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駐俄大使稱川普對北約的損害比蘇聯、俄羅斯在70年內造成的更大,如何看待?

大笨蛋6703


這位老哥話糙理不糙,過去70年,蘇聯和俄羅斯不僅沒有對北約造成傷害,反而使北約越戰越強,成為全球第一大軍事組織。特朗普打著讓美國更強、北約更強的旗號,盡幹一些破壞北約內部團結的事情,北約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當然較之過去明顯下降。



北約對美國和歐洲是互惠互利的關係

北約成立之初,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借重美國的力量保護歐洲,防止前蘇聯在歐洲搞軍事擴張。結成這一聯盟,美國付出的就是要承擔更多的軍事責任,而歐洲則允許美國在自己的領土上駐軍,甚至部署過核武器,使得美國對抗前蘇聯的戰線前移,能夠更好的保障美國本土的安全。可以說,在北約這一軍事組織中,美國和歐洲的分工不同,責任也不相同。如果歐洲的軍事實力如美國那邊強大,根本就不需要美國在歐洲地區,或者是歐洲應該到美國駐軍。

現在特朗普要求北約的歐洲盟國大幅提高軍費開支並不是這些歐洲國家欠美國的,而是特朗普要求他們承擔新的義務。可以說,特朗普的行動本身就已經破壞了北約這個組織的團結。

特朗普追求目的的行為更加招人討厭。特朗普就職一年多來,無論大小場合都要談北約提高軍費比例問題。近期特朗普的行徑已經不再是正常的談判和協商,而是到了侮辱和謾罵的地步,一會說德國被俄羅斯俘虜,一會又說歐洲盟國像小偷一樣竊取美國的財富,語無倫次,遭人厭煩。現在即便是與美國關係良好的東歐國家,恐怕也不敢站出來支持特朗普。

美國在北約內部已經到了沒有朋友,孤家寡人的地步,這確實是北約的悲劇

北約的裂痕已經產生

特朗普近期一直在拿從歐洲撤軍威脅歐盟,讓曾經也是全球武裝力量重要一極的歐洲國家,倍感屈辱。默克爾和馬克龍為了回擊特朗普的這種訛詐,採取的措施就是與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組織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建立歐洲人自己的聯合軍事力量。

將來一旦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建成,加之俄羅斯國力的衰弱不可能再對歐洲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進攻,真到了那種情況下,美國人在歐洲的駐軍就真的沒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那個時候,恐怕就是美國政府為了保持在歐洲的影響力,要死皮賴臉賴在歐洲不走的問題了。


特朗普反覆要求歐洲國家提高軍費比例,無外乎就是看中了歐洲這塊軍售蛋糕。恐怕在特朗普的堅決要求下,德國和法國肯定會頂不住,被迫做出妥協。但是對於默克爾和馬克龍來說還有後手,他們完全可以把提高的軍費主要用於採購歐洲自產的武器裝備。歐洲的颱風戰鬥機雖然比F35要差一代,但是保衛歐洲綽綽有餘。到那個時候看特朗普還能有什麼新的說辭。


衝擊時評


一、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以來,一點都沒有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為了所謂美國第一的單邊主義目的,利益第一六親不認。嚴重傷害了全世界,包括美國的主要盟友,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

二、特朗普以商人小心眼斤斤計較,不顧外交禮儀,粗魯蠻橫對待北約西歐主要大國。為了達到要求西歐德法等國提高軍費比例,特朗普不是根據歷史情況好好協商。而是出言不遜,以勢壓人,根本沒有互相尊重,說了很多的難聽的話,並且胡亂指責,甚至公開揶揄德國總理為俄羅斯的俘虜等。特朗普的行為使得西歐國家十分討厭,包括北約秘書長在內,北約盟國普遍反對特朗普的行為。



三、特朗普對全世界包括歐盟的貿易戰,也嚴重傷害了美歐感情。自二戰結束以來,美歐之間雖然也有摩擦,但是像特朗普這樣翻臉無情,對待盟友像敵人一樣的,從來沒有遇到過。特朗普打貿易戰,出手無情真的打疼了歐洲盟友。從3月8日特朗普發出貿易戰警告,到6月1日真正的開始提高鋼鋁進口關稅,直到6月25日延燒到針對歐盟汽車貿易關稅。使得歐盟感到心寒,歐盟認為美國的行為簡直與敵人一樣。歐盟主席圖斯克公開說,“歐盟有特朗普這樣的盟友,還用敵人出招嗎?,北約歐盟一些國家甚至認為特朗普是比敵人還不如的朋友。



