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輪椅,在南華,哪都去不了

坐輪椅,在南華,哪都去不了

本科教學評估前,校園裡一塵不染,食堂內外井然有序,教室上課座無虛席,教學樓前花草裝飾,哪怕是廁所都有紙招待。而就在教學評估一週後,花草該撤走的撤走,擋路;教室該空位的空位,無聊;吃飯該外賣的外賣,好吃;廁所?放什麼紙咯,浪費。

這本是南華本來的樣子,是生活的味道。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改變---一教電梯2-8樓停運---意味著電梯旁邊貼著的“無障礙通道”不過是一句玩笑話。畢竟,曾經我還打算柱著柺杖蹭電梯的。

就在電梯停運後,南華實驗室的夥伴一起做了一個實驗---在南華,我們坐在輪椅上,或者只是腿腳不方便(需要拐杖助行),能去那些地方。

我們從東門出發,分別從廣場南路、北路出發。

南路:首先到機械樓下,門前的階梯限制了輪椅通行,樓內沒電梯,也無法到樓上,而機械學院的悉數辦公場所均在高樓層;往東能到核技樓,依舊上不了樓;往回再經過機械樓,心有慼慼,面對土木樓,目光呆滯,在往前是核資樓,同樣只能憑藉自身強大的意志力上樓(沒有無障礙通道,甚至門口都到不了,只能在路邊乾瞪眼)。

坐輪椅,在南華,哪都去不了

旁邊是化學化工學院與數理學院(九教),面對門口的階梯,只要不是在輪椅上,一切都還能接受,畢竟,樓內有電梯。(幾個門都沒有無障礙通道)九教隔壁就是八教,但如果是在輪椅上,還不能直接從九教過去,有階梯,只能繞道。

關於南校的無障礙模擬實驗,還有電氣樓,無獨有偶的是,門口有階梯,樓內沒電梯。

廣場南路背面就是一教,南華的“大肚子”,也許就是標誌性建築吧,勉強這麼認為。

廣場南到一教還有“無障礙”馬路,雖然是上坡但還一切順利。從一教門口到大廳,寥寥臺階,卻要實處渾身解數。大廳裡,面前的“無障礙”通道---電梯,門可羅雀。

我們推著輪椅進了電梯,按2,沒反應,3,沒反應,4、5、6、7、8,絲毫沒有反應。

看著四下無人的大廳,我們把9-16全按了一遍。於是,我們把每層樓的電梯口都參觀了一遍,沒有任何一個人迎接。

我們在大廳樓道口發現一扇神奇的被鎖著的無障礙通道。

至於輪椅小哥哥怎麼去上課,我們能想出的解決方案只有---1-4樓走樓道,慢慢爬樓梯;5-6樓坐電梯到9樓,再下樓。如此,最多隻要走4層樓的樓梯。

走在北路的小夥伴更是心力交猝,畢竟,還沒有進入到任何一棟教學實驗樓。在放飛廣場的階梯下仰望三教,環視五教六教,望而止步。往北校深處走去,不是電動輪椅的,還真不能去,累。小坡,陡

坐輪椅,在南華,哪都去不了

Alright,那就去圖書館吧。走到圖書館門前看到的只有絕望二字,哪還有什麼圖書館。不過,在“殘疾”之前,恍惚裡記得,圖書館有一條長長的無障礙通道。

但,事實上,在抵達這條無障礙通道之前,還有重重障礙。更重要的是,在我們闖過一切無障礙通道之後見到的無障礙通道竟然還有一道門,一道上了鎖的防盜門……

我們面對圖書館的浩瀚書海,卻只能遙望。我們渴求知識,只是雙腿被禁錮,無法抵達書海的沙灘,貝殼都不曾見得到。

坐在輪椅上的小夥伴開始有些傷感,咬著嘴唇,陷入沉思,起身就走了。我們目送他,回去了。

在經過洪辰橋洞的時候,醒目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自由平等……平等對應的壁畫---一個正常人和一位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分別在天平兩邊。看,那個天平,多平呀。

坐輪椅,在南華,哪都去不了

這到底是一個人人平等的世界,還是一個人人公平的世界?公平嗎?不公平。平等嗎?不平等。

都不!

世界是不公平的,但靈魂是平等的。

坐輪椅,在南華,哪都去不了

公平與平等這個命題太大,我們無能為力,但我們能為這個社會的殘疾人做點什麼,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在我們可及範圍之內,似乎沒有殘疾人出現,特別是大學校園。至於原因,下文會解釋。

我們應該知道的是,在中國,並不是隨著經濟騰飛,殘疾人就減少,反之更多。但我們為什麼不能像在英美那樣在街上可隨處見到殘疾人?主要原因就是無障礙通道基礎設施不完善。

且不說社會,說校園,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校園,在具體到南華大學校園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前文實驗室的朋友們模擬實驗的只是教學區,生活區更是不堪。

在我國,高校無障礙設施建設是隨著社會各界對殘疾人事業認識程度的不斷提高和社會的進步,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的。

各地高校相繼把方便殘疾人使用的無障礙設施建設納入學校建設總體規劃中,使無障礙設施從無到有,逐步得到加強和規範,不斷向高標準邁進。

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後,高校無障礙設施建設氛圍更為濃厚。

但是,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高效起步較晚,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 新建或者改建的樓沒有無障礙設施,如大樓的入口處沒有鋪設坡道。(如:機械樓等)

