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動車駕駛人死亡卻擔全責」來看電動車新國標有哪些變化

从“电动车驾驶人死亡却担全责”来看电动车新国标有哪些变化

从“电动车驾驶人死亡却担全责”来看电动车新国标有哪些变化

今年1月16日,工信部、公安部、原工商總局、原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公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報批稿,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4個月之後的5月17日,塵埃落定:當日下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准了新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

說這個標準之前

我們先看一個案例

↓↓↓

从“电动车驾驶人死亡却担全责”来看电动车新国标有哪些变化

3月31日晚20時許,浙江溫州,一輛貨車在高架橋上行駛時,與一輛逆行電動車迎面相撞,電動車上兩人被撞飛,駕駛人死亡,另一人受傷。下面是事故發生瞬間。

从“电动车驾驶人死亡却担全责”来看电动车新国标有哪些变化

交警調查發現,電動車上二人未戴安全頭盔,且均喝了酒,其中駕駛人血液酒精含量高達115mg/100ml。此外,經第三方鑑定,涉事電動車超標,屬於輕便二輪摩托車(即機動車),但駕駛人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同時調查還確認:貨車駕駛人不存在酒駕、超速等行為,事故發生時也採取了打方向和踩剎車等合理的規避措施,在該事故中沒有過錯。最終,涉事電動車駕駛人承擔此事故全部責任。

从“电动车驾驶人死亡却担全责”来看电动车新国标有哪些变化

話題回到新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上來。相對舊標準來說,新標準明顯放寬了整車質量、最高車速、電機功率等方面的限定

或許有人會說:終於可以放心地買速度更快的電動車了!

且慢!新標準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原則,就是堅持了電動車是非機動車的屬性!也就是說,以後新生產的電動車,若在相關技術條件方面超出新標準,依然可能會被認定為機動車,從而導致使用者

在可能發生的事故中承擔更大的責任

从“电动车驾驶人死亡却担全责”来看电动车新国标有哪些变化

那麼,對於社會廣泛關注的幾項關鍵技術指標,新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關於腳踏功能:不變,依然要求必須具有腳踏騎行功能。

關於整車質量:

放寬,由40kg調整為55kg(含電池)。

關於最高車速:放寬,由20km/h調整為25km/h。

關於電機功率:放寬,由240W調整為400W。

从“电动车驾驶人死亡却担全责”来看电动车新国标有哪些变化

新標準合理設定了最高車速、整車質量等關鍵技術指標,既能有效滿足電動自行車使用者基本出行需求,又能減少對其他車輛和行人正常通行秩序的干擾,確保了所有交通參與方的共同利益最大化。

同時,鑑於以往屢屢發生的電動車充電引發火災的情況,新標準補充和完善了防火、阻燃、充電器保護等方面的要求,以有效降低電動自行車發生火災事故的風險,一旦起火後還能夠延緩車輛燃燒蔓延速度,為人員逃生和外部施救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儘可能減少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

从“电动车驾驶人死亡却担全责”来看电动车新国标有哪些变化

新標準將於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實施。2018年5月15日至2019年4月14日為過渡期。在過渡期內,鼓勵生產企業按照《技術規範》組織生產,鼓勵銷售企業銷售符合《技術規範》的產品,鼓勵消費者購買符合《技術規範》的產品。《技術規範》正式實施後,不符合《技術規範》的產品,不得生產、銷售、進口。

从“电动车驾驶人死亡却担全责”来看电动车新国标有哪些变化

新標準實施後將如何提升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能?

對最高車速和蓄電池提出了防篡改(防改裝)要求,不給產品出廠後提高最高車速和整車重量留下空間;還增加了車速提示音,解決了群眾詬病的電動自行車聲音小、速度快,從背後靠近時不能提前預警的問題。

電動自行車的尺寸和重量為什麼必須加以限制?

新標準規定電動自行車前、後輪中心距不大於1.25m,車體寬度不大於0.45m,整車重量(含電池)不大於55kg。主要是考慮近些年,部分“超標車”車體越來越長、越來越寬,重量越來越重,外觀和性能都逐漸摩托化,嚴重擠佔了非機動車道的空間,這類超大車輛極易與其他非機動車以及行人發生碰撞。同時,如果電動自行車整車重量過重,碰撞時由於衝擊力較大,將給對方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為確保交通安全,必須對電動自行車長度、寬度以及整車重量加以限制。

電動自行車為什麼必須具有腳踏騎行功能?

如果沒有腳踏騎行功能,電動自行車在產品形態、動力來源、使用方式等方面就與電動輕便摩托車不存在本質的區別,也就無法納入非機動車管理。

電動自行車為什麼必須提升防火阻燃性能?

2013年至2017年,電動自行車引發一次性死亡3人及以上的火災事故累計達到34起,共造成158人死亡;2017年12月,北京市朝陽區十八里店鄉發生一起電動自行車起火事故,造成5人死亡,9人受傷;2017年9月,浙江省台州市玉環市一群租房因電動自行車電氣線路短路故障發生火災,造成11人死亡,12人受傷。因此,新標準對電動自行車的防火、阻燃性能提出要求,減少發生火災事故的隱患。

監製:佔德泉

編排:趙雅婷、範 範

从“电动车驾驶人死亡却担全责”来看电动车新国标有哪些变化从“电动车驾驶人死亡却担全责”来看电动车新国标有哪些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