四、特朗普本身的問題。在美國國內有針對特朗普的“通俄門”案件調查,特朗普雖然有時對俄羅斯強硬,實際上世人都明白,特朗普與普京關係並不錯。特朗普在美國國內普遍反俄的政治環境下,正在全力的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7月16日即將舉行的特朗普和普京的赫爾辛基會談,反而使得歐洲國家不放心,特別是以反俄著稱的英國尤其不能接受。特朗普在6月9日加拿大的七國集團會議上,甚至說出了克里米亞是屬於俄羅斯的,使得其它六國與會領導人一時反應不過來。



五、北約中的西歐國家現在認為,俄羅斯經濟和軍事力量正在走下坡路,北約不需要軍費大投入。北約成員國2018年軍費是11351.1億美元,而北約的假想敵俄羅斯2018年的軍費是491億美元,雙方對比不成比例。而特朗普的胃口不僅是要將北約成員國的軍費,提高到GDP的2%,而且要提高到4%,這是北約成員國根本不可能接受的。特朗普對北約成員國軍費的極限施壓要求,沒有得到成員國的接受。

六、歐盟國家針對特朗普聲稱的退出北約的威脅,也有二手準備。6月25日歐盟9國,包括英國在內一起建立了歐洲自己做主的快速反應部隊。這個軍事組織,將撇開美國由歐洲人自己指揮。

總而言之,特朗普政府使得美歐的關係失去了互信,裂痕越來越深,雙方漸行漸遠。這是過去的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沒有辦法達到的現狀,雖然說美歐之間存在著正常的矛盾,但是確實是特朗普的行為,加深了美歐北約問題上的分歧,而且看不到雙方能夠走向彌合。


亦新湖


堡壘最容易被內部攻破,蘇聯(俄羅斯)對於北約的壓力是外部的,而外部的壓力容易使北約團結的更加緊密。這種外部壓力對北約來說是一件好事,也可說壓力就是動力。現在的俄羅斯對北約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外在壓力,正是基於這一點美國總統特朗普才開始在北約內部搞事情,這完全使外部壓力較弱或消失的結果。

這也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俄羅斯對北約完全沒有外在威脅,反到是北約不斷的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特朗普做出美國優先的決策或許也就是看到了美國如今實力超凡,完全可以在對全球進行貿易訛詐的同時不會受到外部的安全威脅,這也是美國敢於在北約內部冒著可能分裂的風險,也要不斷的使其盟友們多多繳納防務費用的底氣所在。

當今經濟衰落的俄羅斯完全難以對美國以及北約構成威脅,俄羅斯目前只求自保,不會去無事生非。在如此情況下這就相當於美國的戰略機遇期,在確定沒有外部軍事威脅的情況下,特朗普才可以大展拳腳充分整頓整合北約的防務分擔體系。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以後,美國就可以實現少花錢多辦事的目標了。

這一系列的舉措的完成,就是特朗普不斷踐行美國優先政策的最好成就。這對美國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美國在北約的地位不會改變,但是花銷卻大大減小,這在美國曆史上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作為美國人肯定會大力的支持特朗普的行為,畢竟美國付出減少而收益並沒有什麼改變。

美國國內當然也不是鐵板一塊,反對特朗普的人必定會反對他的一切所作所為。這也很正常,不過也只能在美國,要是在其他國家這種反對聲就很容易成為美國利用的對象,怎麼利用想必大家也很清楚。

特朗普的治國理念更多的參考了他的商業經驗,這也就使得大家很難適應美國現在的言行舉止。而美國在特朗普之前一向看重的還是政治利益,商業利益當然也重要,但要服從於政治利益。如今特朗普執政改變了這一傳統,商業利益變成第一位了,政治利益要給商業利益讓路,這樣的行為邏輯同樣使美國的政客們難以適應。

不過隨著特朗普不斷的為美國撈取到更多的利益,相信美國的政客們會逐漸適應特朗普主義的,這也為美國開創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歸結起來似乎還是美國優先。至於盟友什麼的受點傷害也是在所難免的,這就是特朗普。


異域邊緣


(麥克福爾與特朗普)