  2. 有些建築物雖然有無障礙設施,但坡道兩端仍有臺階,殘疾人需要在他人的幫助下才能上下坡道。(如:南華圖書館)

  3. 有的無障礙坡道寬度、坡度不符合設計要求,輪椅不能通過。

  4. 教學樓、圖書館等入口處雖有無障礙通道,但從坡道進入大廳的大門經常被鎖上,乘輪椅者依舊不能通過。(如:南華圖書館)

  5. 樓道電梯按鈕高度不適宜殘疾人使用。

  6. 在教學樓、圖書館、宿舍樓等建築物內沒有可供輪椅者使用的衛生間,等等。

由於無障礙設施不健全、不完善,給在校的殘疾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帶來了諸多不便和困難,也使更多的青年對大學校園望而卻步。

我們都很清楚,想要實現這一切簡直不要太難。事實上,我們從認識上就不一定會接納殘疾人。

在當下,還有太多人認為殘疾人身體不好,他們出門就需要別人照顧,最好是在家安心養病,不要出來惹麻煩,給社會增加負擔。但這並不是,商家或者建設者把盲道佔據甚至修葺其他建築的藉口啊!

坐輪椅,在南華,哪都去不了

另外,還有人對他們接受高等教育有排斥心理,在這個健全人都很難找到工作的社會形式下,殘疾人會更加難找到工作。甚至是,如果高校招收殘疾人,勢必會降低學校的就業率,影響到生源與聲譽。但我們要知道一個能和你一樣考上大學的殘疾人,他並不比你傻,甚至比你更加勤奮,更加專注,比你更加適合接受良好的教育,

因為他為了和你享受同樣的資源,付出了更多的汗水與淚水。

更有甚者,認為學校為少數幾個殘疾人建設無障礙設施不值得,對無障礙建設的投入有偏見。對此,我只能說,他可能還不知道中國的8500萬殘疾人到底有多少吧---與健全人口的比例是1:16。

深陷在自己的生活,而不關注外面的世界的人,總是會想得狹隘一些,也當無可厚非。

再回答那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身邊的殘疾人那麼少?是他們太差而接受不了高等教育嗎?當然不是。

安徽某腿部患有殘疾的考生被某高校拒之門外,該生高考成績名列前茅;雲南昆明宜良縣高考文科狀元楊孟衡,因肢體殘疾曾被兩所著名外國語高校拒絕錄取;福建某肢體殘疾二級的女生高考549分,卻等不到高校的錄取通知書。

他們,只是殘疾人的滄海一粟,卻讓我們無比心寒。這種不接納,不包容,甚至是歧視,遮蔽了高校治學的有容乃大之大學!

是,我們看到了他們的遭遇,也無可奈何。

即便,《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九條明確規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高等學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學生入學,不得因其殘疾拒絕招收。

有容乃大。

憤懣嗎?憤懣吧。可是,譴責歸譴責,我們也不要忘了,中國是憑藉什麼,才一步一步從貧弱的晚清,走到強大的今天——學習

一百多年前,我們一邊痛恨洋人,一邊學習他們搞洋務運動。

四十年前,我們一邊譴責資本主義,一邊從他們的制度中汲取精華,打造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今天,我們更應該看看,日本的“無障礙社會”是怎樣運行的。

盲道的規範自不用多說。在日本,幾乎所有的電梯,都設有輪椅高度的無障礙按鈕。

坐輪椅,在南華,哪都去不了

上下樓不但有語音提示,還專門刻有盲文。

坐輪椅,在南華,哪都去不了

公交車上,面對輪椅的到來,司機拿出了備用的可摺疊式綠色通道。

坐輪椅,在南華,哪都去不了

我國呢?

如果你坐在輪椅上,企圖一個人出行。

那麼,先不說公交車。

你剛一出門,就會被各種綆短汲深永隔於外。

英國旅行者,詹姆斯·巴拉迪如此說道——

我和女友已周遊世界11個月,到過10餘國,迄今暢行無阻

我已坐輪椅32年,並自認能到任何地方揹包遠行

直到我來到中國

坐輪椅,在南華,哪都去不了

遺憾的是,2018年的今天,一教電梯依舊在重蹈覆轍。難道僅僅是因為,負荷過大,而拒絕“無障礙”?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於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和照顧。

中國的弱勢群體,並不是只有出現在新聞視線的他們,我們會給他們關愛與溫暖。

可那些只能在蜷縮在房間裡的千千萬萬,就只能被冷落嗎?

他們也渴望踏入社會,踏入高校,可社會、高校正在將他們鎖死。

參考文獻:
[1]左小娟,李元元.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發展及其專業設置情況[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10):38-40.
[2]譚王芳. 論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平等[D].西南政法大學,2016.
[3]張悅欣,黃星星,李雪貞,劉茜芸.我國近年高校殘障人無障礙環境建設現狀及解決方法[J].法制與社會,2015(33):214-215.
[4]於爽. 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公平性分析[D].吉林大學,2015.
[5]喬英.關於高校無障礙設施建設問題的思考與建議[J].決策探索(下半月),2008(05):87-88.
[6]林勝.對福州高校殘疾大學生的調查[J].青年研究,2001(10):46-49.

南華實驗室 USC Lab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