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雍正爲何要殺坎兒?

chef101


文/炒米視角


狗兒接到的差事是去當鋪踩點下套,全程無破綻,分寸拿捏得當。所以狗兒知道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了,那就是生死的命運! 而坎兒因為心裡只有那一畝三分地,所以翠兒和狗兒走了,他就失魂落魄了。而偏偏原本屬於狗兒的更髒更累的活兒,也落到了坎兒的頭上。其實這也是一種挑戰,另一種命運也不是不可能。


但這裡面偏偏坎兒被老八府里人設局下了套,坎兒不明白,送上門的好處和送上門的女人,那都是要你命的。但是坎兒一時歡愉,便是苦楚人世最大幸事。 有一個神一般的陰謀家,他一眼便看出坎兒的心思,利用坎兒做一件事(將太子給任伯安的信送給老八),這本是一個可以當做教案的反間計。因為他賭這是雍正欲為而不敢為之事。

但是就連這高人也只猜對了一點,此事的確是雍正欲為而不敢為之事,但是雍正眼裡卻揉不得半點沙子,所有替他辦事的人都不能有半點隱私,任何超出他控制的事情,他是不會講任何情面的。


其實到了這份上,坎兒可殺可不殺。但是為了不節外生枝(畢竟在雍正眼裡已經不可靠),為了給鄔思道一點提醒。雍正悄無聲息地就秘密處理了坎兒。留下的是五月天裡背後冷汗浹背的鄔思道。坎兒的死,雍正連個字都沒提,但是信息量之大,令人心驚動魄。鄔思道自以為密不透風的謀劃,其實連自己放個屁都在雍正的嚴密監視之下,這也是大功告成之後,鄔思道想破腦袋,也要離開雍正身邊的緣故。



狗兒和坎兒,名字即命運。李衛一生操勞謹慎如”狗”;坎兒眼見要飛黃騰達,卻始終未邁過生命中的那道“坎”!


炒米視角


由於電視劇和小說不一樣,所以這個問題我分開說。

先說電視劇

電視劇的明線非常簡單,太子因為想要《百官行述》,便親筆寫了一封信給任伯安。後來這封信被年羹堯搞到手,交給了雍正。然後雍正又通過李衛搞到了《百官行述》,並當著眾人的面給一把火燒了。

這個事情讓太子很不滿意,也讓老八一黨十分警惕,暗示手下收買坎兒獲悉了來龍去脈,並且從高福手上拿到了太子給任伯安的信(實際上是鄔思道將計就計),指示老十四把信交給康熙,直接導致了太子謀反被廢。

也就是說,從明線上看,是坎兒被收買,背叛了雍正,所以被雍正派人賜死,算是清理門戶了。


但是如果只從電視劇的明線上分析雍正為什麼殺坎兒,那後面的很多劇情就說不通了。比如鄔思道為什麼要跑?以及雍正為什麼想要殺鄔思道?

要知道,雍正在未登基前,他的人物刻畫都是正面的。譬如專心辦事、一心為國、尊敬康熙和太子、無慾無爭,連太子第一次被廢時,雍正都是一心一意保太子。

前期形象如此正面的人,後面突然變得陰險狡詐,這說不通啊!難道是電視劇BUG嗎?當然不是了!

實際上導演在營造雍正的正面形象時,也埋藏了許多暗線,刻畫了雍正虛偽的一面。殺坎兒就是這些暗線之一。




早在群臣擁戴老八當儲君時,十三阿哥就問雍正,你就不能出來爭一爭這個太子之位嗎?

雍正先是一副惶恐的表情,接著又是各種假模假樣的推諉,用喝酒來掩飾表情,其實虛偽全寫在臉上。(唐國強演的真牛B)

雍正的這套把戲也就騙騙十三阿哥這種直腸子的人罷了,豈能瞞過鄔思道?雍正有爭儲的心思,導演已經用暗示挑明瞭。



後來老十三讓雍正燒掉太子寫給任伯安的親筆信,雍正以保護老十三為藉口拒絕了。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

實際上隱藏的理由是,雍正深知這封信是扳倒太子的重器,這是自己重要的機會,一旦燒掉了,就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只不過雍正沒有下定決心,還在猶豫中。

雍正對大和尚說自己“近日來,一閉上眼睛,就看到大山大河撲面而來,無窮煩惱”。這裡,雍正腦海中的大山大河就代表了江山,把江山藏在心中,即寓意雍正早就在心中有了扳倒太子,爭儲的念頭。而他居然能隱藏的如此深,心機怎能不深?