特朗普的目的還是非常明確,就是為了針對俄羅斯,亦或者說是利用俄羅斯恐嚇歐洲。特朗普只是指出來北約國家不願意明說,但是幾乎是全世界都明白的一個道理——想要讓北約發展下去,那麼北約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才可以。以前是蘇聯以及其僕從華約組織,而現在是俄羅斯。

(北約與華約)

由於俄羅斯這個假想敵的存在,北約從冷戰結束後的16個國家已經擴展至現在29個國家,而且陸陸續續的還將會有國家加入進來。

不但如此,北約的各種合作項目和全球夥伴國也在不斷的擴展,尤其是阿富汗戰爭更是讓北約的軍隊擴展到了非北大西洋地區。特朗普把軍費問題明朗化,把俄羅斯的威脅公開化,歸根結底都是為了這個組織的發展著想。北約作為一個解體安全組織,其本身不應該從屬與特定的國家,長期以來北約部分國家寄希望於美國保護,長此以往已經形成惰性,也是的北約缺乏自主性。這種做法,顯然是一種把雞蛋都放在美國這一個籃子裡的做法,過分的依賴美國,一旦美國本身不願意付出的更多去履行明顯超出自己成員國義務的責任,那麼北約最終的命運很顯然是解體。屆時由於軍力廢弛,吃虧的都是各個國家自身。

(特朗普)

俄羅斯是否具有威脅這個並不重要,關鍵必須有這麼一個對手,那麼北約才會有存在的必要。從3月英國發生的“斯克裡帕爾中毒案”其實就可以看出來問題。在英國的呼籲下,北約國家紛紛響應號召,驅逐了俄羅斯外交官以示抗議。可以說這種團結的氛圍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北約顯示出了其存在的必要,那就是應對來自俄羅斯的潛在威脅。北約通過製造矛盾的方式,將俄羅斯視為自己的對立面。俄羅斯作為矛盾的另一面,其一旦不存在了,那麼北約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其必須尋找新的目標。

(北約東擴)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邁克爾·麥克福爾關於特朗普損害北約的觀點根本就站不住腳,如果按照他的想法,那麼北約最終的結果就是走向慢性死亡。他說出這些話語明顯就是為了黑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而故意掩蓋了北約發展的根本問題。如果希拉里當政之後,其也一定會去強調軍費佔比的問題,只不過相對比特朗普這個“莽夫”,能夠更加的圓滑和含蓄,但是力道必然不足。


古姿



這名叫麥爾福爾的前大使說的沒錯,蘇聯和俄羅斯加起來的70年時間裡對北約的損害確實沒有特朗普當政這18個月大。因為蘇聯只是對北約構成了威脅和威懾,它並沒有能直接損害到北約成員國,它損害的是自己陣營的匈牙利、波蘭等國,俄羅斯也沒有損害北約成員國,它損害的是過去的兄弟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特別需要說明,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都還不是北約成員國。這些情況說明什麼?很簡單,前蘇聯和現俄羅斯都不願和不敢直接去侵犯北約成員國,只能拿自己陣營和自己過去的小兄弟練練手、耍耍威風。而反觀特朗普上臺這18個月來,屢次要求北約交保護費(其實就是增加這些國家的軍費開支,減輕美國自己的負擔),甚至威脅要解散北約。有人將其解讀為美國的薅羊毛,當然有這方面的因素,但我認為,遠沒有這麼簡單。


北約的成立是為了對抗和制衡蘇聯陣營,即華沙條約組織。北約是個安全第一政治第二的組織。《北約組織條約》第5條規定:成員國受到攻擊一旦被確認,其它成員國將作出即時反應、自動參戰。突出的是“即時”和“自動”。反觀華沙條約組織,它們是政治第一安全第二。也就是說對誰開戰和如何開戰要由蘇聯協調和命令。頗似當時雙方陣營的政治制度,在北約中,雖然美國起著主導作用,但他們是以制度來確定戰爭的,而華沙條約組織的開戰權就和蘇聯國內的政治制度一樣,是高度集中在蘇聯政府手中的。蘇聯領導的華約組織更注重對內部的控制,進而演變成了政治掛帥的同盟,蘇聯不允許華約內部有不同的聲音,所以在1956年兩次出兵干預了匈牙利政局。實際上,華沙集團在存續期間從沒有對北約國家放過一槍一炮,所表現出來的只不過是虛張聲勢的威懾而已,所以,蘇聯並沒有對北約造成直接和實質性的損害。


