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稱帝15年,爲何不敢傳宗接代?

壹碗情


67歲的老婦女,能玩兒就不錯了,根本沒有生育能力好不?另外,武則天本來就有兒子,根本沒有再生的必要。

一是沒有生育能力。

武則天稱帝的時候67歲,接近古稀之年,早就絕經多少年,這把年紀別說在古代,就是現如今也99.99(此處省略一萬個9)%沒了生育能力,就是讓她那些小鮮肉天天和自己奮戰耕耘,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二是沒有生育必要。

武則天年輕時給李治生了4個兒子,且都長大成人,雖然長子死了,次子被廢,但三子和四子還活的好好的。如果武則天67歲以後生兒子,將來要傳位給兒子,也肯定要傳給跟李治生的、年齡大的兒子,不可能傳給後來的小兒子,因為她已經老了,一旦死去,小兒子根本沒有能力坐穩皇位,甚至可能會因此喪命。既然如此,還多此一舉再生兒子幹嘛?

三是生孩子很危險。

女人生孩子就像鬼門關走一圈,如今40歲就是高齡產婦,那60多歲就是老年產婦,生育風險不是一般的大,基本上生個孩子,自己一條老命就交代了。武則天熬了幾十年,好不容易當了皇帝,會為了生孩子把自己的命都不要了?換作任何人都不會這麼傻。


狄飛驚


歷史上每一個王朝建立後,皇位傳承都是統治者最關心的大事。於是,為了保證皇嗣綿延,江山代代傳承,帝王三宮六院的嬪妃們,就肩負起了“傳宗接代,開枝散葉”這一艱鉅任務。


武家有女初長成,一朝選在君王側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入後宮,成為唐太宗低階妃子(嬪妃等級:五品才人),李世民賜名“武媚”,後稱“武媚娘”。


唐太宗在位期間,武則天在後宮身份低微,並未得到李世民專寵,一直只是個小小才人。唐太宗駕崩,由於武則天作為先帝嬪妃,並無子嗣,遂被髮配感業寺削髮為尼。


其實,早在唐太宗駕崩前,有心機的武則天和太子李治就已好上了。甚至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利用陪侍太宗身邊之機,時常與前來問安的太子李治,眉來眼去,秋波頻頻,日子久了便打下了感情基礎。

唐高宗李治繼位,不久後將武則天“撈”出感業寺,接入後宮封為昭儀。後來,後宮爭鬥升級,武昭儀掐死尚在襁褓中的親生女兒,設計反誣王皇后,王皇后被扳倒。武則天取而代之,坐上皇后之位,統領後宮,母儀天下,時稱“武后”。


由於唐高宗李治體弱多病,富有政治潛質的武后“為夫分憂”得以介入朝政,前期也確實為老公李治分勞不少。後來,朝政大權逐漸向武后轉移,上尊號“天后”,開始與高宗“二聖臨朝”,並稱“二聖”。

武則天與李治夫妻共同理政的28年(公元655年一683年),開創了大唐的“永徽之治”。唐高宗駕崩後,武則天遂成大唐帝國實際上的一號人物,掌控朝局。


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堪稱是一代傑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在位期間,武周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國力強盛。這些都可以看出武則天明察善斷,善於知人善任,心繫天下。


李家兒郎不成氣,一代女皇上巔峰


武則天扶立兒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皇太后臨朝稱制。後廢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再後來,武后乾脆廢了窩囊的李旦,直接自己上陣當了皇帝。



武則天,廢掉唐國號,改元建國,成為武周王朝一代叱吒風雲的女皇。

天授元年(690年),67歲的武則天登基稱帝,雄視天下,豪情萬丈,氣吞山河。從此,武則天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即位年齡最大的皇帝。


曹操有句名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武則天登基時雖然已經67歲了,但她仍舊有君臨天下之心,可見她的志氣遠大。