這段戲表面上和前後劇情沒有直接聯繫。但是本劇的劇情如此緊湊,導演也不可能拍一段沒有意義的片段吧?



只不過就在雍正猶豫的時候,旁邊的鄔思道已然窺探到了他的心思,便將計就計,指示坎兒將信交給老八,並通過老八一黨扳倒了太子。

這裡還需要說明的是,坎兒被賜死的時間點也很值得玩味,可謂極其有深意。

坎兒把信偷給八阿哥之後,雍正一直都沒有處理他。也就是說坎兒的死,並不是完全是因為他背叛了雍正。(否則發現之後應該直接就殺了)

雍正是等到太子被逼謀反後,受康熙的皇命去監視和捉拿太子之前,搶先除掉了坎兒。試想一下,在形勢如此危及的情況下,雍正竟然還有閒心去除掉高福,為什麼?

因為太子已經鐵定要被徹底廢黜了,高福留著也沒有價值了。反倒是高福知道了這封信的秘密,如果一旦傳到康熙的耳朵裡,自己不僅無望爭儲,性命都難保。

所以,雍正殺高福,實際上是在利用完高福的價值之後,必然的結果罷了。而高福死後,鄔思道也看透了雍正,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講究情義的人,對自己有任何威脅的障礙,就算是自己一手帶大調教的奴才,也是除之而後快。從而有了退隱之心。

————————分割線————————

再說小說

小說就非常簡單了,文字描寫也很露骨。值得一提的是,小說中的高福和坎兒是兩個人。

殺高福的原文:

戴鐸便問:“四爺,這次回來見那院裡少了四五個熟人,高福兒也沒見,四爺差他出去了麼?”胤禛陰狠地一笑,看了看周用誠,說道:“我差他們到鬼門關去了。沒天理的混帳王八,我是何等樣人,為了一個臭婊子加上八千兩銀子,他就敢賣主!”——《雍正皇帝·九王奪嫡》第四十九回

殺坎兒的原文:

雍正即位兩天後的一個夜裡,他們也都遭到了“粘竿處”的毒手,死於非命。可憐那個叫坎兒的孩子,因為他的差使是在書房裡給四爺管文墨
,也替四爺照顧鄔思道和文覺、性音兩位和尚,他知道的又大多是雍正和阿哥黨爭奪皇位的事。他就成了第一個不能留下的人,與性音和尚一起走向了天國。——《雍正皇帝·雕弓天狼》第十五回

在殺坎兒(高福)這件事上,電視劇和原著的區別在於:

小說是重點強調了雍正的狠毒,並且這種狠是貫穿始終的;

電視劇則重點強調的是雍正的虛偽,這種虛偽也是貫穿始終的。


Mer86


雍正殺坎兒的原因一點也『不簡單』!它是全劇最複雜,又最精彩的一段劇情之一

這段劇情裡有忠、有奸、有黑、有白、有情、有理、有傻、有精!

先介紹雍正殺坎兒的背景劇情:

1,李衛和翠兒離去後,昔日形影不離的三個人如今只剩下坎兒。他孤獨地到酒樓喝悶酒。八阿哥胤祀府中的胡管家認出了坎兒是雍王府中的人,遂將他灌醉,更串通小紅鞋,令高福在迷糊間,和盤托出《百宮行述》一事的真相。而後,坎兒又把雍正秘密留藏太子書信一事也一併交待給了八阿哥。

2,

十三阿哥胤祥得到消息,坎兒最近和八阿哥走的很近,提醒雍正小心提防。雍正讓鄔思道去試探坎兒,問明事情真相後,鄔思道決心拯救坎兒,選擇讓他將功贖罪。

3,坎兒將太子書信交予八阿哥,不料雍正早已秘密監視並監聽了他與鄔思道的對話,並命令下人秘密處決了坎兒,鄔思道趕到時為時已晚!不禁老淚縱橫,自責是自己害死了這個單純的少年。