特朗普在競選時就提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美國本來就是個“國家利益至上”主義者,特朗普將其結合在一起後,“美國優先”就顯得更加突出了。特別是特朗普接連退出多項國際組織和地區性機構,對多個國家發動貿易戰,而且是不論“敵我”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栓釋了“美國優先論”,同時也給世界造成了美國欲與世界為敵的印象。美國內部是個民主國家,對內治理依靠的是鐵一般的制度;但對外卻是個以強硬手段維護世界秩序的國家,也就是說美國對外維護世界秩序時是不講民主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聯合國只是一個鬆散的國際組織,它並沒有一視同仁的“剛性制度”來強有力的維護國際秩序,所以,只有“人道主義”範疇的約束力;二是美國擁有超強的政治和軍事力量,以此維護世界秩序更直接更便捷。自從蘇聯解體後,雖然美國在表面上仍然重視北約,但在美國大戰略佈局中北約已經不重要,美國之所以還維持它的運轉,只是在利用成員國對俄羅斯的恐懼心理將其團結在一起而已。特朗普上臺後認為美國對北約的付出太多,意義不大。加之德國和法國等北約成員國將天平傾向了歐盟的建設,不願在北約防務上投入軍費開支。它們的想法就是反正有你美國保護,我們何必投入太多呢?把這部分錢用在歐盟國家的經濟上不是更划算嗎?但美國卻認為它自己不划算了!美國要為此付出巨大的軍費和軍事投入,加重了美國的負擔。精於算計的特朗普不幹了,

首先,北約在美國的戰略地位中已經遠沒有冷戰時期重要,再者,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自然也包含著“美國不能吃虧”,所以,特朗普上臺後明顯淡化了北約的建設,而且多次要求北約成員國提高軍費,很明顯,北約國家提高了軍費,美國自然也就少為此支出軍費了,美國不僅減輕了自己的負擔,而且還可以將這些經費用在美國認為更需要的地方。特朗普甚至以“退出北約防務”來要挾北約成員,對於北約成員國來說當然是不利的,因為不僅是心理上不爽,關鍵是他們還要掏錢。所以,從實際效果來說,對北約的團結和整體性當然是一種損害。確實也遠大於蘇聯和俄羅斯對北約的損害。很好理解,那就是原蘇聯和俄羅斯的威脅使北約更團結,而特朗普的作法卻使北約趨於分裂。有人說這是特朗普為了“錢”而下出的一步臭棋。而本人卻不這樣認為,本人認為特朗普是在倒逼北約成員國建立自己的防務體系。好處就是美國可以將省下來的軍費用在別的地方。有人評論說,特朗普的作法會使北約其它成員國與美國離心,這對世界上其它勢力不是好事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是一廂情願的“想當然”。要知道,即使這些國家建立了獨立防務體系,再退一步說,即使北約解散了,這些國家的價值觀還在(那是他們的立國之本),他們在關鍵時刻仍然會和美國報團在一起的。再者,你知道美國將會把省下來的這筆軍費用在哪裡嗎?將會去對付誰嗎?如果能明白這一點,你就不會認為北約成員國建立獨立防務體系或者北約解散是件好事了。


人生觸底反彈


這個類比其實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因為沒有蘇聯、俄羅斯的威脅,北約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蘇聯、俄羅斯威脅的存在,是北約存在的主要理由。因此,邏輯上蘇聯、俄羅斯對北約的存在不可能是損害,只能是幫助。

事實也證明了如此。北約從創立至今,經歷了六次東擴,規模越來越壯大,然後現在又發展了許多北約全球夥伴國。

由此可見,前駐俄羅斯大使邁克爾•麥克福爾在推特上對特朗普的抨擊,一是完全基於意識形態理由而無視實際;二隻是作為民主黨人對共和黨特朗普的成見。

那麼特朗普對北約有沒有帶來損害呢?也許是有的。特朗普越發使歐洲人意識到,其一、俄羅斯威脅論的確被美國人片面誇大了;其二、美國獨大本身其實也是某種潛在的威脅。歐洲很久以來,就一直希望有自己的獨立防務體系,但這是不受美國歡迎的,也處處在干擾。歐洲雖然有這想法,但意志並不堅決。特朗普上臺後,對歐洲的種種言行,使得歐洲人越來越覺得建立自己的獨立防務體系是有必要的。

