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談判准入後,抗癌藥品費用節省近30億!

医保谈判准入后,抗癌药品费用节省近30亿!

抗癌藥為什麼價高?抗癌藥通過談判進醫保目錄,為癌症患者省了多少錢?如何保障供應讓患者真正用上抗癌藥?針對近期輿論聚焦的抗癌藥品價格過高的話題,國家衛健委藥政司7月12日對中新網回應稱,該委會同相關部門擬研究採取一些保證急需用藥多快好省的後續措施,將進口抗癌藥零關稅的政策紅利傳導到癌症患者臨床終端。

近期,有關部分抗癌藥品價格過高的話題被輿論聚焦,12日,國家衛健委藥政司對記者回應稱,抗癌藥品費用高主要由於研發成本高、保障能力有限、診療能力不平衡、帶瘤生存期不斷延長等。該委會同相關部門擬研究採取一些保證急需用藥多快好省的後續措施。

医保谈判准入后,抗癌药品费用节省近30亿!

中新社發 韋亮 攝

抗癌藥品費用為何過高?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介紹,目前,中國已上市抗癌藥品138種,其中進口66種,進口獨家27種,2017年總費用約1300億元人民幣,近幾年年均增速超過16%,明顯高於世界7%的平均水平。抗癌藥品總體上價格貴,患者負擔重,群眾呼聲高。

國家衛健委表示,抗癌藥品費用高主要有四點原因:

1

研發成本高

近年來,大型藥企加大抗癌藥品前期研發投入,重點領域包括靶向、小分子、生物製劑等,但新產品研發成功率只有2%左右,研發平均成本超過7億美金,上市後企業需通過高定價收回前期投入。這些抗癌藥品多為專利、獨家品種,缺乏市場競爭,臨床剛性需求大,醫療機構議價能力不足,難以有效降低價格。

2

保障能力有限

受經濟發展水平限制,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籌資標準不到700元,保障水平相對較低;大病保險報銷後,部分患者自負費用負擔仍然很重;補充保險、商業保險、慈善救助等發揮作用不夠;加之公平、共濟的原則,難以充分照顧部分癌症患者個性化的用藥需求。

3

診療能力不平衡

4

帶瘤生存期不斷延長

癌症防治技術進步,新藥上市速度加快,療效提高,可長期控制病情並維持高質量生存,在給患者帶來福音的同時,客觀上增加了費用。

医保谈判准入后,抗癌药品费用节省近30亿!

談判藥品已平均降價50%以上

為了讓群眾用上質量更高、價格較低的藥品,按照國務院部署,2016年以來,經過談判,17個抗癌藥物已經納入到醫保目錄當中,平均降幅50%以上,處於全球低價位水平。

這些藥物已經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各地均已在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上公開掛網採購。經初步彙總,藥品價格談判的2個藥品(非小細胞肺癌藥埃克替尼、吉非替尼),2016年下半年至今年4月18日已為患者減少支出11.7億元;醫保準入談判的15個藥品,2017年10月至今年4月18日已為患者減少支出29.09億元,受到群眾的歡迎。

医保谈判准入后,抗癌药品费用节省近30亿!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抗癌藥品零關稅後將採取哪些供應保障措施?

國家衛健委在回覆中表示,根據國務院要求,5月1日正式實施進口藥品零關稅,為將這項順應民生期盼的好政策傳導到癌症患者臨床終端,該委按照國務院要求,會同相關部門擬研究採取一些保證急需用藥多快好省的後續措施。

國家衛健委表示,將配合國家醫保局對已納入醫保目錄的抗癌藥品實施政府集中採購和對未納入醫保目錄的抗癌藥品實行國家醫保目錄准入談判。

此外,協調科技部鼓勵抗癌藥物研發創新。建立國家科技計劃對於國產抗癌藥品研發的持續穩定支持機制,完善國家新藥研發體系,提升國家新藥創新能力。確定急需抗癌藥品清單,優先支持研發,鼓勵對抗癌新靶點、新機制藥品的研究和原始創新,鼓勵專利到期或即將到期的急需抗癌藥的仿製研究,提高藥品選擇性。

該委還表示,開展抗癌藥品臨床綜合評價試點。堅持抗癌藥品臨床價值導向,綜合運用循證醫學證據和重點抗癌藥長期療效、結局改善等多中心數據,系統分析藥品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和依從性,科學評估抗癌藥品臨床應用實際效果與效益 ,為完善國家抗癌藥物政策提供循證依據和技術支撐。

此外,提升診療能力和合理使用抗癌藥品。加強癌症規範診療能力建設。繼續加強抗癌藥品使用管理,研究制訂癌症臨床路徑,完善並推廣癌症臨床用藥指南,嚴格科學安全用藥管理,有效提升癌症防治藥學服務能力和綜合診治水平。

医保谈判准入后,抗癌药品费用节省近30亿!

熱點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