坎兒其實是雍正,鄔思道以及八阿哥三個人的政治犧牲品

一、鄔思道救坎兒的目的:

鄔思道誤以為雍正不會幹飛鳥盡,良弓藏這種卸磨殺驢的事情,亦或是當時自己也不太肯定,因此才會決定挽救坎兒,並讓坎兒遵從雍正的意思,把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封送到八王那裡,且關鍵的重點是辦完事情後不可彙報雍正,這其實就是鄔思道有意試探雍正,亦給了坎兒逃跑的時間。熟料雍正早就秘密跟蹤坎兒,並在第一時間滅口,這就提醒了鄔思道,雍正早就連他也一塊監視了(這就是鄔思道哭著說是自己害死坎兒的原因)

二、八爺收買坎兒的目的:

1,由於上書房留守大臣遞交給康熙的奏摺中說明《百官行述》是在江夏鎮繳獲的,自己肯定逃脫不了干係,但是又沒有人證,物證證明此事與自己無關,因為人都被年羹堯滅口了。

2,坎兒的出現給了八阿哥『一箭三雕』的機會,拿到太子書信可以扳倒太子;再加上坎兒這個人證,又可以扳倒雍正;有了人證,物證,亦能證明《百官行述》案與自己沒有關係。

三、雍正殺坎兒的目的:

1,康熙第一次廢太子後又復立太子,雍正其實是有點心灰意冷的。但是,太子的一封寫給任伯安的信,又讓他看到了希望。

2,在燒掉《百官行述》撇清自己的干係後,又讓年羹堯剿滅整個江夏鎮,讓八王黨死無對證,並承擔《百官行述》案的罪名(雍正對馬齊說這本書是在江夏鎮繳獲的,其實是在京城當鋪繳獲的,而江夏鎮的主人就是八王黨的門生)

3,利用《百官行述》甩鍋八王后,又秘密留下太子寫給任伯安的書信,美其名曰保護十三弟,防止太子將江夏鎮一事全推到十三爺身上。其實暗地裡是自己想留著太子的把柄,一旦太子登基即可昭告天下

4,本來八王和太子,兩個最能威脅到雍正的人,全都被踩在自己腳下。可此時,坎兒卻將書信之事透露給八阿哥,自己反被八爺黨抓住窺視太子的把柄,無奈只好交出太子書信。同時,又害怕八阿哥直接將人證,物證一併交給康熙,因此只好殺掉坎兒滅口,以致八阿哥最後只能選擇通過十四阿哥遞交太子書信。

所以,雍正殺坎兒是出憤怒,更是出於自保。自己的秘密被發現後,人證物證都不能留。


劇評道長



坎兒和李衛是雍正在江南賑災時從集市上買下來的,兩個機靈鬼,一個外號“鬼難纏“,一個外號”纏死鬼“,雖說兩人被胤禛(當時還是阿哥)收買後,是奴才,但這兩人卻救過胤禛的命,當時一夥人住了黑店,差點被老闆給黑了,多虧兩個機靈鬼提前發現,挽救了最後的悲劇發生。

按理說,坎兒救了雍正的命,雍正應該不會對坎兒如何,那為啥雍正會殺了坎兒呢?這還得將整件事放到當時的大背景裡分析。


當時的大背景是所有阿哥們都想得到任伯安的百官行述賬本,最後皇天不負有心人,通過年羹堯血洗江夏鎮,得到的線索,雍正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百官行述,雖說雍正將賬本一把火燒了,但這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都被坎兒給透露出去了。也正是因為坎兒的透露,直接導致了太子被廢。

到此,我們應該已經解釋了坎兒被殺的原因:洩露機密。但真的有那麼簡單嗎?非也。


如果有那麼簡單,鄔思道為什麼會哭著說道”是我鄔思道害死了坎兒?對此,我們再接著來分析一下。


上面只說了坎兒將來龍去脈洩露出去了,那為啥坎兒要洩露呢,其原因是因為當時坎兒因為自己與李衛,翠兒之間的事情,悶悶不樂,一個人跑去酒樓喝酒,被胤禩的管家看見,管家與坎兒你一杯我一杯的喝了不少,沒多久坎兒就罪了,爛醉如泥的坎兒被管家給搞倒了妓院裡,更可氣的是坎兒在爛醉如泥時,竟然對著妓院裡的女人說出了百官行述的事情,就這樣,事情一下子就傳到了胤禩耳中。