歐洲如果真的建立起自己的獨立防務體系,這對北約現有的體系來講才是最大的損害。因為此時美國在北約的主導作用會削弱,歐洲自身的作用會加強。

堡壘其實都是從內部攻破的。這倒過來其實給俄羅斯也是一種啟發:不要對北約的各種行為過度敏感,不妨對其雲淡風輕一點。很多時候,美國為了發展並加強對北約的控制,就會故意通過刺激俄羅斯,讓俄羅斯作出軍事反應來達到目的。如果俄羅斯不輕易隨風起舞,這才是對美國控制的北約的最大損害。至於特朗普所謂對北約的損害?即便是有,也是微乎其微的。因為特朗普根本改變不了最基本的全球博弈格局。


建章看世界


特朗普對北約的損害,確實很大。人怕傷心,樹怕剮皮,特朗普已經無數次傷害北約,特別是已經無數次傷害北約重要成員國德國,真不知北約會不會像華約一樣解體。


2016年,特朗普還在競選美國總統時就說,北約已經過時了,讓北約非常失望。特朗普上臺後,多次在“保護費”上傷害北約國家,尤其是多次在公開場合批評德國“帶了壞頭”,讓德國很沒面子;特朗普多次威脅北約國家,如果“保護費”交少了,將不再保護北約,讓北約國家很受傷;就在這次北約峰會前,特朗普還寫信給有關國家,要求有關國家增加“保護費”,儘管德國、法國等國家已經承諾增加,但因為遠遠沒有達到美國的要求,在北約峰會上,特朗普依然對德國等國家嚴加指責。


美國當初成立北約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應對俄羅斯的威脅,然而事實證明,70年來,俄羅斯基本沒有威脅過北約,反倒是北約對俄羅斯步步緊逼。現在,北約成了美國尤其是特朗普收取“保護費”的藉口和理由,北約很多國家堅決不接受。也許,北約真的應該解散了;或者,特朗普應該下臺了,因為兩者已經格格不入、勢不兩立。


毛開雲


麥克福爾是奧巴馬國家安全團隊的核心成員,曾任美國駐俄羅斯大使,但後來被俄羅斯驅逐出境並被禁止進入俄羅斯,他是美國國內有名的俄羅斯問題和堅定的反俄派。他的上述言論反映了美國知識精英和民主黨人對於特朗普揮霍美國外交資源的短視作派的焦慮。


北約是美國遏制蘇聯和俄羅斯的工具,而不是收取“保護費”的理由

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下簡稱“北約”)就是為了和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抗衡,尤其是集體自衛條款:對任何一國的攻擊即被視為對北約全體成員的攻擊給了中小國家以安全感。正是在前蘇聯的強大軍事威脅下,美國才通過北約將歐洲國家拉到了自己的陣營中,軍事控制加上經濟援助,強化了對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依賴。在蘇聯解體後,

美國為首的北約先誘使華約組織解散,然後以應對全球恐怖主義、反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維護能源安全等繼續存在,同時推出了所謂的“和平夥伴關係”將俄羅斯和前華約國家、波羅的海三國和獨聯體國家都納入進來,在麻痺俄羅斯的同時,悄悄地在挖牆角。在科索沃戰爭後,利用小國對俄羅斯的歷史和現實畏懼心理,以及疲弱的俄羅斯國力迅速開始了東擴進程。時至今日,北約的勢力範圍比冷戰前向俄羅斯邊境推進了700公里,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摩爾曼斯克、庫爾斯克等重要城市生活在北約空軍的打擊範圍內;俄羅斯的黑海被北約國家完全包圍,北約軍艦不時過來滋擾;波羅的海三國部署了北約的快速反應部隊,北約軍隊定時在俄羅斯的西北部進行軍事演習。為了應對北約的威脅,俄羅斯不得不消耗國力,這是美國最大的戰略收益。


特朗普的“交易外交”揮霍著外交資源,換取的只是看得見的經濟利益

特朗普上臺後,將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關係簡化為“交易外交”,看重經濟利益。尤其是在北約軍費分擔問題上,認為美國承擔了大部分的北約防務費用而“吃虧”,要求其他國家多出錢,本來北約成員國承諾在2024年實現的目標非要現在就變現。將美國和北約盟友的關係簡化為:美國提供軍事保護,歐洲國家必須付錢。但問題在於,美國作為北約的老大,將北約作為一個整體來對抗俄羅斯所獲得的戰略收益是最大的,又想做老大、又不想承擔責任,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本來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是美國藉助“俄羅斯威脅論”強化對歐洲控制的好時機,可由於特朗普在防務費用上的斤斤計較,甚至將防務費用和貿易戰攪合在一起,胡攪蠻纏,蠻不講理,使得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國家都產生了離心傾向,默克爾去年的那句:我們彼此之間互相信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就代表了歐洲國家的呼聲。現在歐洲在德國和法國的帶領下已經開始了“防務獨立”的工作,今年6月25日歐盟九國防長在盧森堡簽署“歐洲干預倡議”意向書,開始組建一個歐洲聯合軍事幹預部隊:

