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中國四大美人銀質鎮尺(帶證書)

鎮尺是放置在書桌案頭上的文房用品,又叫紙鎮或鎮紙。鎮紙,即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現今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有金、銀、銅、玉、木、竹、石、瓷等材質,鎮紙的起源是由於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興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紙。

晚晴 中國四大美人銀質鎮尺(帶證書)

刻書畫鎮尺作為文房用具之一,它常由書畫家作稿,其程序也與刻銅墨盒一樣———先挑選中意的鎮紙,或銅、或木、或牙、或竹。按常理,有聲望的書畫家所挑選的必定是材質精良,造型別致的光板鎮紙,然後在上面均勻地塗上一層白粉以襯其底,書畫家便可在其上縱橫馳騁地構思、發揮了。

在紙鎮上的書畫家的作品,其實是書畫家本人作品的袖珍化,它的章法、筆法、氣韻應與大幅作品一致。應該指出,事實上有一部分書畫家不會作袖珍小品。以前沒有複印機和照相技術可以隨心所欲地放大和縮小。所以一般能在若小的紙鎮上作書畫,又能得其神韻的必然功力深厚。待書畫家完工後便由鐫刻名家在其上按書畫的特點,一刀一刀屏心靜氣細心地鐫刻而成。雕刻家務須深諳書畫家的筆墨、個性,用手上的刀將書畫家作品的特徵進行再創作,將它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因此小小的紙鎮凝聚了書畫名家和鐫刻名家的共同心血,也可說是他們的聯袂之作。這種聯袂不是隨意的,因為書畫的筆法、章法、氣韻,必須與雕刻的風格氣韻相匹配。

晚晴 中國四大美人銀質鎮尺(帶證書)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王昭君(約前52年-約8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維護漢匈關係穩定半個世紀,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 ”,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其中西施居首。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

貂蟬,甘肅臨洮人,是民間傳說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閉月”。貂蟬的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出生年月均不可考。貂蟬的事蹟大多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當中,最後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整理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

民間傳說中,貂蟬為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家的義女,為拯救漢朝,由王允授意施行連環計,使董卓、呂布兩人反目成仇,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惡賊董卓。之後貂蟬成為呂布的妾,董卓部將李傕擊敗呂布後,她隨呂布來到徐州。下邳一役後,呂布被曹操所殺,貂蟬跟隨呂布家眷前往許昌,從此不知所蹤

(晚晴 中國四大美人銀質鎮尺(帶證書)如有意向可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