當坎兒清醒後,得知自己犯下的錯後,非常害怕,就在此時鄔思道出現了,他決定幫助坎兒,於是就讓坎兒將功贖罪,將太子與任伯安的書信送給八爺胤禩,可雖說坎兒將信送給了胤禩,但雍正確依舊秘密處死了坎兒,這才有了鄔思道說是他孩子了坎兒,也正因為如此,鄔思道終於知道了雍正的為人,也為後續胤禛登基後,鄔思道一心想要離開雍正埋下了伏筆。


胤禩在得到坎兒送過去的書信後,立即上交給了康熙,康熙看到大怒,一氣之下再次廢掉了太子。而這正是i胤禛殺死坎兒的原因,雖說書信是胤禩遞上去的,但當時太子們都知道,這封書信是胤禛截獲的,可為什麼胤禛截獲的書信,最後會由胤禩上交,這其中胤禛和胤禩發生了什麼?胤禛不好解釋,為避免胤禩拿著坎兒這個把柄來威脅胤禛,胤禩在扳倒太子後,再拿著人證(坎兒),物證(太子的信)去康熙那告發胤禛,說胤禛其實早就得到了這封信。為防止引火燒身,胤禛只能在胤禩告發自己前,先下手為強。殺了坎兒,這樣胤禩就死無對證了。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殺坎兒,是因為坎兒洩露也好,還是因為坎兒會成為把柄威脅到自己也罷,都反映出了坎兒被殺的原因,但也從殺坎兒起,胤禛想奪嫡的心開始展露了出來,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鄔思道認清了胤禛的為人,知道了胤禛是一個為了自己的目的,不責手段的一個人。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同是患難之交的“坎與狗兒”的命運截然不同,主要問題不是命運,是來自於“靈氣、忠心、雜念”,一失足成千古恨,不是帝王家生養的料,然短命!

《雍正王朝》中的“坎兒與狗兒”同是天涯淪落人,在揚州的討飯的集市上遇到不是一般的貴人,是皇四阿哥胤禛與皇十三阿哥胤祥,由於慧眼識珠,看著他們有靈氣,可以為雍親王,皇四阿哥胤禛所用,收了這兩個奴才外加小翠。

人走時氣馬走膘,皇四阿哥胤禛收了這兩個小子立馬見效,在回京的路上要不是這兩個小傢伙,住了黑店,四爺、十三爺早就被做了!所以回到京城,“翠”就跟著福晉,這兩個“纏死鬼、鬼難纏”就做了長隨。

四個奴才一桌牌,看如何打

本人的看法與分析、評論:

年羹堯是發現奴才的奴才,也是奴才在奴才之上的奴才!可是過於心狠手辣,不知收斂,榮華富貴讓年羹堯享受盡了,卻忘了自己是一個奴才!最終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不是人的命,天註定,是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無時無刻要有自知之明,該享得福是有定數的,把握好自己才是硬道理。

年羹堯這人就是不做就不會死!

坎兒高福的缺心眼

同時與狗兒李衛出身於市井,一步跨入天堂,坎兒高福的靈氣夠,但是還不廣闊,就拿他們的“翠兒”來說話吧:坎兒高福與狗兒李衛都對“翠兒”有意。坎兒高福不但錯失了良機,竟然讓一個妓院的婊子給拿下了!不但丟了卿卿性命,還落了一個不忠、不孝、不廉、不恥,豬狗不如的下場。

佔小便宜吃大虧就是說砍高福這樣的人,“大公與小私”排位錯誤,靠鄔思道的承諾救你?鄔思道不知是如何脫身的,還得“去傻氣留靈氣”。


不是李衛鬼道,是一顆心

狗兒李衛可了不得!有記載;雍正帝的寵臣: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靜、李衛,四人,就是這李衛得以善終。舉幾個列子看看:

坎兒高福,狗兒李衛與翠兒是一起因禍得福。前兩位哥倆同時對翠兒有情,翠兒對他們都有意,就看誰先下手快。狗兒李衛下手了!違反了雍親王府的家規該死,可偏偏四爺用人之際,就此開始當官,還脫離了“雍親王府”那是非之地。

全憑一片忠心,一根腸子走到底,不但升官,還富貴一生留美名!