當了馬仔還要交保護費,為什麼不自己出錢保護自己呢?而美國和土耳其在敘利亞庫額爾德人問題上的分歧更是進一步加大了北約國家內部的裂痕。經濟上,歐洲國家已經通過歐盟逐步擺脫了對美國的依賴,實現了自己的獨立性;如果北約內部的裂痕進一步擴大,歐洲再通過自己的“防務獨立”來擺脫對美國的軍事依賴,進而在外交和政治上保持獨立,那美國的戰略損失是巨大的。


不僅是麥克福爾,就連美國前國務卿克里都聲稱特朗普參加北約峰會就是一場災難,他正在毀壞美國的國際聲譽:特朗普總統正在我們的盟友中製造敵對氣氛,反而將那些一直攻擊美國民主政治的人劃歸到樂於奉承他的同盟軍中。不過,這正是俄羅斯樂於看到的。


大笨蛋6703


他說的一點錯都沒有!

其實之前的美國總統對於北約各國的表現並不是很滿意,小布什奧巴馬這些人都抱怨過,好像克林頓還沒有怎麼抱怨,但那也很久遠了。但小布什和奧巴馬也僅僅是說一說發發牢騷,並沒有付諸非常大的實際行動來逼迫歐洲各國增加軍費,所以歐洲各國也只是敷衍一下,也沒有用特別激烈的言辭來反對這個事情,大家打哈哈兒就過去了,日子也一直這麼過。但是大家可以想一想,這種情況能夠一直持續下去嗎?一個聯盟,如果只靠聯盟中的一個國家來不斷的犧牲自己的資源來維持聯盟的話,這個聯盟註定不能持續下去!只是等待某一個時間節點讓這種衝突爆發出來而已,這個問題遲早會成為巨大的麻煩,必然要拿出來討論。那麼到了現在,大家就可以看到,特朗普就是把這個問題徹底拿出來,放在臺面上仔細討論的人。他就是把這個事情揭開蓋子,讓大家都看一看到底是什麼情況!

到了現在,你可以說特朗普的行為對北約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因為他確實是把這個事情挑明白的人,可是這個事情遲早要出來,或早或晚!在冷戰結束以後,到底誰是對這個組織傷害更大的國家呢?本來北約就是美國為了保護歐洲國家,不被蘇聯威脅成立的軍事組織,他的初衷就是因為蘇聯的存在。可是現在蘇聯已經不在了,而且早就不在了,這個組織要麼就應該跟著蘇聯一起被銷燬,要麼就是改變它的組織形式!結果是二者都沒有選,歐洲國家利用美國的慷慨,不斷的削減自己的財政支持,將本來應該用在軍事上的錢拿去做了福利!美國人在冷戰結束那十幾年,賺錢賺了很多,對很多小錢不怎麼看重,可是現在美國的經濟並不好,對於這些錢,他就比較看重了,希望讓歐洲國家重新拾起自己的國家責任,對自己的國防負責,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其實問題是出在歐洲國家身上,他們應該退出北約或是主動要求美國將北約解散,只要他們將北約解散之後,就可以獨立自主了,也不需要再抱怨美國干涉歐洲的內政!


帝國曆史觀察者


民主黨黑共和黨的話不必當真,笑笑就好。

特朗普對北約的要求,說來說去就是錢的問題,他要求北約成員國更多分攤費用,擔負更大的責任並沒有什麼錯,因為美國確實分擔北約的大部分費用,隨著北約的不斷擴大,費用也越來越高,美國要求北約各成員國多分攤費用合情合理,畢竟北約不是美國一家的。

要多出錢,那肯定有意見的,德法對特朗普的微詞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些微詞對北約根本不會造成什麼傷害。民主黨人一直就對特朗普不滿,借題發揮是意料之中,無傷大雅。北約還是原來的北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