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衆人羞愧無顏

劍南書生程孝思,父母早喪,家貧如洗,他勤學苦讀,能寫一手好文章。程孝思為了維持生計,求人介紹,到通政司在胡銀臺那裡當了一名抄抄寫寫的文書,胡銀臺看了程孝思的文章,心裡非常高興,讚歎說:“這個青年人不會長此貧窮下去,將來必有騰達之日,可以把我的女兒許配給他做妻子。”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原來,胡銀臺的三子三女都早與高門大戶聯姻結親了,這些少爺小姐依仗父親的高官厚祿,整天吃喝玩樂,毫無勤學進取之心,養成了一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只有小女胡四娘,是胡銀臺的偏房所生,被視為“孽出”加之母親早亡,所以十五歲還未許聘,於是胡公便將程孝思納贅給胡四娘為婿。把胡四娘許配給一個窮書生,有的人譏笑、挖苦,以為這是胡銀臺年老糊塗才作出這種不合情理的決定,然而胡銀臺卻毫不理會這些流言蜚語,泰然處之。每次吃飯,胡銀臺的幾個兒子都鄙視程孝思,不願與他同桌用餐,程孝思一點兒也不介意,有些奴僕婢女在給程孝思端盤送飯時經常摔摔打打,甚至故意將筷子直插在飯中,像給死人上供似的侮辱他。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程孝思對於這些冷遇和欺辱,不聲不響,只是專心致志地苦讀專研,這些少爺公子在旁邊譏笑,他仍然毫不分心,攻讀不止,胡家的少爺們又故意聚在程孝思的書房邊,敲鐘擊鼓,程孝思無奈,只好拿著書躲開他們,到胡四娘房中去讀。一天,小姐們請了個神婆來為她們相面算命,神婆對她們左觀右看,卻未說出一句奉承的話來,三位小姐心裡還不自在。胡四娘走進來,神婆見她容貌端莊,言不妄發說:“這才是真正的貴人呢!”眾姐妹嫉妒生氣,便從此嘲弄地叫她“貴人”!對於這些尖刻的譏笑,胡四娘心地坦然,她只顧低頭刺繡,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似的,不予理睬。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漸漸連丫環婆子也跟著稱呼胡四娘為“貴人”,胡四孃的丫環桂兒,看到這種情形頗為不平說:“你們怎麼知道我家郎君將來就不做貴官呢?”二姐聽了嗤之以鼻說:“程孝思如果做了貴官,你馬上把我的兩隻眼珠子挖去!”桂兒也不示弱,憤憤地回答:“到那時候,恐怕你就捨不得你的眼珠子了!”二姐的婢女春香在一旁助桀為虐,奴顏卑膝地說:“二孃要是說話不算數,我以自己的兩隻眼珠子代替。”桂兒更加氣憤,二人擊掌為誓,桂兒說:“管教你的兩眼瞎吧!”桂兒的話觸犯了二姐的尊嚴,二姐惱羞成怒,拿起棍子就狠狠打她,桂兒又哭又鬧。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桂兒跑到夫人面前哭訴,夫人聽到以後,也沒有表示什麼,只是微微一笑罷了。桂兒回房告訴了胡四娘,胡四娘既不生氣也不言語,若無其事地織她的布,胡銀臺的壽誕日到了,這一天,各位女兒女婿都來祝壽,各種壽禮擺滿了廳堂,唯獨胡四娘和程孝思沒有禮品,只向胡銀臺行禮跪拜,祝他福壽雙全。這時,大兒媳嘲笑地問:“四姑奶奶,你們家的賀禮是什麼呀?”二兒媳從旁相譏:“兩個肩膀扛著一張嘴唄!”胡四娘對於這些諷刺挖苦仍不在意,一點也沒有覺得不好意思。人們見胡四娘如此泰然自若,寬宏大度,都以為她像個傻子,越發地對她輕佻而不尊重。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唯獨胡銀臺的二房李夫人和她的親生女兒胡三姐,對胡四娘既尊重又有禮貌,而且常常照顧她,有什麼好吃的必送胡四娘來嘗,有什麼好衣服,必請胡四娘鑑賞。李夫人經常告訴胡三姐:“胡四孃的聰明才智是渾而不露,誰也看不出來,你應該對她友好相待,將來好相見。”所以胡三姐每次回孃家,都和胡四娘很親熱。