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粹攝影——繼承千年傳統文化,國粹百年輝煌。


這組圖拍攝於2017年初山西省忻州市,也就是我的家鄉。在市中心,北路梆子劇團。給我的感觸很大。因為對戲曲比較陌生,依稀記得小時候在鄉下姥姥家,過節的時候村裡的大戲臺上會有唱戲的表演,看演員們的臉龐覺得好是神奇,花花綠綠,唱著不懂的方言,還會翻跟頭甩水袖。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臺後的老戲骨精心地打扮著自己,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戲迷們,給老人帶去喜悅與年輕的回憶,給年輕人帶去傳統文化的精髓

三五步千山萬水,六七人百萬雄兵。戲曲是我們的國粹,為什麼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日人們卻漸漸忘了它?年輕人再也不知道什麼是戲,每天開玩笑戲精戲精掛在嘴邊,卻不知道真正的戲曲漸漸衰敗遠去,萬人爭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這古老的戲曲缺乏傳承流傳,我們真的忍心讓它消失嗎?

戲臺從繁華到落寞,城市長大的孩子更是沒有見過戲臺是什麼樣子,戲子孤寂的背影,臺下的觀眾都是白髮蒼蒼的老人,遠方是熙熙攘攘的馬路,高樓大廈,形成絕妙的對比

這出戏下面的觀眾都是60歲左右的老人,他們前些日子聽說有戲,都做好準備,搬著小板凳,一座就是一天。看到下面的老人我的心情真的很複雜,天氣那麼冷,我穿這麼多都覺得太冷了,而且正值年輕力壯,是什麼一種信念使他們一坐就是一天?年輕人都是看看熱鬧,抱怨著無聊匆匆離去。

一說山西的戲大家應該都知道晉劇,殊不知北路梆子也是山西出名的戲種,又叫上路戲,和中路梆子,上黨梆子,蒲州梆子幷稱山西四大梆子。

很多年對戲曲劇團沒有接觸,好不容易有機會走入後臺,把握了時機,咔咔拍。冬天他們穿著薄薄的戲服,只能靠電爐取暖,若是在過去應該是有火爐吧?這個演員年齡很小,大概18 19歲的樣子,戲中表演的是一個小配角,但她在臺下依然兢兢業業地堅持著,讓我想到我們大學生每天無所事事,抱怨生活,倍感羞愧。

有句俗語說北路梆子生在蒲州,長在忻州,紅火在東西兩口,老死在寧武朔州。也有紅黑生旦醜五大行當。這場戲是,《王寶釧》,在歷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戲曲是傳承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盡一份力,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讓經典散發魅力,國粹永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