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登錄A股,郭台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文章 | 伊甸網(edenw_com)洪榮順

富士康走綠色通道快速登錄A股,郭臺銘在創辦鴻海精密及富士康的過程中,有什麼值得創業者學習借鑑的?

大家好,我是伊甸網 CEO 洪榮順。

今天我們來聊一家企業,一位企業家。這家企業,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應該都聽說過它,但是不知道它生產什麼產品。這位企業家,從窮小子到臺灣首富用了 35 年的時間。最近,這家企業登錄我大 A 股,估值 6000 億。這家企業,享受了 A 股的幾個特權光環:最快 IPO、特批、募資額創近三年新高、唯一一家募資額超過 200 億的科技企業。

相信最近有關注新聞的,應該知道這家企業是誰了。那就是全球代工大王:富士康。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富士康,大家應該很熟悉吧?

以前我沒用蘋果手機的時候,也聽說過,但沒怎麼關注,只是知道這是一家員工經常跳樓的工廠。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後來使用了蘋果手機,或多或少關注一下蘋果的新聞,也逐漸關注到富士康的新聞。

再加上《舌尖上的中國》對富士康的介紹。現在到處可見富士康的消息和新聞了。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大家好好想一下,你們聽說過富士康的哪些產品?或者說,除了代工之外的獨立品牌產品。好像沒有,至少 C 端的、民用的產品是沒有的。

所以,現在大家對富士康的印象就是 iPhone 工廠。

但是,從招股書申報稿來看,手機只是業務中的一小部分。當然,我們今天主要不是探討富士康靠什麼賺錢,只是要告訴各位寫文章的自媒體,別再寫富士康靠蘋果而活了。寫這種文章之前,應該至少要先看看財報。

我們今天要探討的是,在富士康的發展過程中、郭臺銘的創業過程中,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我先簡單說一下富士康的上市主體,富士康在 A 股的上市主體是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註冊在深圳的臺港澳與進內合資公司,註冊時間是 2015 年 3 月 6 日。而富士康在 2018 年 2 月 1 日就提交招股說明書,也就是說實際正常經營未滿 3 年,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富士康走了綠色通道的原因之一。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富士康的絕對控股股東是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註冊在臺灣的公司。具體股權結構就不說了,相當複雜。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詳細看一下招股說明書。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好了,我們來說說郭臺銘。

話說,1974 年,還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的郭臺銘,有一個朋友告訴他,自己認識一個外商,有一批塑料零件的訂單。70 年代是臺灣經濟即將騰飛的時候,那時候的郭臺銘認為,有貿易就必須有工廠。如果接下這個訂單,順勢辦一個工廠,肯定賺錢。

於是他就出資 10 萬新臺幣,和朋友在臺北縣成立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

這 10 萬塊是他母親給他的,有人說是結婚用的錢。這已經不重要了,反正結果就是搞不下去了。股東也退出了,公司快倒閉了。

但是郭臺銘不甘心,想自己把工廠頂下來。

於是,他向岳父借了一筆錢。這筆錢,具體數額是多少,應該沒人知道。反正網上有人說是 100 萬新臺幣。

這裡要提到郭臺銘的第一任妻子:林淑如。富家女,絕對的白富美。而他們也正是在 1975 年結的婚。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總之,郭臺銘一個人把鴻海工廠頂了下來。但是,工廠是有了,生產什麼呢?

那時候的黑白電視機剛剛在臺灣地區興起,於是鴻海就生產了黑白電視機的按鈕。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1975 年,公司改名鴻海工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電視機高壓陽極帽組件。

總之,鴻海的起初業務主要是家電的零件。後來,家電行業逐漸衰落,計算機興起了。

鴻海開始從製造導向時代走向市場導向時代。

郭臺銘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以“量大、低價”為策略,迅速佔領市場,成功打造出“連接器王國”。

1982 年,公司更名為現在的“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5 年,郭臺銘創辦自有品牌富士康,鴻海首度入榜臺灣製造業 1000 大公司。

1988 年,公司臺灣地區員工達到 1000 人,年營業額突破新臺幣 10 億元。

1989 年,鴻海位居臺灣製造業 1000 大企業的第 294 位。

1991 年,鴻海股票在臺灣上市,富士康作為鴻海旗下的代工品牌,開始承接臺灣以外的代工訂單。

1988 年,郭臺銘赴深圳考察投資環境,並且在深圳的寶安區建立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生產基地。

1998 年,庫克開始擔任蘋果公司的運營主管,庫克接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整頓蘋果公司的製造和分銷網絡。庫克發現,當時蘋果公司成本控制得並不好,生產週期時間也不理想,蘋果公司的工廠成本高但生產效率卻很低。因此,庫克開始考慮僱用外部製造商。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於是,2000 年,鴻海就開始接手生產 iMac。

這就是郭臺銘大概的創業史,以及鴻海和富士康的簡單發展歷程。

我們在看別人成功的創業歷程的時候,不僅要欣賞,還要學習,不僅要複製,還要會粘貼。

郭臺銘的起步,除了母親給的 10 萬,還有岳父借的數額不詳的資助款。這告訴了我們一個問題,也是我之前有提到的,創業之前,你是否獲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我不知道郭臺銘的母親在拿這 10 萬塊的時候,是否經歷過什麼樣的內心掙扎。母子之間,是否有過什麼樣的爭吵。但是,作為一個經濟並不寬裕的家庭,能拿出 10 萬新臺幣確實是一個有力的支持。

再者,來自妻子、來自孃家的支持。有人可能會說風涼話了,這不是靠老婆嗎?

我想對這些人說這麼一句話,你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放眼古今中外,在這些成功的男人背後,哪有不默默付出的女人?有的是在能力上給以幫助,有的是在精神上給以幫助,更多的是在金錢上給以幫助。

著名導演李安,失業在家六年,靠老婆養活。還有李彥宏背後的馬東敏,馬雲背後的張瑛,周鴻禕背後的胡歡。他們的成功,都有老婆的一半功勞。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如何把握好製造導向和市場導向?

從狹隘的角度來理解,製造導向是我在擅長的領域做好產品,市場導向是我在市場需要的領域做好產品。

兩者都沒有錯,但是需要根據不同的階段而變化。

創業之初,由於精力、資金、人脈等方面的限制,想快速併成功抓住市場的基於,不可能也不實際。你只能在你擅長的領域裡做好產品。

企業逐漸發展,有一定的市場和資金的積累,特別是你已經逐漸從菜鳥逐漸變成老鳥。這時候你再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市場,去享受市場帶給我們的紅利。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馬雲也是,如果你看到當時的他,你也絕對不會想到他能在電商領域混得風生水起。他學英語,他是老師,有特有的演講能力。因為會英語,他有了接觸外面世界的機會。因為有天才的演講能力,感染力和號召力,他召集了一幫死心塌地的小夥伴。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他從電商起家,再涉足到互聯網的各行各業。同樣的,如果他當時不做電商,可能也做不好其他的,包括翻譯社。

富士康登錄A股,郭臺銘如何打造代工王國?

你們可能會說,當時電商是正道啊,是未來的趨勢。這樣一來,不就也抓住了市場的需求?

沒錯啊,但是市場需求不僅僅是電商,也不僅僅是搜索或者殺毒軟件。但是,能在這麼多機會的市場裡先抓住一個自己能做的、自己擅長的,這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