一朝蒼老掌天下,武周傳承成兩難


無奈由於年齡原因,67歲已過“花甲之年”的武則天,早已過了生兒育女的年齡,不能再傳宗接代,儘管她後宮有眾多男妃(男寵、面首)都是壯年男子。



所以,武周皇帝武則天晚年陷入了一個極其尷尬的局面:這大好江山,到底是傳位武家子侄,還是傳位兒子?這是一個令人心酸而又艱難的選擇題。

如果傳位兒子:政權又會落入李家手中,自己歷經萬險、九死一生才開創的武周王朝,必將毀於一旦,從此就亡了。


如果傳位武家子侄:天下沒有哪個侄子及侄子後人,會把姑姑當祖宗供奉的,死後又將淪為“孤魂野鬼”。


對於控制慾極強、豪邁自負的武則天來說,既在乎身前江山大業,更在乎身後千秋之名。這道選擇題,難!擺在了武則天面前,好像怎麼選都是一個“死結”,無法令她滿意。


兩權相害取其輕,神龍政變塵埃定


武則天稱帝后,也曾一度在培養接班人問題上大費周折和腦筋,並極力培養武家侄子,一心想培養出堪當大任的接班人。



結果,事與願違,武家子弟難有成大器者,這也成不爭事實。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也許是武則天對武家子侄最無奈的感概。

同時,武則天又不得權衡以下幾個方面:

1、民諫。大唐江山畢竟是李淵父子一手打下,經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等李氏三代君主長久積澱,百姓安居,民心仍心向李唐,還有朝野上下群臣的支持,輿論導向。

2、臣諫。武則天要考慮死後祭祖於太廟的問題。在封建社會,祖廟都是供奉祖先、父母的,從沒有供奉嫁出去的女子的。狄仁傑一席話也點透了武則天。

狄仁傑的話,記載說:“姑侄之與母子,哪個比較親近?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祭祖於太廟;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祭姑於太廟者”。晚年武則天的心裡天平也開始發生傾斜。

3、兵諫。臨門一腳,神龍政變。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政變“逼宮”(兵諫),助唐中宗李顯復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後武則天選擇退位,還政於李唐。



後來,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享高壽82歲。死後,兒子唐中宗李顯以大唐皇后的身份,上諡號“則天大聖皇后”,將母親武則天和父親李治合葬於乾陵。

最後,峰子哥覺得,武則天是一個有天下情懷的女人,歷經坎坷,有格局也有辛酸和無奈。正如《無字碑》歌詞所唱:

一生漂泊擺渡,臨岸卻孤獨,問天地向誰傾訴。千載歷史我回顧,恩怨情仇怎堪數。帝王家,終究是不歸路......


從此,一代女皇武則天,謝幕。


峰子奇觀


一代女皇武則天,可以說是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逆勢而為改朝換代,又在權力的最高峰時重新歸還李家,這讓很多人無法理解,

那麼在她稱帝的十五年中,究竟發生什麼,讓她不敢傳宗接代呢?

首先從生理上看,武則天登基時,是公元690年,此時她已67歲,邁入高齡,不再是女性的生育年齡。

其次,從政治角度看,這也是權衡利弊下的結果。中國歷史上不乏許多卓越的女政治家,但像武則天這般公然稱帝的,在中國歷史上也只此一人。

很多人認為,武則天不傳位於武家主要是因為武家的繼承人中沒有特別出色。其實,原因並非如此簡單。

武則天與家族關係並沒有很多人想象中那般密切,武則天的父親在世時,有兩位原配夫人,第一位原配相里氏去世後,生下元慶元爽兩兄弟,武則天的生母楊氏沒有兒子,父親死後,兒子繼承了家業,時常欺負楊氏母女,武則天最初入宮也是走投無路,只是武則天當上皇后,苦於身邊無人支持,不得不提拔兩個哥哥。

