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騰訊產品經理做藝術社交,熱愛藝術的CEO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產品?

藝術創作者、欣賞者和收藏者都是藝術者要聚焦的群體,得益於中國中產階級消費水平升級、互聯網交易行為趨向常態化,藝術跟互聯網結合的利好時機或許剛剛到來。

而有一家企業正大步邁向這個領域,外人都稱他為Punk,說起Punk之前的經歷,17歲成為中國第一代個人站長,1999年參與騰訊外圍社交工作,2001年正式加入騰訊,首位高級產品經理,負責騰訊早期產品孵化,2006年加入迅雷創業團隊,負責客戶端轉Portal的戰略實施,在2008年開始個人創業,先後涉足電子商務、兒童應用、遊戲、理財應用等。多個項目獲得資本追捧,擁有深刻的互聯網產品思維及運營能力。

原騰訊產品經理做藝術社交,熱愛藝術的CEO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產品?

在外界人看來,Punk的互聯網產品理念以及行業應用的開發能力算是很強的,似乎跟藝術搭不上邊?但Punk說,他骨子裡是一位熱愛藝術的美術人。

Punk表示,自己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畫畫,十幾歲的時候之所以接觸代碼和網頁,完全是因為作為一個會畫畫的人,無法忍受當年網上那些難看到極點的網頁。但後來沒有從事藝術行業,主要的原因是Punk覺得:互聯網才是事業,而藝術更多變成了他的理想。

Punk認為,藝術這個行業極其不透明。現有的藝術互聯網化數據非常缺失,這類數據多數是藝術品交易所或者畫廊給出來,沒有代表性;另外,富豪群體關注的都是名家作品,但是中國還有巨大的青年畫家群體,也有海量的中產買家,他們之間缺少了互動的途徑,雙方的信息完全被隔斷。

事實上,在國內關於藝術類的互聯網結合案例不在少數,社區類的藝客網、Artand均已完成A輪融資,並且有用戶沉澱,藝術家的資源也比較豐富;而電商類的易拍全球、Artshare等平臺知名度和權威性都比較高,藝術者在這條賽道上剛起跑是否太晚?

但Punk 覺得不會。在他看來,國內平臺雖各有優勢,但作品表現形式單一及傳遞價值過少,太過於商品化,現有的形式無法深入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只是簡單把作品圖片放到線上的方式,無法形成畫家與粉絲關係,也提供不了比線下不一樣的互動體驗,很難產生現象級的產品。

原騰訊產品經理做藝術社交,熱愛藝術的CEO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產品?

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一幅油畫掛於牆壁。作品用色大膽肆意,線條瀟灑不羈。光怪陸離的畫風,讓 Punk 朋友不禁向他發問:"Punk,這幅畫的作者想要表達什麼?"

解惑完畢,Punk 頓然察覺:藝術欣賞者和藝術作品之間的溝通遠遠不夠。

之後,被點燃興趣的朋友繼續向 Punk 追問了更多問題:" 現在深圳有多少畫家?"" 每位畫家每年創作多少幅作品?"" 畫家的作品最後去了哪裡?"

此類問題讓 Punk 一時語塞。他原本學美術出身,卻多年耕耘於產品經理一職,他決定重拾本心,做一些能夠幫助用戶更直接感受到作品創作靈魂的事情,同時,能幫助青年畫家建立個人品牌,讓創作者與愛好者雙方形成真正的藝術社交圈。

也許之前的一切是為了成就現在更好的自己,從事互聯網行業也許只是為了去更好的解決藝術圈的事情。人的使命也許就是這樣誕生的吧。

“匯新杯”新興科技+互聯網創新大賽歡迎更多人帶著自己的初心到來,這裡將給你一個表達初心的舞臺。(www.chuangcheng.org.cn)

原騰訊產品經理做藝術社交,熱愛藝術的CEO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