這一年,程孝思得到胡銀臺的幫助,到縣學去讀書,他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就更加珍惜時間,刻苦讀書,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第二年科舉考試,不幸胡銀臺卻在這時去世了,程孝思悲痛萬分,他像胡公的親生兒子一樣披麻戴孝在家居喪,所以放棄了參加考試的機會。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等到居喪期滿,胡四娘拿出體己錢叫他再去報名參加錄科考試,爭取保送鄉試的資格。胡四娘深情地說:“從前你住在這裡,沒有被人趕出去,那是多虧了老父親,現在他老人家去世了,你不能再在這裡了!如果你能夠得中回來,還可以見到我。”臨別時,李夫人、三小姐都來送行,並贈送給程孝思充足的盤纏,程孝思說不出什麼感恩的話來,只是暗下決心,自勉自勵。王孫公子趕考,有車馬騎乘,書童挑囊,程孝思趕考卻自己揹著行李,胡四娘步行相送,一路上他倆好像有說不完的知心話。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胡四娘將程孝思送至十里亭口,目送他遠去,程孝思的身影隨著鄉間小路隱沒在迷霧裡,萬里長空,灰霧濛濛,好像胡四孃的心情一樣,她看著看著不覺掉下眼淚來。程孝思到了京城更加刻苦讀書,考試之後,期望能一舉得中,但是不久發榜,竟名落孫山,程孝思覺得無臉回去見胡四娘和李夫人,幸好自己還省下一些錢可維持生活,準備再去應試。當時,胡家的親戚族人大多在京都做官,程孝思為了躲避他們的譏笑責難,就改掉名字和籍貫,隱居起來。東海李蘭臺(御史大人)見程孝思才學出眾,就將他收留在幕府中倍加優待,併為他捐納了個貢生,以便使他能夠參加順天舉的考試。程孝思經過一段刻苦努力,連戰連捷,他在順天舉的考試中中了舉,後來又考取了進士,再應朝考,成績優異,被點為翰林。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李蘭臺讚賞程孝思的人品學問,認為必是治國良才,於是就派遣自家的總管先到劍南為程孝思修理宅第。這時,胡大朗因為父親死後不善經營,要賣祖傳房屋,李家總管便把這所房子買下來,又請了些木工瓦匠進行修理。事情籌辦妥當以後,總管便派遣車馬把胡四娘迎接過來,胡家人都不相信程孝思能做翰林,又見喜報上的姓名不相符,就把報喜人趕走了。這天,適逢胡三郎完婚,三日後,孃家來人饋送食物禮品,親朋眷屬濟濟滿堂,姐妹姑嫂也都在場,獨有胡四娘沒有來,忽然有一個人跑進廳堂,遞上程孝思寄給胡四孃的親筆信,胡家兄弟們把書信拆開看了,看完信臉色都變了,胡大郎驚叫著說:“程孝思果然點了翰林!”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筵席上的諸位親眷,這時候好像才從記憶中想起了胡四娘,這個殷勤地說:“快請四娘來吧!”那個討好地催著:“快去請吧!”一個個臉燒心焦,不知所措。姊妹們更是恐慌不安,只怕胡四娘不肯前來,其中,二孃好像並不恐慌,因為她逢人便說:“我早就看出程郎是個大福大貴之人,你看怎麼樣?”正說著,胡四娘竟然輕快地進來了,周圍的人有的向她道賀,有的給她讓座,有的沒話找話地問寒問暖,弄得滿廳堂嘈雜不安。滿屋子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胡四娘身上,有耳都聽胡四孃的言語,有眼都看胡四孃的臉色,有嘴都誇胡四孃的福氣,然而胡四娘卻像以前一樣端莊嚴肅,落落大方。眾人見胡四娘不說誰好,也不說誰壞,心裡稍微安定了一些,於是又爭著給胡四娘把盞斟酒,舉杯稱頌。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正在歡宴喧鬧的時候,春香突然從門外嚎啕啼哭著跑進來,眾人奇怪地問她。她自覺理虧,只是啼哭不止,二孃大聲呵斥,春香才哭著說:“桂兒逼著要我的眼睛,要把我的眼珠子挖去呀!”二孃聽了羞愧難當,汗水直往下流。