要問為什麼要殺坎兒?

要問為什麼要殺坎兒,鄔思道最清楚了!鄔思道也有“大意失荊州”。

在冷麵王爺的雍親王府當差,那不是一般的差事!水裡、火裡、閻王爺那裡或者是天堂,都有可能是你的家,就看你的造化如何。

坎,高福的死不是偶然的,就坎高福的幹法,早死早超生。與雍親王爺的敵人合作,還是為了一個最下賤的婊子就出賣了雍親王的情報,那是有八個腦袋也保不住。

最後“鄔思道”說他對不起坎高福,實際上沒什麼對不起的,他做了該死的勾當,必須付出代價。雍親王爺胤禛,不:鄔思道當天晚上就改口了,叫皇上、皇上好像被感動了,放了鄔思道,他一蹦八個高跑了,哪有力量管侃,高福的性命如何。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日堯居k古史


《雍正王朝》作為歷史正劇的集大成之作,其優點並不僅僅在於它將帝王家事刻畫的入木三分,更在於其將人性描畫的栩栩如生。坎兒與狗兒本是一樣的小叫花子,因緣際會得以結識當朝四皇子,被收為家奴,但二人的人生軌跡在進入四王府以後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狗兒(李衛)從從軍一步步做起,後官至兩江總督,成為雍正最信賴的封疆大吏;而坎兒(高福)卻被一杯毒酒奪取了性命,成了一堆白骨。

更奇特的是,在《雍正王朝》中算無遺策的鄔先生在這件事情上卻好像失去了掌控,對高福之死竟好似完全不知情。更令人震驚的是,一向“慈悲”的胤禛卻對這個打小跟他長大的奴才下手。而要解開這個謎,一切都要從年羹堯說起。

話說彼時的年羹堯已經貴為四川巡撫,封疆大吏,大權在握,胤禛已然不能很好的控制這個昔日的包衣奴才了。而此時的朝堂,百官行述一案剛剛過去,太子又在廢立的關口,胤禛需得步步謹慎。那怎麼樣才能控制住這個封疆大吏,讓他乖乖的聽話呢?鄔先生的辦法是“派個人,盯住他”。可是年羹堯畢竟是封疆大吏,又是多年來帶兵打仗的主,這眼線又哪裡有那麼容易插進去呢。於是,鄔先生和胤禛布了一個局,棋子便是李衛和翠兒,而眼線便是李衛。

說巧不巧,李衛與翠兒偷情被抓,可四爺府偏偏不處理,只是把他們綁在院子裡,直到年羹堯來府上。年羹堯一介武將,雖也是進士出身,可哪裡能識破得了這些機關,果不其然便上了當。自己乖乖的把兩個眼線帶走,還以為是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李衛與翠兒一走,便只剩下坎兒(高福)一個人,他也喜歡著翠兒。

坎兒只得借酒消愁,卻沒想到被八爺府上的人盯住了。

八爺府上的胡管家偏又是個搞統戰的好手,三兩黃湯下肚,便把百官行述的事情掏了個差不多。事情掏出來以後,為了接下來繼續利用高福,胡管家找了個妓女服侍坎兒。純情少年哪裡經得起這個,加之一套北京四合院的饋贈,坎兒就這樣被收買了,把萬永當鋪和那封信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倒了出去。

可哪個阿哥都不是吃素的主,高福叛變的事很快就被胤祥告訴了胤禛。當時的胤禛正在和胤祥及鄔先生下棋,可接下來卻沒演,因為接下來三個人做的是見不得人的事情。那就是利用坎兒,實施計中計。

鄔思道循循善誘,將坎兒與四爺的情緣點的透透的,一番話更將坎兒說的涕泗橫流,懊悔不已。坎兒畢竟還是少年,內心悔恨,便將自己叛變的事情告訴了鄔先生。鄔先生哄其戴罪立功,讓他把那封信交給了八爺的人

