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北京順義靜謐的溫榆河,

將城市的喧鬧隔離開來。

河畔兩旁溼地的滋養使得這裡草木繁茂,

道路樹蔭掩映,

被稱為京城“最美公路”。

“松美術館”就坐落於路旁,

這是一座具有國際視角和標準的藝術空間

由華誼兄弟創始人、董事長王中軍先生創辦。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王中軍

更多人知道的頭銜是華誼影視掌舵人,

當初立志考美術學院的他

對藝術的熱愛與期望,

毫無疑問體現在這座美術館中,

館內展出的藝術品大多為他的

私人收藏

懷揣著為藝術開闢一片淨土,

真誠、嚴肅的向大眾展示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最珍貴的情感,

王中軍與朋友朱周設計空間創始人周光明共同完成從景觀、建築到室內的整體設計。

“原維多利亞式的建築以及西式的庭園,如同過度妝點的女子,已不合時宜,主人初衷欲將其功能改造成可供大眾欣賞的藝術空間,我們第一步便是拿掉了它的項鍊、耳環、衣服以及裝飾,以最純潔的形體展現。”設計師周光明說。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美術館以簡約為主調,

希望當代中國藝術品在此陳設,

方式不拘泥常態,

在這裡“觀,外向的看;

照,向內看”,給人以啟迪,形成新的視覺與內省的對話方式。

以“松”為魂,純粹、峻然,君子風骨。

199顆松樹在一抹白牆的襯托下如長卷般徐徐展開,

兩端古建與中間極簡當代建築相呼應,

仿若不願沾染世俗的君子風骨畫:碧色連天、物我兩忘。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Song Art,More than Art!

松,不止於藝術!

王中軍出於個人對松的喜愛,

以此命名,獨具匠心。

美術館外,

看見的是“簡約”與“留白”,

藍天、綠地、青松與陽光,

畫布剔透,宛若中國水墨。

館內,

線條、光影交錯,

12個展廳,精巧分佈,錯落有致。

分為印象派及西方現代藝術、

中國現當代藝術和王中軍油畫三個部分。

室內地面是來自上海的木地板,

每當斜陽夕照,

斑駁的陽光灑在地板上,

為純色調空間增添了溫暖的感覺。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近些年,私人美術館相繼開啟,

北京松美術館將以一顆藝術之心,

迎接每一位藝術愛好者的到來。

對於美術館的規劃,館主有自己的打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最著名的美術館或藏品。我希望中國像北京這種大城市,未來也有年輕人、藝術愛好者們必去的地方。要實現這個目標不能一蹴而就。美術館都是百年大計,就像很多博物館的創始人,儘管他們的家族雖然如今不復以前的榮光,但他們留給世界的好東西一直在那兒。”

松美術館私藏作品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梵‧高《雛菊與罌粟花》,布面油畫,66×51cm,1890年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巴勃羅‧畢加索《盤髮髻女子坐像》,布面油畫,92×73cm,1948年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弗朗西斯‧培根《抬手的男人》,布面油畫,101.6×63.5cm,1960年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吳冠中《英國鄉村旅店》,布面油彩,60×73cm,1992年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王沂東 (b.1955) 《沂河邊上》 布面油畫 2002年 150 X 100 cm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王中軍《威尼斯古根海姆美術館》,布面油畫,60×90cm,2013年

溫榆河畔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

張曉剛《血緣-大家庭,全家福》,布面油彩,99.5×130cm,1995年

松美術館

信步於白牆松間的水泥石板路,領略人如畫中,畫在人心的精神之旅。

《名物志》為您講述格調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