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村子四周群山環抱,環境非常優美。

從高空俯瞰,雙石屋村的紅瓦房頂在村子周圍的青山環抱之中顯得格外鮮豔,而紅色也貫穿於雙石屋的歷史基因之中——抗戰時期,這裡曾經是沂源縣委所在地,這裡已經成為了沂源縣的紅色教育基地。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兩個石屋中較大的一個曾經是抗戰時期沂源縣委的駐地。

雙石屋村位於沂源縣北部的大山深處,與淄川、博山、臨朐相鄰。村西的太平山海拔903米。

村裡人傳說,明萬曆年間,淄川龍泉渭頭河村人張敬思夫婦來到了這裡,看到這個四面環山的山谷風光旖旎,就在山谷北側懸崖下一處凹進去的山洞口壘牆建造了一座“石屋”,生活下來, 400多年後這個美麗的小山村已經有80多戶,186口人,主要是張、周、李三姓。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與許多古村一樣,村中居住的大多數是老人和孩子。

而今年60歲的張維來卻聽村裡的長輩說過另外一個版本,據說當年這裡屬於濰縣,是一個大戶人家的養馬場。因為這個大戶跟渭頭河張家是親戚,就讓張家的兄弟兩個來給他放馬。兄弟倆剛來的時候就住在石屋裡,後來慢慢又有人遷來,村子慢慢繁榮起來。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傳說民國時期打土匪劉黑七來村搶糧不成,遂在村中放火村,村中的這棵老槐樹被燒燬一半。村民加固養護後,逐漸長成主幹斜生,主幹翹首,頗似梅花鹿,村民稱之為鹿槐。

這樣的石屋在村裡有兩座,其實這在魯中山區算不上“屋”,實際上這種“屋”其實就是在凹進去的山崖下加建了一面牆而已,這種山崖地型在當地稱作“哈巴嵌”,就是山崖凹進形成可遮雨雪的特殊地型。因為村裡立村時,先人就以這樣的兩座“石屋”奠定基礎,於是以“雙石屋”命名立村。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兩間石屋中較小的一間,石頭壘砌的牆近年經過整修。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兩間石屋中較小的一間,石頭壘砌的牆近年經過整修。

在中國,由於缺乏相關記載,傳說往往都是撲朔迷離,但無論如何,雙石屋跟淄川渭頭河的親密關係卻是毋庸置疑的。張維來說,兩地之間的村民至今還互有來往。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石屋內盛放了一些舊物。

現在的雙石屋汽車可以直達村內,但當年這個位於一條狹窄山谷盡頭的小村偏僻到什麼程度?據說戰爭年代中共沂源縣委在雙石屋時,鬼子來過好幾次,愣是沒找到村子在哪兒。

據記載,1944年,中共沂源縣委書記邊一峰在雙石屋村辦公,主持沂源縣委工作。在抗日的同時開展鋤奸、籌糧、徵兵工作。邊一峰在此工作8個月後,調任魯中區黨委支前司令部民運科長,後來由沂源縣委其他領導繼續在此工作至1947年。在當時不足100人的小山村,從1945年至1948年,就有5人入黨,13人入伍。

如今的雙石屋以其旖旎的風光和紅色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前來旅遊休閒的遊客,村裡也建起了相應的設施,黃煙、果樹等經濟作物的種植也讓村民的生活富裕了起來。藉助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原本閉塞難尋的古村已經打通了與外界的聯繫,新的一頁正在雙石屋的歷史上翻開。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村中一條路邊擺滿了各種座位,是村裡人聚會聊天的露天“沙龍”。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樹齡600餘年的姊妹黃連樹原為並生的兩株,日久合二為一。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樹齡600餘年的姊妹黃連樹原為並生的兩株,日久合二為一。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村裡道路狹窄彎曲,近年來自駕遊客增多,在轉彎處設立反光鏡以防止意外發生。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78歲的翟能緒老人從崖下的小河中取水,然後爬上一段坡路去澆灌她的菜地。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78歲的翟能緒老人從崖下的小河中取水,然後爬上一段坡路去澆灌她的菜地。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年齡大了,取水不易,78歲的翟能緒老人很小心地澆灌著她的寶貝蔬菜。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78歲的翟能緒老人把曬乾的韭菜放在地上踩踏,將種子踩出留作明年再種。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李花愛將做好的饅頭放入鍋中,準備上火蒸。

淄博這個村,位於四區縣交界處!

李花愛將做好的饅頭放入鍋中,準備上火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