後邊的事情順理成章,八爺黨將那封信交給了皇帝,而太子也二次被廢,沒有翻身的可能性了。太子真的是八爺黨搞下去的嗎?是,因為信是他們交給皇帝的,但信卻又是四爺故意透給八爺的,所以太子再次被廢實際上是四爺一手操作,卻又把事情和自己撇的遠遠地。

這就是胤禛的心術,他明面上是太子的人,可第一次刑部辦案時卻故意託病,讓八爺辦了太子。這次太子在存亡之秋,他又故意把信給八爺,讓他們出頭搞臭太子,自己坐享其成還不沾腥。百官行述案,胤禛是最大贏家。

坎兒為什麼要死也就清楚了,只有坎兒死了,別人才不會知道是自己搞掉了太子,才能保全自己的名聲;只有坎兒死了,萬永當鋪的事情才查無可查,一切才能歸於平靜

。所以,胤禛之所以殺坎兒,絕非是他反叛了自己,而是他太關鍵了,必須除掉。

坎兒死了以後,鄔思道大叫“殺高福者,鄔思道也”,我們也可以說“二次廢太子者,非八阿哥也,胤禛也”

以上。


逆流時代


說到坎兒,就不得不提到李衛,因為兩個人曾經在一起相依為命,又同時被四爺收留,可兩個人的結局卻天差地別,李衛做了高官,但坎兒卻丟了性命。

事實上,兩個人剛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呈現了差距,李衛假裝賣身籌錢的時候,李衛可以用自己的口才去忽悠大眾,但坎兒卻只能躺在地上假裝屍體,在江夏鎮李衛及時發現了強盜要搶劫四爺,同樣在身邊的坎兒卻一臉呆萌,去八爺的錢莊騙出百官行述,坎兒碰了釘子驚慌失措地回來,李衛卻能在錢莊裡神態自若的將百官行述拿走,光從兩個人的辦事特點,就意味著李衛將來必有大用,但坎兒卻只能做些髒活累活,例如坎兒被安排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事後再被滅口。



當坎兒因感情問題背叛了四爺又被十三爺發現後,當天晚上雍正就安排鄔思道找到了坎兒談心,勸說坎兒去當雙重間諜,並把在江夏鎮繳獲的太子與任柏安商量索要百官行述的密信交給了他,讓坎兒以從四爺處偷到為理由,獻給八爺,八爺又將信呈給康熙,讓康熙認定太子想繼續結黨營私,成功的第二次打掉太子,為自己衝擊皇位清除了一個重要障礙。

但這個時候也意味著坎兒不可能再留下了,因為雍正的目的是需要借八爺的手打掉太子,而不是自己,康熙沒有正式宣佈皇位之前,雍正需要繼續潛伏以避免自己陷入皇位爭鬥的局面,因此他絕對不能讓康熙知道那封信曾經是在自己手裡,又轉給了八爺,雍正是要讓康熙知道八爺是一個為了皇位而不擇手段的人,而自己在這過程中不參與任何爭鬥,所以作為中間人的坎兒,就只能慘遭滅口,因此鄔思道在發現坎兒被滅口後,才說了那句害死高福(坎兒)者鄔思道也!因為他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幫兇的角色,這一過程中鄔思道也第一次意識到了雍正的兇狠。

但是退一步講就算是雍正不選擇將坎兒滅口,坎兒暗地裡投靠八爺並幫助做了一些見不得光的事,就算雍正放過他八爺也不會饒了他,再利用過後也很有可能會殺他滅口,所以坎兒的轉折點還是背叛雍正,介入到雍正與八爺的暗鬥之中,這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坎兒的結局。


遼寧資深球迷


主要是坎兒知道的事情太多,然後坎兒又是個嘴沒把門的主,這才使得雍正不得不處死了他。這倒是與他是否有忠心或者立多大功無關。是典型的匹夫無罪,懷璧則有罪。

坎兒跟狗兒是雍王府裡唯一兩個能幹事的潛邸奴才,並且參與了多次雍正對外的隱蔽任務。實際上雍正是下了心思去培養他的,並且是絕對信任的那種,這一點可以從他外放李衛身上發現。但是坎兒本人卻經不起考驗,在與狗兒爭奪翠兒不成以後在酒樓公開買醉,並被八爺成功套話,供出了四爺的部分秘密。這被十三爺的密探探到了,報知給了四爺。

