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鳳魚三杯雞燒餅《非遺美食》湊齊一桌「遷徙宴」

中華民族的文化從誕生就與飲食緊密相連,飲食也早已成為文化的一部分。為弘揚傳統飲食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江西衛視將鏡頭對準中國非物質遺產中的飲食部分,推出中國飲食文化節目《非遺美食》。隨著節目的播出,我們看到了一道道非遺美食從字裡行間走出來,走入千家萬戶,滋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在7月12日晚9:25播出的第三期節目中,《非遺美食》以“遷徙”為主題,將帶觀眾領略歷史上人口遷徙後所誕生的全新美食。

一道來鳳魚 是漁民遷徙後的融合

來鳳魚是地道的江湖菜,無論是在武漢、重慶還是成都皆小有名聲。而究其根源,這道江湖菜卻源於百年之前的一次人口遷徙。在清朝,為發展蜀地及周邊農業,皇上令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漁民逆流而上,開始全新的生活。來鳳作為古蜀道名邑,物產豐富人傑地靈,自然吸引了不少的人聚集於此,這讓來鳳的飲食文化出現了各地飲食的特色。一道來鳳魚中,有江西溼辣椒的辛辣,有湖南幹辣椒的香辣,有四川花椒的麻香……一條魚,竟能令所有人都吃到家鄉味,這正是各地飲食文化融合後所誕生的神奇滋味。

來鳳魚三杯雞燒餅《非遺美食》湊齊一桌“遷徙宴”

來鳳魚製作中

一鍋三杯雞 是客家人遷徙後的堅守

人口遷徙在古代也被成為客走他鄉,而客家人正是從今河南地區走到世界各地的“他鄉人”。背井離鄉或是被生活所迫,或是心之所向,然而無論如何客家人都在心中為故鄉保留了一方淨地,而他們也聰明的把這份鄉愁鋪展在了生活中,融入了餐桌上。一鍋三杯雞是祖傳不變的配比製作,取羽黃爪黃肺黃的三黃雞,烹製時加入植物油均衡營養,加入醬油調味調色,再倒一杯米酒添香去腥,這一道三杯雞,是客家人走遍天下也不會改變的“家鄉”風味。

來鳳魚三杯雞燒餅《非遺美食》湊齊一桌“遷徙宴”

一口周村燒餅 品遷徙路上的文化碰撞

絲綢之路大概見證了古代最頻繁的人口遷徙,而在這條路上,我們發現遷徙帶來文化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文化碰撞。胡人攜帶著乾硬的胡餅走過絲綢之路來到山東周村,用這帶著風沙的胡餅換取當地食物,卻意外的也讓胡餅在這裡生根發芽,並經過後人的改良研發走上皇家御宴,成就了全國聞名的“周村燒餅”。

來鳳魚三杯雞燒餅《非遺美食》湊齊一桌“遷徙宴”

正宗來鳳魚的製作方法何處在傳承?在什麼節日中客家人必吃三杯雞?周村燒餅是怎樣演變而來的?這些問題,我們都將在第三期《非遺美食》中找到答案。7月12日今晚21:25鎖定江西衛視,觀《非遺美食》、品傳統滋味、揚中華文化。

視頻加載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