然而,不知天高地厚的兩個哥哥,惹得武則天十分不悅,最終貶黜出京後,沒過多久就死了,當年家族中欺辱楊氏母女最厲害的人,都被鞭打致死,家族這些人彼此都很清楚,若無利益糾葛,恐怕早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恨了。

再者,武則天之所以能夠坐上皇帝,除了強烈的權力慾之外,必然和她的卓越的政治智慧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的,在掌權後的時間內,與民休息、發展經濟,政績都有都有不亞於男性的出色。

雖然在後宮的私生活上,十分混亂,並且曾一度重用自己的男寵,但作為政治家,尤其是一名備受矚目,如履薄冰的女皇帝,對於家族利益和江山社稷必然是需要高瞻遠矚的。

縱觀封建歷史來看,唐朝可以稱的上是十分開明和開放的時代,但武則天作為一名女性站到最高統治者的地位,還是很難讓當時的人理解和接受的。

人們對於繼承一事,是十分講究名正言順的,任何一個謀權篡位的人,都會為了尋求政權的合法性,而下一番功夫,武則天就更不例外了,本身在位期間就受到無數質疑和指責,若再將皇位傳於他人,勢必會帶來社會動盪,最終鬧的個滅頂之災也就得不償失了。

最後,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大家熟知的歷史名人狄仁傑,武則天曾經就關於傳位的問題問過狄仁傑的看法,得到的是這樣的回覆:“我從未聽說過侄兒當皇位將姑母的牌位送進皇家祖廟去的。”

這話說進了武則天的心裡,雖然表面上並沒有做出認同,但在後來還位於李家這件事情上絕對是有推助作用的。

關於武則天的這一選擇,人們有許多種猜測,無論是哪種原因,都不得不佩服這位有些狠毒,卻十分有才幹的君主,她的皇帝生涯雖然短暫,卻在男權社會下的中國,給歷史一抹屬於她的驚鴻。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武則天稱帝的時候多大了你知道嗎?你讓一個82歲的老太婆武則天去生孩子?

武則天玩弄權術殘殺無辜登基篡位的時候已經67歲,將近68歲了,正常女性50歲就絕經,喪失了生育能力。你有何能能讓一個70歲的老太婆在古代那種醫療條件下70歲還能高齡產子?

生理條件首先不允許80歲老太婆武則天高齡產子。

再者武則天作惡多端,因果報應也活該晚年無子。

但是你以為這樣武則天就滿足了嗎?先來看看武則天的成長足跡。

唐太宗李世民老牛吃怒草,武則天14歲便進宮成為李世民的才人,就是陪李世民暖床睡覺批閱奏摺打豆豆,從14歲朦朧少女到26歲成熟少婦,把12年最美好的少女青春給了當時已經年僅50歲的半老頭子李世民,就這樣武則天還不滿足,竟然趁老公李世民病重期間和李世民的兒子李治搞起了不清不楚的關係!

據史書《資治通鑑》記載,武則天作為李治的媽(雖然不是親手,好歹也是李治老子的老婆),竟然不顧三綱五常勾引兒子李治,等到李世民噶皮,李治上位,武則天順利進宮成為了兒子李治的老婆,為了取得兒子李治的喜愛,武則天親手掐死了親生女兒嫁禍給了王皇后!心腸歹毒常人遠遠不能及。

過了幾年,李治神秘患病,武則天漸漸把持朝政,等到李治死後,武則天首先廢掉了李治立的太子李顯,有設置酷吏,將老公李世民和老公李治的宗族屠戮殆盡,殺安南王李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李賢的兩個兒子,唐之宗室被殺戮殆盡,其中幼弱倖存的人也被流放至嶺南,一時間天下姓李的都惶惶不可終日,武則天如此狠毒,世間少見。

當時琅琊王李衝,越王李貞,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李世民的兒子女兒都被武則天殘殺,李世民後人屍橫遍野,慘不忍睹。

武則天不但殘殺李家後代,對自己的親生子女,孫女,孫子也是稍有不滿意就大肆屠殺。毫無母子感情。

到了晚年,70多歲的武則天竟然在天下大選美男供自己淫樂。將很多20多歲的美男子搞進後宮淫亂,當時有著名的面首張忠昌,張易之兄弟,據史書記載,武則天大搞男寵,記載的不下百人,這些男寵為了升官發財,竟然昧著良心和將近80多歲的老太婆武則天行苟合之事,令人作嘔。

試想,如此泯滅人性喪盡天良的武則天70多歲了還能有後代?