這一點上鄔先生就判斷錯了形式,他以為犯了錯將功補過就好。實際上雍正擔心的並不是坎兒犯了錯,而是坎兒知道太多事了,有很多甚至關係到雍正的身家性命,坎兒能說出來一次就會說第二次,雍正不得不派人做了他,也算是殺人滅口了,這也怪不得雍正。


優己


鄔思道深夜找到坎兒,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詢問,坎兒跪地認錯,也想收手,祈求鄔思道救上一命!鄔思道長嘆一聲,讓他先不要聲張,讓他繼續假裝與八爺他們接觸,算是一種計策吧。但是後來的這種假裝接觸,卻被四爺他們發現,坎兒就被高勿庸給賜毒酒了。

那麼問題來了!四爺為何時隔幾天後才賜死坎兒?

先說四爺毒殺坎兒,並不是四爺認為坎兒洩露了機密所以殺他,很多人認為四爺對鄔先生讓坎兒做的事情並不知道,其實不然,四爺完全知道這件事,並且默認了鄔先生的計策。原因很簡單,以四爺的精明,坎兒能順利摸走那封絕密的信?(此信就是太子寫給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的證據。也是可以直接廢除太子的最有力證據)即便是鄔先生給坎兒的,鄔先生也絕無可能獲得如此重要的東西。至少鄔先生索要,四爺肯定是會問清楚的。最後這封信由坎兒之手交給了八爺,於是八爺便有了廢除太子的有利證據!

所以,信到坎兒手裡,就說明四爺完全知情的,那麼殺坎兒就不是執行家法,而是殺人滅口。這點可以證明,坎兒和八爺走近不是一兩天,況且十三爺也有過提醒,四爺肯定完全知道,然而並沒有直接去訊問坎兒,而是放縱他繼續行事,可見四爺有意為之,也就做好了卸磨殺驢的計劃。

其實坎兒不算背叛四爺,相反,他就像赤壁之戰的黃蓋一樣,還為四爺立了大功。只可惜鄔思道本來想默默地把四爺推上位後再給四爺說明,坎兒卻沒能等到那一天。所以,鄔思道追悔莫及,也因此看清了雍正的為人。


黛盡青絲618


這就是權利鬥爭殘酷的一面,勝利的一方固然要洗白自己,失力的一方要甩擔子,而不管勝利失敗,倒黴的都是那些幹髒活的手下。



坎兒和李衛當年是雍正手底下的得力小斯,幫助四爺幹了很多髒活,當然該知道不該知道的迷辛。

不知道是李衛的運氣好呢,還是腦瓜好,他早早的藉著和府裡丫鬟偷情的由頭,被趕出雍王府,外出歷練。躲過了九王奪嫡的大漩渦。

我總覺得他是聰明多過運氣的。

後來四爺成了雍正,當年府裡的舊人當然要大力提拔,於是李衛一路扶搖,位極人臣。

記得有一次李衛見雍正,忽然就想到了坎兒,自己這位少年玩伴。



他當然不敢去問這位雍正爺坎兒的下落,這麼多年甚至他都不敢去想。

一入王府深似海,當年他和坎兒一對流浪兒,被四爺收入府中,可謂一步登天,最後兩人的人生卻各異。

二月河創造了坎兒這個人物,藉以說明了皇家鬥爭的殘酷無情,天家的兔死狗烹。

坎兒這名字真好,命中全是坎兒。

二月河原著中寫道: 政局不穩,放著周用誠一干人無法處置,日後將雍邸的事兜出來。。。。所以打算喝酒之後,下半夜動手全部處死”。

其實死的不止是坎兒,也不是因為他無意中的一次出賣而喪命,他的真正只是無法安置而已。

所謂的無法安置,不是沒有合適的職位安置他們,其實是他們知道太多不該知道的事,留著就是個定時炸彈,養著他們不如從肉體上毀滅他們來的一勞永逸。



原著中寫坎兒:臉上迷糊,心裡清明,這個長處人所難有。是個有迷惑性的人,但是心裡的清明終究是小聰明而已,他其實沒能參透伴君如伴虎這件事,和老虎靠的太近,終於被吞噬了。


薛白袍 /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