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2017我的第15次面試-1中年海歸的下崗再就業自救寶典

這是一份中年IT人下崗再就業指南

43歲,2017我的第15次面試-1中年海歸的下崗再就業自救寶典

2017年註定是我生命中不平凡的一年,工作的動盪,親人身體的病痛折磨,都一起壓了過來。

而在這一年43歲的我,從一家民企中國區銷售負責人的崗位上,又一次離職了,這是兩年內第二次了。

兩年兩次離職,我陷入了中年危機

上一次還是2015年,那個我親手搭建銷售團隊的500強子公司調整了中國區戰略,與國內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又失去控股權,從而導致所有北京總部員工基本協議離職,公司總部搬往上海。

負責中國區銷售團隊的我、COO和CFO都各奔東西。我們兩年的辛苦、遠超行業平均值的業績、優秀的銷售團隊,一時間都煙消雲散了!

2017年彷彿一時間又掉到谷底,變成了年度流行的中年油膩下崗男。從一個自信的MBA海歸面霸,到信心頓失的再就業中年危機男,可能就是一步之遙!

我知道又要開始我的麵霸生涯了。以前從來沒有害怕過失業,當年辭掉IBM的工作,去加拿大讀MBA,回國後重新就業再找工作,都一直很從容、順利,因為我清晰知道自己的目標和想要的東西。

彼時,我外號“麵霸”,想去的500強企業基本都能面試成功。

之所以被同學稱為麵霸,是因為大學畢業後並沒有211、985學校的光環,憑藉一股北京孩子的從容、自信、幽默和不服輸的機靈勁,在IT行業的頂峰,一路進入IBM、CISCO等公司,拒絕過HP、SUN、愛立信的OFFER。

北美MBA的面試,回國後外企高管及民企面試,也都一路順暢。雖然沒有創業成功的大富,但也盡心盡力做好自己職業經理人的角色,銷售管理偷師學藝,自成體系。

但是這一次,突然覺的有些不自信了,43歲,沒有那麼年輕了,很多互聯網企業,對年齡歧視越發明顯。

市場環境也變了,外企的坑越來越少,傳統IT向互聯網及新型科技領域民企分流了。自己定位的目標職位也是稀缺資源的VP和中國區的銷售總監。

老同學和老同事們,一樣的危機感

深處這幾年科技、社會、環境的鉅變期,身邊70後的大學同學、回國的MBA同學以及我IBM、CISCO、微軟、HP、Dell、愛立信等很多外企同事,也都在同一時期遭遇公司裁員、創業失敗後中年再就業和為子女教育重新移民等人生選擇。

我發現大家很難做到四十不惑,都或多或少面臨突然無業情況下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都會迷茫、彷徨、無助、恐慌、懷疑和抱怨,突然在原來習慣的生活節奏中感到束手無措。

還在十八模的同學,每天談論著受新技術衝擊和總部決策的不明,中國區業務調整頻繁,傳統客戶和產品業務受到影響,壓力好大隨時準備沒項目被裁。外資通信公司的同學聊的則是被華為中興擠壓的市場空間,全球老大換了幾個,一輪輪的裁員隨時等待拿包走人,奮鬥了小二十年了,結果卻不知道方向了。

大學同學老韓吃飯時,說自己下崗了,原來一直做傳統CALL CENTER銷售,隨著雲端技術的發展,他們B2B的客戶基本都在淘汰傳統呼叫中心,遷移到雲端。

老韓所在的民企放棄這塊業務和客戶,欠了他不少獎金,散攤子了。他供兩個女兒讀書,好在多買了套房出租,老婆還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收入。

下一步幹嘛?繼續找個銷售工作?還是隨老婆帶孩子移民出國做技術工?老韓很迷茫。

MBA同學TRACY,辭去了廣州500強零售公司財務總監的穩定工作,跟著信任的師兄去一家民企做財務總監,賭了一把,奔著上市去的。辛苦幹了一年,勢頭大好,投資方因為資金問題,突然撤資,期權變成了廢紙。

如今再想回大外企或一個相對穩定的大公司,感到是那麼難。重新回到求職大軍中,感慨說:我們中年女生比你們男生求職更難。

東總是我CISCO的老同事,CCIE,技術業務能力強,為人謙和,近兩三年從思科離職後與幾個合夥人創業,但前一陣接到他電話,合作有分歧,退出。也在重新找工作了,讓我幫忙看看機會。

我說你想看什麼職位?東總回答:銷售、BD、技術什麼都行。我明顯感覺到東總在此時的慌亂和再就業方向選擇的困惑。

這些老同學、老同事都是原來公司的業務骨幹,都是70後,不約而同的在2017年面臨再就業的難題。同時,他們都揹負著子女教育經費、房貸、北上廣的高生活成本、老人健康照料等多重經濟和精神壓力。

