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魯智深狠打三拳後慘死的鎮關西鄭屠真的該死嗎?

鎮關西鄭屠並沒有招惹魯達,招惹魯達的是金翠蓮。魯達和史進、李忠三個人在潘家酒店吃酒,說些槍棒武藝之類的話,正在興頭上,卻聽到隔壁有人啼哭。魯達讓酒家把金翠蓮父女叫過來,問明瞭情況,原來是鄭屠這個傢伙把金翠蓮強納為妾,可是他家大老婆又不允許,這就把人又給甩了。不要就算了吧,讓人家走不就啥事沒有了嗎?可是這個鎮關西偏偏又沒事找事,一定說給了人家金氏父女三千貫錢,非讓人家還不可,還有那文書為證。魯達當然容不得這樣的事和鄭屠這樣的人,於是他就放了金氏父女,找茬子教訓鄭屠。從魯達開始的意思,放走了金氏父女,痛打鄭屠一頓,給他一個教訓,這事兒也就到此為止了,沒想到三拳就把人打死了。這就不免讓人產生了一個疑問?作者為什麼要安排這樣一個情節?或者說,鄭屠真的該死嗎?

鄭屠號稱鎮關西,這讓魯達很不爽,用他的話說,他做到了“關西五路廉訪使”,也沒有叫做鎮關西,鄭屠一個“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這件事只能說明鄭屠這個人狂妄,不自量力,並不是死的理由。

鄭屠是不是作惡多端?要說這個人欺負老實人還有點兒欺行霸市行為也許可能,至少他算不上一個好人。但要說在此之前他就是惡貫滿盈死有餘辜也是說不過去,如果是那樣,魯達早就應該教訓他,不應該等到金氏父女出現了才出手。何以見得?魯達早就知道鄭屠這個人。當鄭老漢說“鎮關西”就是“此間狀元橋下賣肉的鄭屠時,魯達“呸”了一口,不但知道了鄭大官人是誰,還知道鄭屠是“投托著俺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的來歷。同樣,那鄭屠見了魯達,馬上就能報出魯達的官銜“提轄”,都說明互相都知道一些情況,不過不是一類人相互不來往罷了。魯達為了挑起事端,好打鄭屠,故意讓鄭屠親自操刀切肉臊子,鄭屠按照他的吩咐幹了,說明鄭屠真有手藝,開肉鋪也是正經生意,並不是像蔣門神開的那個快活林酒店,是靠搶奪得來。這說明鄭屠也不該死。

被鲁智深狠打三拳后惨死的镇关西郑屠真的该死吗?

鄭屠“強媒硬保”娶了金翠蓮一事,自始至終都是金氏父女一方所說,魯達並沒有找人問一問或者找鄭屠問一問,他憑什麼就要揮拳打人?況且這件事情還不完全是鄭屠一個人在作惡!真正造成眼下這種局面的人是鄭屠的大娘子!是這個女人把金翠蓮打了出來,不但不容完聚,還“著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錢三千貫”。從這番話中可以看出,金翠蓮更恨的是鄭屠的大娘子。雖然這事情的根源都是鄭屠,但這樣看來還是不該死。

那麼,為什麼鄭屠必須得死呢?

宋朝到了宋徽宗時期,“理學”早已經形成,“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點也已經提出,這個道德的枷鎖,從此套在了婦女的身上。也許最早提出這個觀點的程老先生有著對男女雙方的共同要求,即失節是男女雙方的事情,可是在女人根本就沒有話語權的社會里,又有誰會去問問男人是不是在道德上有失節操?男人喪妻可以再娶,女人喪夫就只能守寡!不管是為了何種情況嫁給了這個男人,不管是男人死了一個女人能不能吃上飯,都必須死守著,否則就是“失節”。回到小說當中,鄭屠雖然使用的是強硬手段,但總也是有媒人有保人的,他給沒給人家錢,難道這媒人和保人不知道嗎?既然鄭屠因為大娘子的關係不要人家了,為什麼就不能出來說一句公道話?難道整個渭州城就沒有一個正義之人?在這兒,錢已經退居次要位置,金翠蓮已經失身於鄭屠,這才是主要的。金翠蓮說鄭屠的老婆是“大娘子”,說明她已經認可了自己的地位,不認可的是那個“虛錢實契”。再有那個“魯家客店”裡的店小二,他是那樣的上心看住金家父女,為什麼?這隻能說明,作為社會的普通一員,他也是認可這種標準的。假如把這個店小二當做是鄭屠的幫兇看待,那麼,作者是不會讓他活著的,一定要安排一個情節讓魯智深殺死他。像史進要殺死摽兔兒李吉,只因為史進犯事,是李吉告的密;武松要殺張都監家裡的下人,是因為這些人都曾經作為幫兇陷害過武松。店小二不是幫兇,他只是一種道德觀念的認可者,所以他該打不該死。還有那史進和李忠,兩給人都因為魯達的關係拿出來錢救濟金氏父女,卻沒有在語言上給予一點兒同情,為什麼?同樣說明這是一種普世標準。

金翠蓮離開鄭屠,接著就另嫁人了,嫁的是趙員外。趙員外祖上就敬佛行善,是五臺山文殊院的施主大檀越,他這一代仍然如此,和寺裡的方丈智真長老是兄弟。毫無疑問,這樣的向佛之人是世上的好人,是有祖蔭積陰德的好人,他娶了金翠蓮。難道這樣一個好人就不怕娶了一個“失節”之人毀了自己的名節嗎?

至此,我們終於明白,不該死的鄭屠為什麼要被魯達打死了!這就是說,魯達拳打鎮關西,顛覆的是一種觀念,這種觀念是和鄭屠一樣,是該死的。梁山一百零八將,作者安排了女將就是三員,試想,哪朝哪代有過三個女將共世?一個小小的梁山上卻有!當然,水滸中的女人大多都不那麼賢淑溫柔,這隻能說明,那個時代的女人,除了“三從四德”屬於她們,能夠讓社會知道的,大概也只有離經叛道的那點兒事兒啦!《水滸傳》的作者跳不出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一方面,他要顛覆加給女人的這種“失節”的觀念,另一方面,他又找不到一個好辦法,所以,他只能讓魯達打死鎮關西。在整個《水滸傳》當中,和YD女人對應的男人都沒有好下場,這不用人們多費心思,YD的女人該死,對應的男人也該死。這不像蔡京、童貫、高俅之流,人們在痛恨之後不免要問,他們的“惡報”怎麼還不快快到來呢?

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宋代人看不到《水滸傳》,後世人怎麼看,作者也難以預料,重要的在於給當時的人看。《水滸傳》成書的時代,套在婦女精神上的枷鎖越來越緊,難道不需要魯達這樣的人揮拳相向嗎?(長空星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