為什麼武則天死後立了無字碑,因為她無話可說,對不起李家王朝。


中國人文歷史


武則天晚年不敢讓武家子第傳宗接代,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武家子第不爭氣。

武則天稱帝后,曾一度在培養接班人上大費周折和腦筋,並極力培養幾個侄子,一心打造自己的接班人,結果事與願違,侄子並不爭氣。就拿武則天曾寄予厚望的武承嗣來說,武承嗣雖然也有才能,但卻武斷獨行,不注意言行,他不懂得隱晦之道,公然和準太子李旦爭權奪勢,並想一舉將其擊潰,因此陰謀、陽謀層出不窮,最終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非但沒打垮武則天,而且傷了自己,其行為讓人所不恥,成為眾之所矢。名譽被毀的他也因此而過早退出"接班人"之爭。武家其他子弟也是如此,武三思也是個心計有餘,而厚道不足,德不服眾之人,說白了,就是都不具備厚重沉穩的君主之風。總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也是武則天對武家子弟最無奈的感概。

二是社會輿論不支持。

一方面,大唐江山是李淵父子一手打造出來的,特別是唐太宗李世民勤政為民、勵精圖治、銳意進取,一手開創了貞觀之治。百姓安家樂業,幸福指數很高。因此,儘管武則天稱帝十餘載,但百姓骨子裡還是認同和支持李唐江山,而武則天一旦立其侄子輩為接班人,勢必引天下百姓的集體反對和暴亂。

另一方面,武則天執政期間,大力培養和提拔重用賢才,因此朝中大臣多為正義和正直之輩,他們也極力反對武則天傳位於侄子。他們甚至直言不諱地提醒武則天,是自己的兒子親還是侄子更親?

也正是因為以上重重原因,武則天權衡利弊,最終不敢讓武家子第傳宗接代,而是還位於李唐。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在中國的歷史上,經歷無數個朝代的洗禮,從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到漢高祖劉邦,古來帝王多為男性,唯獨只有武則天敢稱帝,並且改朝稱號”周”,當然歷史上干政的女人很多,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慈禧太后了,但是依然不敢稱王,但是儘管武則天稱帝江山依然斷送給了別人,無後人繼承,這是為何?

武則天15歲入宮,因為貌美出眾,被唐太宗李世民看重,開始侍奉唐太宗李世民,後來與李治糾結不清,又侍奉唐高宗李治。

武則天的治國才能不可否認,在她的治理之下,唐朝蒸蒸日上,後來的“開元盛世”都有武則天的一份功勞,唐高宗李治逝世後,武則天開始謀朝篡位,公園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做了女皇帝,她把國號改為“周”。

在武則天當上了皇帝之後,雖然她是女的,但她跟男皇帝一樣,也有自己的後宮,根據史書的記載,武則天后宮的男寵很多,並且稱男寵叫做面首,也就相當於女皇帝的“妃子”,每天就負責侍奉皇帝。武則天后宮有多少面首呢?不知道,歷史中並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絕對很多,據說三千應該是有的,而且武則天“選妃”還是有要求的,至於什麼樣的要求,和選美是差不多的,才貌雙收!

武則天命令下人,舉國上下,收集男寵,其中最得力的助手,便是上官婉兒,上官婉兒四處尋覓,不知道給武則天輸送了多少“妃子”,為什麼武則天當皇帝15年,都沒有留下後代呢,膝下沒有一兒半女,想想可能你也不信,其實原因很簡單,武則天不孕不育!