二孃無地自容,胡四娘不言不笑,默然處之,在座的人們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敢說一句話,最後只好各自告別離去。後來,胡四娘搬進新居,日用器具缺東少西,大娘、二孃和各自郎君送來不少器具,供胡四娘使用,胡四娘一樣也沒有接受,只留下李夫人的一個丫環。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不久,程孝思請教回來省親掃墓,車馬隊伍,侍從如雲,胡四娘迎接出來。程孝思和胡四娘分乘大轎首先來到胡家,虔誠地拜謁胡銀臺的靈柩,然後參拜了李夫人,感謝她以往的厚情。大郎、二郎和大娘、二孃聽說程孝思夫妻回來了,一個個衣冠楚楚,等待著程孝思前來拜見,不料程孝思夫妻拜過李夫人以後,早已坐著轎子遠去了。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胡銀臺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競相揮霍,根本不照顧胡公的棺柩,數年後,停靈的地方漸漸地被毀壞了,程孝思選了個好日子,將胡公的棺柩重新營葬。程孝思歷任高官,廉潔奉公,對鄉親們總是極力幫忙,凡見到那些欺壓百姓、橫行鄉里的惡人,他都毫不留情,嚴加懲辦。恰在這時,二郎因為官司被捕入獄,官司一直打到巡撫那裡,巡撫是程孝思的同年,法度非常嚴明,不徇私情。大郎央求他的岳父王觀察給巡撫寫了一封信,請求偏袒,誰知等了很久,沒有收到裁決的答覆,心裡更加嘀咕,越發害怕了。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大郎想直接去央告胡四娘幫忙,但又覺得自己無臉去見妹妹,想來想去,想起李夫人在程孝思面前是有恩德的,於是他找到李夫人,讓她寫了親筆信動身前往京都,求情營救。大郎到了京城,惶恐不敢進府,一直窺伺到程孝思入朝回來,他才跟在後面,企望胡四娘能念起兄弟姐妹之情,而忘掉以往冷眼怒目的怨恨。大轎進府以後,大郎站在大門外不敢擅自入內,門人問明來由以後,進去通報,大郎捏著一把冷汗,倚著石獅子蹲在那裡,等候佳音。等了很久,出來一位老婦人,大郎一看,原來是早先在他家當傭人的老婆子,急忙上前問好。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老婦人領著大郎進府,到後廳落座,他一心只等妹妹胡四娘出來相見,誰知等了很久,還是那位老婦人送來極簡單的酒飯給他充飢。大郎吃完飯,胡四娘才緩步出來,和顏悅色地問:“大哥每天事情那麼忙,怎麼還有閒功夫不遠萬里來探望妹妹?”大郎拿出李夫人的親筆信,拜倒在地,哭訴著他的來意。胡四娘看罷說:“我以為你是來看望妹子的,原來你是為了吃官司來求貴人呀!”一甩袖子走進內室去了,大郎自覺無趣,只好怏怏地走出來。大郎回到家裡,把在京都的經過詳細述說一遍,全家大家無不感到羞愧氣惱,責罵四娘,李夫人勸他們不要怨恨責罵,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過了數日,二郎平安地釋放回來了,全家人皆大歡喜,特別是二孃更為得意,欣喜之中,不覺又怨恨起胡四娘來了,罵她太無骨肉之情,見死不救,不久胡四娘派僕人來看望李夫人,拿出許多金銀珠寶說:“二舅的官司,不徇私情,李夫人的恩情終生難忘!”這時,大家才更感覺到胡四孃的正直,無私。二孃心裡又羨慕又嫉妒,痛恨自己有眼無珠,她的小兒子天真地說:“我長大了一定做勢利眼,決不做俗眼無瞳。”二孃打了兒子一個耳光,兒子捂著臉說:“這不是你教我的嘛!”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後來,程孝思和胡四娘把李夫人接到京都,當作親生母親來侍奉,並時常派人回來看望兄嫂姐妹,接濟和幫助他們。

聊齋志異之:受盡冷嘲熱諷仍堅定自我,一朝富貴後眾人羞愧無顏

本文摘錄於《聊齋志異—胡四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