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戰敗亡國,投降前痛定反思,當即做了一件令後世唾罵的事

南朝時期的南梁君王大都有很高的文學造詣,梁武帝蕭衍就曾親自撰寫《周易講疏》《春秋答問》等兩百餘卷,堪稱為經史大家。蕭衍長子蕭統集歷代詩文精華,編撰出了著名的《昭明文選》,簡文帝蕭綱倡導宮體詩,作《玉臺新詠》。而梁元帝蕭繹的涉略則更為廣博,其豐贍的學識一般的文人難以企及,其所作的《採蓮賦》《蕩婦秋思賦》都堪稱是上乘之作。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口誦六經,心通百氏,有仲尼之學,有公旦之才”的知識型君主,在戰敗被俘後,竟會做出讓後世唾罵的“焚書”之舉,製造出一場巨大的文化浩劫。

皇帝戰敗亡國,投降前痛定反思,當即做了一件令後世唾罵的事

蕭繹字世誠,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幼時曾因病導致了一隻眼睛失明,這多少讓他在心理上產生了自卑。不過蕭繹雖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是在文學方面卻有著極佳的天賦。其在文章、書法、繪畫方面號稱“三絕”,且在詩、樂、棋、玄等方面的造詣也是頗為深厚,甚至在還精通相馬術,學問之博大精深,即使在歷代的帝王中也屬罕見。

侯景之亂爆發後,建康城被攻破,梁武帝被囚禁於臺城活活餓死,並放任叛軍燒殺搶掠,一時間搞得天怒人怨。於是各地州軍相起討伐叛軍,蕭繹也親自寫了一篇《討侯景檄》,並率兵圍攻建康。不久侯景戰敗被殺,蕭繹作為中堅力量,可謂功不可沒。然而這時又出現皇室諸子擁兵自重,南梁因此又陷入內亂之中。在這些勢力當中屬蕭繹的實力最為強大,於是沒過多久蕭繹就打敗了其他宗室勢力,成為了南梁的第三任君主,史稱梁元帝。

皇帝戰敗亡國,投降前痛定反思,當即做了一件令後世唾罵的事

然而梁元帝即位沒多久,就遇到了西魏大軍前來侵犯,梁軍主將胡僧祐戰死,梁軍頓時潰敗,江陵由此淪陷。蕭繹自知無力迴天,於是乘白馬,穿白衣,出江陵向西魏投降。

在投降之前,蕭繹反思了自己的一生,痛感自己即使讀書萬卷也難免當了亡國之君,於是便將敗亡的怨憤發洩到自己的藏書上,遂把宮中高達十四餘萬卷的藏書全部付之一炬。“帝入東閣竹殿,命舍人高善寶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將自赴火,宮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寶劍斫柱令折,嘆曰:‘文武之道,今夜廢矣!’”。

皇帝戰敗亡國,投降前痛定反思,當即做了一件令後世唾罵的事

此次焚書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在經過長時間的重新搜索整理,直到百年後的唐朝藏書也僅有八萬多卷,也就是說,至少有六萬卷的書籍被吞沒在了這場熊熊的大火之中。這也是繼秦始皇焚書之後又一次的文化大浩劫,不禁令人扼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