當然這裡不是說武則天生就不孕不育,其實是她年紀太大了,武則天登基時已經67歲了,早已經過了生兒育女的年齡,儘管她的面首都是壯年男子,但她自己已經不行了,而且想必67歲在古代已經過了花甲之年,算得上是長壽了,古代的生育水平沒有現代發達,所以武則天不孕是很正常的,估計房事也沒有!


錢樂搖


一代女皇武則天,何嘗不想傳宗接代,將權力延續下去?奈何有心無力,再加上形勢所迫,最終大唐的江山還是落到了李家手裡

公元638年,年僅14歲的武則天便進入宮中,當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因為長相嫵媚,被賜“武媚”。

一直到公元690年,67歲高齡的武則天登基為帝,建立武周,算得上歷史上即位時年紀最大的皇帝了。

這個時候再想傳宗接代,在現代實屬不易,更何況在醫學技術尚不發達的唐朝,這是其一。

另外武則天是有兒女的,可兒女的命運都不是很好,最後都成了武則天追逐權力的墊腳石和犧牲品。

武則天為了扳倒王皇后,掐死了自己的小女兒,逼迫高宗李治廢黜了皇后之位,自己坐上了皇后的位置。


高宗李治駕崩後,唐中宗李顯即位。可沒過多長時間,李顯便被武則天貶為了廬陵王。十五年後才在狄仁傑的倡議之下重新坐上了太子。

唐睿宗李旦,684年被立為皇帝,卻也只是武則天的傀儡而已。武則天登基以後,李旦被降為皇嗣。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和李治的女兒,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期,因涉嫌謀反,被賜死家中。

可以說,武則天登基以後,對皇室宗族進行了瘋狂的屠戮。包括安南王李穎在內的宗室十二人被殺,章懷太子李賢是武則天的次子也被廢殺,唐氏宗親幾乎殆盡。

“虎毒尚且不食子”,武則天為什麼會不顧親情倫理,殘忍殺害自己的骨肉至親?

武則天是一個權力慾望非常強的人,在她的眼裡,自己的骨肉早已化成張牙舞爪,隨時從自己手中奪取權力的魔鬼。正因為武則天對於權力近乎變態的執著與渴望,才使她做出了常人無法理解的瘋狂舉動。

不僅對李家的子嗣殘忍,就是對自己的親族,一旦對自己的利益有威脅,武則天也是處之而後快。武則天的姐姐武順,因為深受高宗喜愛,最後離奇身亡。

武則天同父異母的兩個弟弟武元慶與武元爽,因為對自己母親楊氏不敬,被流放異地。

武則天的外甥賀蘭敏之,因為觸怒了武則天,同樣被流放,最後自縊而死。

從武則天對待李家後人和自己的親族中,我們其實已經可以看出,武則天的所作所為,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將權力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這在她看來至高無上的權力,一旦有人覬覦,不管是誰,必將付出應有的報應和懲罰。

這也是武則天在位15年,卻遲遲沒有傳宗接代的主要原因。

武則天在宮中的後半生,寂寞的生活也需要滋潤。因此武則天養了很多的寵男,以排解自己的寂寞之苦。這當然也僅僅是為了心理上和感官上的享受罷了,更不可能走到傳宗接代的地步。


公元705年,武則天病危。此時當朝宰相張柬之率文武百官加上羽林軍,對武則天實行所謂的“兵諫”,武則天眼看大勢所趨,自己已無力迴天,才不得不同意讓太子李顯復位。

如此一來,一代武皇的傳奇時代謝幕了。大唐的江山,也重新交回給了李家。


奇點歷史


登基的時候都67歲了,怎麼傳宗接代?早都絕經絕乾淨了!


