰要若梅做法医鉴定,若梅拒绝了。

刘强说,那是认识若梅之前的女友,虽没有谈婚论嫁,可交往也是奔着结婚去的。直到认识了若梅,和若梅之间的感觉总让他不由自主的沉迷。他一直试图分手,女友不肯。依刘强在小县城的身份和职业,是不可能跟一个曾经的同居女友明枪执仗的战争的。

这个故事老套的让若梅笑了。

若梅想,看来生而为人,人性当中总是会有着这样那样的弱点的。比如男人女人上床的那点事。

刘强说,若梅你等着我。

十四

若梅买的房子在郊区,农家小院。自己在院里种了各种青菜,院子里一棵石榴树枝繁叶茂,一架葡萄遮了半个院子。若梅正是看中了这一派天然才选择了这里。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繁华,似乎也远离了人们的纷繁芜杂。

若梅习惯了这简单、随意、恬淡的生活。

深秋了,架上的葡萄叶子还依稀能看出果时的丰美和繁盛,树上的石榴也热烈得令人惊叹。每天下班回来,收拾好一切,若梅最安慰的就是一杯水一本书一张摇椅坐在树下。这种生活方式让若梅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愉悦和美好。

当然,若梅还会想起刘强。

可谁又能够说忘就忘呢?

而且那是一段让若梅欣慰的生活。若梅回头来认真审视,原来即使刘强离开了她的生活,若梅也恨不起来。

经过了琐碎日子的打磨,若梅明白了,爱与恨其实是不那么分明的。所有的恨都源自于爱,没有爱那有恨。可有些爱,是不会长出恨的。

汽车后视镜里那一眼对视若梅不能忘,公厕门口风驰电掣的警车不能忘,大门外新装的摄像头不能忘,严冬里羊肉萝卜汤的味道不能忘,上床时老夫老妻的归属感不能忘——不过若梅不想说什么,也不想怨什么,若梅知道也许这就是本真的生活。

还有那句你等我,若梅也没有忘。可若梅不想去想。若梅想,其实,生活里有个人真的对你这样说过就很好了。毕竟,日子是日子。日子总会有着让人无可奈何的时候。

十五

火红的灯笼用来装饰节日的喜庆和祥和实在是最恰当不过的物品了。若梅用了几串就点燃了满屋的欢欣。

这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

若梅记得,那一年的这一天她和刘强一起过。

如今,已物是人非了。

若梅想,真是应了古人说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若梅是被海兰的叫门声惊动的。

打开门,海兰,刘强站在门外。

十六

若梅很平静。

任凭一个男人屋里屋外的忙活。

关于另一个女人,只字不提。

若梅只想别的。想后视镜里的一眼相望,想风驰电掣的警车,想诱人的羊肉萝卜汤,想新装的摄像头······

若梅知道,这就是本真的生活,这就是她想要的日子。

生活是什么呢?无形无色无味,即使生活里有万千姿态,生活也是看不见生活的。可是人看得见,身体看得见,欲望看得见,人心看得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