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一建這些失敗的坎,我就能拿到一建證了!

壯志未酬,不能輕言言敗,可以被打敗不可以被打倒,在朋友的提醒下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覺得自己在實務學習之中還有很多欠缺和有待改進的地方,簡單歸納如下:

1、 對書的學習和深入掌握程度不夠,雖說書也有看過好幾遍對整個知識體系都有掌握和理解,基本掃除了盲點,但問題是理解並不代表熟練掌握,特別是還有一些相對重點的知識點,只是有個深刻的印象,能用自己的話表述,但不能用接近於書上的原話去複述。和考友交流能感覺到那些考高分的人書都是看了7、8遍以上的,對書的熟練程度快到了信手拈來的程度,而我做的遠遠不夠。

2、拘泥於自己的思維主觀劃定了一些框框,框住了自己,漏掉了較多重點。比如說總是以以往的經驗覺得考過的點不會重複考,結果今年就重複考了一個不少知識點,若我把握住了也不至於在這裡反思。現在看來一建就沒有所謂的重點,你認為不是重點的東西卻是出題重點,也許這就是一建的難度所在,整本書都是考試重點,讓人捉摸不透。

3、 平時演練不夠。在這方面我吃了很大的虧,考試拿到試卷,手忙腳亂,不停的看時間,害怕做不完,答題答到手痠,題目都沒有好好審核完就匆匆作答,漏掉了隱含條件,結果打錯題、答題抓不到採分點,廢話說了很多,要點漏答了不少,結果就是感覺考試難度不大,題目都可作答,卻拿不到高分,簡單的題目考不及格。反而廢話連篇反過來還把寶貴的考試時間耽誤了,做了毀滅性的無用功。針對這一點沒有別的好的方法,只有平時那真題做實彈演練,卡時間,細審題,答要點,練字跡,模擬考試,方能考高分。

4、 審題不嚴,丟掉了本可以拿到的分數。比如說今年有一道簡單的單選就因審題不嚴,選錯了,丟掉了寶貴的一分。

5、 過於在乎結果,考前考後未能放鬆心態,以至於考試未能發揮出本有的水平。只有放鬆心態,平時夯實基礎,看淡考試結果,考試才有可能超水平發揮的可能,不至於因沒休息好考不出應有的水平,今年考試還出現不會寫人民檢察院“察”字的笑話,這也有可能導致我丟掉寶貴的一分。

6、 練筆不夠,俗話說好記性不如亂筆頭,平時自認為背下來掌握住看熟了的知識點因為沒有通過自己的筆寫過,考試很有可能沒那麼深刻的印象而無法動筆,進而強烈的挫敗感影響後面的正常發揮。這一點看似笨的方法堅持下來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群裡面幾個高分通過的考友備考中寫壞一大堆筆芯,草稿紙壘起一大摞。

7、現場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反而成為了自己的減分項,這一點影響深遠,無論是老師授課還是自己答題的時候都深受其害,腦海裡先入為主或者是現場施工的情形展現在腦海,以自己的經驗作答,自認為很瞭解,自己答題比非專業的人有優勢,但往往多有遺漏甚至明顯的錯誤。比如涉及到一些工藝流程的問題,現場不規範的做法出現在答案裡,何來高分!

8、 總結歸納能力,對知識點的梳理做的不夠,沒有形成清晰地模塊和系統。比如說第一章技術部分和第三章規範一起結合起來學習更利於掌握,安全、質量方面的知識點三章都有涉及,綜合總結放到一塊兒來學,效果往往事半功倍。程序和依據等等的共通性。

跨過一建這些失敗的坎,我就能拿到一建證了!

9、 交流不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得不承認實務這一科光靠我自己一個人學習是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的,就算想面面俱到也心有餘而力不足,耗費太大的精力,交流的好處就在於自己沒掌握的忽略的知識點卻是別人掌握的比較紮實的點,他的理解也能帶動你的理解,還有通過無死角的相互提問形式來加深印象學習起來比自己死啃書效率要高得多。

10、 資料收集與處理,資訊發達,現在手頭上能獲得的課件、押題資料、各種模擬題加起來甚至會超過課本的厚度,而我往往希望眉毛鬍子一把抓,這也要看那也要管,這也要記,那也要抄,常常手忙腳亂學習計劃被打亂,到頭來效果可想而知,資料是個好東西,押題也不可不信,但一切建立在對課本的掌握上,看書才是王道,除非沒看書為了應付考試來賭押題,這個賭注未免也太大。

查漏補缺,採取針對性的補漏措施,相信2018必將是收穫的一年,真正付出到位了,相信老天也不會再虧欠我一個好結果,對我來說考試的難度和挑戰性恰恰是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在,征服一建不能證明我有多厲害,但至少能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考證背後的收穫也不僅是掛靠費多少可以衡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