嘟嘟超


不能夠說武則天“不敢傳宗接代”,而是她真的是“有心無力”,沒有人容忍這朵“奇葩花”的繼續存在。

武則天有幾個厲害的標籤,第一,她是中國歷史上被承認的第一位女皇帝,注意不是第一位女皇帝,而是被承認的第一位;第二,她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繼位;第三,她是中國長壽皇帝中的一位,最長壽是乾隆,而她也不弱,活了82歲。



大詩人曹操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雖然武則天最終當上皇帝,但也是67歲了。雖然說天下美男子任她挑選,優良基因一大堆。但是她也不得不服輸。她真的老了,她真的不能懷孕了,或者說她真的絕育了。且不說年齡大了,就算你年輕,在那時候的大環境,生子也得靠運氣。

立馬有人不同意了,為什麼她還有後宮佳麗三千?當時狄仁傑也勸諫,讓武則天悠著點身體,不要沉溺於溫柔鄉,但是武則天說她這是在“採陽補氣血”。不只是說,武則天還讓狄仁傑看她新長出來的眉毛和牙齒。也就是說“武則天是在養身和養生”。



所以說“生子傳宗接代”是行不通了。有人說,既然不能生子,那可以選拔武家人中優秀的人繼承大業。

武則天想過,心裡挺糾結,還特意問過老鄉狄仁傑,國老狄仁傑不放過機會,一語中的,讓武則天堅定了“傳位兒子”的決心。

狄仁傑就說了幾句話,最經典的一句是:“侄子當皇帝,太廟中怎會供奉姑姑,這前所未有。”對啊,武則天一想,是這個道理。之後,狄仁傑趁機說“召回李旦”的話。

可是還沒等武則天傳位,神龍政變爆發,唐朝復辟,不久,武則天病逝。與李治合葬乾陵。正是應了狄仁傑的話:“兒子終究比侄子親”。

正是這一決定,讓武則天名垂千古。



實際上,整個歷史上,武則天就是一朵耀眼的“奇葩花”,那時在怎麼開放,會容忍嗎?狄仁傑是堅定的唐朝復辟的支持者,更是踐行者,後面還有一大群人。

沒多少年,這種“開放之風”消失了,沉落在歷史上的長河裡。



非常茴香豆


看了幾個回答都是在黑這位女性,回答問題的語氣還是古代二貨史官那種陳詞濫調,什麼淫亂,什麼狠毒。

狠毒,哪個皇帝不狠毒,李世民逼父屠殺手足,不狠毒?他是千古明君。

李世民殺了兄弟,霸佔兄弟的媳婦,他不淫亂?哪個皇帝不是三宮六院,就不是淫亂?

武則天殺了自己的親女兒嫁禍給皇后為自己高升奠定基礎(是不是她害死了女兒這個還有爭議),她是逼迫了自己的孩子,將孩子都貶到外地。但是我們不能拿兩個標準來評價政治家,在男皇帝身上就選擇性忽視,在女皇帝這裡就要抓住不放。

還有就是男寵。

武則天養了幾個男寵,你們就要說她淫亂,加上自己猥瑣的想象來詆譭這位偉大的女政治家。

她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有手段、有魄力,她繼承了貞觀之治,和高宗皇帝一起清理了關隴貴族集團,啟用寒門,提攜人才,姚崇宋璟都是她提拔的,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題主所說的為何不敢傳宗接代,不知道什麼意思?

實際上她在逼迫退位前已經決定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唐中宗李顯。這叫不敢傳位給自己的孩子。

她是曾經猶豫要不要將皇位傳給自己武家的後人,也就是自己的侄子,但無奈武家人不成器,加上大臣的規勸,她從善如流,為了政治的穩定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孩子。

如果他真的不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孩子,乾脆殺死他們算了,他之所以沒有殺死,就因為她要為自己傳宗接代留下一個退路,這就是政治家的手腕。

我們生活在新的時代,應該跳出古代陳腐的觀念來看待這位女性,最起碼現代女性就應該以她為榜樣,學習她的獨立、自強,做自己的女王。

錦翼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