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該怎樣選擇角度?

憧靈


本人常年從事語文和作文教學,縱觀高考議論文的要求都是選好角度(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而

議論文立論能根據材料選一個好角度,是寫好作文的重中之重,決定議論文的思想高度和文章的水平。

一個題目或材料,雖然常常可以從多個角度立意,但並不是每個立意都可以寫出好文章的,那麼,議論文選取立論的角度要注意什麼呢?分析如下:

一、議論文選取立論角度的原則:


二、多角度提煉論點

1、正反面角度

任何一個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從正面(肯定),或者是反面(否定)兩個角度去審視,選擇其中一面確定立意。

例如:高考真題解析


2、多人多物角度挖掘立論

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幾人或幾物就有幾個審視角度。

例如:根據材料立意角度挖掘

3、背景、目的角度不同,立意不同:

同樣的一個事件,從不同的背景,寫作目的,出發,審視的角度也就不同,要善於梳理文題,從不同的角度,歸納立意。

例如:高考作文真題解析:

總之,只有多角度分析材料,才能挖掘出更深刻更新穎的,更適合自己發揮寫作水平的立意角度,從諸多角度中,比較、歸納、分析,去偽存真,去粗存精,才有可能篩選出提煉出最佳立意。

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立意高,境界大,一直體現三個關注——關注時代,社會,人生,讓學生談的是中國形象,論的是中國精神,寫的是時代風采,講的是人生故事,這就提示我們在備考中要學會思考一箇中學生應該具有的時代精神;一個社會人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一個現代公民應該具有的精神品質。

選擇立意角度時要關注時代,社會和人生。體現立德樹人,體現核心價值,傳統文化,依法治國,創新精神等社會熱點問題,力求提煉出深刻、新穎的觀點來。



指尖教育帝國


關於議論文,怎樣選角度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上面這張圖片開始吧。從上面這張圖片來看,如果我們善於從不同角度去觀察這張圖片,你會發現,其實從不同角度去看,你會發現不同的事物,那麼,這帶給你什麼啟示呢?

羅丹說,我們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對於寫議論文而言,的確如此,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發現。達芬奇的老師佛羅基爾曾經說,即使同是一個蛋,只要換個角度看,它形狀便立即不同了。蘇東坡也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的議論文寫作也應該是這樣,所以要學會選取獨特獨到的立論角度。這是議論文成功的前提,做到了這一步,可以說一輪已經成功了一半。

首先,學會多角度思維——發散思維。我們需要擯棄習慣性思維,培養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要全面,考慮多種因素,想象各種可能,甚至包括某些認為不切實際可笑的方法或者角度。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從正面反面,側面,逆向正向,反向等方向來看待問題,觀察事物。還可以想想,一件事情的結果,引起這件事情的原因肯定是很多方面共同做的結果。那麼我們就嘗試找到這些原因。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學會培養正向思維,反向思維,側向思維,過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己看問題的角度會有了獨到的之處。這也為我們寫議論文的視角打下的堅實基礎。

例如,濫竽充數這個例子。如果,讓你來就這個故事,來選擇切入的角度,你會怎麼想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想。正面思考:批評南郭先生,不懂裝懂。不正視,不反思自己的問題,卻想投機取巧。側面思考:批評齊宣王的大鍋飯制度,給濫竽充數者有機可乘。表揚齊泯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厲行改革。使吾能者,無常身之處,責備其他吹竽者,充當老好人,任憑南郭先生混跡其中。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後逃走,沒有繼續應占位置,還算有點自知之明。

總之,我們在面對一個事物或材料的時候,至少,可以從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兩個角度去審視。如果材料中有多人或者多物,那麼我們還要考慮從多人多物的角度去審視思考。最後一事多因的材料,我們要學會找到所有的原因,那麼,這些原因就是我們利潤和切入的角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