和他們的溝通中,我明顯感到了大家對突然失業的心理準備不足,對市場的變化認知不足,對自己原公司業務及專業外的知識儲備不足。

老是在面試別人了,很久沒被別人面試挑毛病了。面試求職技巧生疏了,對就業市場的渠道和工具也陌生了,慢慢陷入焦急、慌亂、不自信、屢面屢敗、自我否定、自我迷失的怪圈。

“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張愛玲

絕境求生,我的自救歷程

慌亂是可以理解的,每個中年男人都是家裡的頂樑柱,在這個上有小、下有老的特殊年紀,我終於體會了父親當年的艱辛,在和我同樣年齡階段的時候,父親下班後去拼命熬夜加班,週末去掙外快裝一車土掙五元錢,把攢下來的錢給重病的妹妹治病和買營養品,當沒有錢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血輸到妹妹的身體裡。

和父親那時候相比,我又是幸運的,趕上改革開放的大好環境,住著北京千萬的房子,開著車子,出國旅遊,靠自己的奮鬥過著小康的生活。

當突然有一天這一切歸零的時候 ,當全球化和新興技術革命的衝擊,讓我們中年失業變成一種常態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收起面子,我們不需要無謂過分的焦慮,此時我們更需要的是冷靜的分析、快速的行動和再就業的自我拓展管理,展開自我救贖之旅。

回國十幾年經歷過無數次的面試,見過大量的獵頭、HR、很多公司高管和全球的CEO,也面試過不下百八十個人,自己在給別人講述著自己的故事,爭取著機會,也在認真聽著別人的故事和經歷,給別人建議和機會。

每次面試都是一次修行!都是瞭解自己缺點,發現不足,重新認識自己,改善提高的機會!

每一次面試又是一次緣分,我們可以靜靜的聽對方的故事和建議,思考對比自己的人生,不斷修正,學習借鑑!自我鞭策!

其中的酸甜苦辣,人生百態,冷暖自知!我重新梳理了行業,修正了個人目標。其間的經驗、心得體會、方式方法希望與大家分享探討,互相幫助,互相勉勵,一起度過暫時的中年危機!

因為做銷售管理的關係,此次求職過程,充分運用了銷售管理的策略和方法論,

清晰定義目標客戶(想追蹤的新東家和行業),用銷售六要素輔助自己進行項目推進追蹤。

我們沒有創業致富的神話,沒有股票期權的驚喜,只有一些實實在在的下崗再就業的方法與大家分享探討,我希望藉助這次十五家參與面試的公司經歷和穿插的身邊經歷過的故事:

1.與大家一起洞悉確立自己的定位,行業的動態,找到自己的目標方向(TARGET);

2.點評探討新形勢環境下,找工的渠道(CHANNEL)和工具(TOOLS);

3.探討策略方法和竅門(STRATEGY/METHODOLOG/TIPS);

4.聊一聊再就業期間的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

5.探討身體與心理的調節(BODY AND PSYCHOLOGY MANAGEMENT)

同時,我也有三個希望:

2.希望你再遇到身邊的同事同學找工求助時,伸出熱情的手,幫他介紹一兩個熟悉獵頭或內部推薦工作機會。PUSH HIM!

3.希望很多互聯網公司的高管(特別希望程維,馬雲,李彥宏,劉強東先生可以看到這篇文章)和有年齡歧視的公司的CEO可以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不要輕易拒絕中年人的求職。制定適合的政策,保證一定比列的中老年人就業。因為我們都將老去,因為他們很多也很優秀努力,因為他們也為家庭和社會做著貢獻!

"At one time I had no place for the blood to go andyou opened up a portal to your hearts for me to flow.?"

—— Stephon Marbury

“曾經我無處可去,你們打開懷抱,給我通道,於是我們血脈相連”

——斯蒂芬·馬布裡

2017年是我喜歡的籃球運動員馬布裡的最後一個賽季,有幸在北京奧體現場觀看了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他在北京告別賽演講說的這句話讓我留下了眼淚,他空有一身絕技,但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竟然無處可去。

2017年對馬布裡來說,也是會從球員市場退出,面臨新的職業轉型再出發。

職場的人其實很像NBA的球員,年輕的時候為了更高的薪水和榮譽會多次轉會,尋求最佳球隊組合。當隨著年齡增長,打不動球時,再大牌的球星也只能拿到底薪條款的保障!

鳴謝這15家公司,給了我面試機會

2017年在求職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40歲以上的簡歷,被很多公司直接篩除,或著是一輪遊的境地。

這其實本是人生最好的階段,人脈資源,業務成熟度,職業的穩定性,思想成熟度都是最好的時候。

獵頭給出的反饋是,很多互聯網公司現在都希望30左右的年輕人,40以上的簡歷基本不看了,除了一些高管的職位。

那好吧,感謝一下這15家給我面試機會的公司:(排名與面試順序無關,個別公司名字隱去)

43歲,2017我的第15次面試-1中年海歸的下崗再就業自救寶典

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我將陸續為大家講述這些面試經歷,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43歲,2017我的第15次面試-1中年海歸的下崗再就業自救寶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