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那些事兒—太極宗師楊澄浦與自然門萬籟聲比武之事脈絡詳述

武林那些事兒—太極宗師楊澄浦與自然門萬籟聲比武之事脈絡詳述

萬籟聲與眾徒弟

萬楊比武之事已經過去多年,但因雙方為各自門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此事情一旦被提起,總會引起一場口水之戰。對於萬籟聲大師,在《萬籟聲回憶錄》中多有描述,其光怪陸離的一生,用今天的觀點來看,偏於唯心。從書的敘事風格大略能看出萬籟聲的脾氣秉性。萬楊比武之事,我查了很多資料,今天將該事後續的一些發展脈絡詳細的描述出來,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事件發生

二、見諸報端

1928,署名“碧梧”的在《申報自由談》發表文章,介紹萬籟聲其人,發表文章的主要原因為萬籟聲先生的《武術匯宗》一文即將由《申報》印刷出版,為說明萬籟聲功夫之利害,列舉了萬兩起實戰案例,一是與自己的親戚蘇君比試,將其打出丈外。另一則則是與北京中央公園的河北八十多歲的楊姓拳師,將其擊敗。儘管隱去姓名,因為此地教拳的楊姓拳師僅有楊澄浦一人,固很多人聯繫到了楊澄浦。

同年,楊澄浦大弟子陳微明先生注意到了這篇報道,書函詢問楊澄浦。楊澄浦回覆道“甫在公園教拳之際,忽來一二十餘歲學生裝束之人,伊言欲入太極拳會練習太極拳云云。甫想伊系行健會之人,當時求甫與伊說手,甫當即與伊搭手。甫接手,伊忽下絕手,甫當即將伊手化去。本想打伊,因為伊年紀甚輕,再不知是否行健會員。甫當時指問伊來是否為比較拳術,或系含有他意。伊當時亦道歉意,旋即走去。此時遊公園者,在場人甚多,事實俱在”。並委託陳微明先生在申報之上做出說明。於是發表了《較拳反響》一文,將此事詳細的描述於報端。《較拳反響》重點摘述:查中央公園行健會教員楊某,惟有太極拳名家楊澄甫先生。予與楊君素識,因即函詢。頃接楊君來函,詳述當日實在情形,與碧梧君所記,完全不符。且楊君刻下仍在原處教拳,果為萬敗,何能如此?再楊君現年不過四十歲,而碧梧君所記為八十餘老拳師,或者另有一事歟?

隨後萬籟聲的哥哥萬籟天,同在該報紙之上做出解釋說明,並有道歉之意。原文見下:鄙人與舍七弟籟聲,不見三年矣,其練習武技,素為家人勸戒。故家書中,眇見其談及武術。前有友人自北京來,為鄙人略述一二,碧梧君聞之,記之以意,不意事與澄甫君有關,鄙人精得其詳。武技一事,鄙人素不諳習,惟其玄妙精微,殊堪稱為國技,正麇集全國之精英,共同研究,以發揚而光大此不絕如縷之國粹。然習之者,每有門戶之見,互相妒忌,缺乏學術公開之精神,誠可痛惜。舍七弟年事雖少,頗受高等教育,其著《武術匯宗》一書正所以藉理論以為有統系之宣傳;至於較拳,則不過其尋師訪友之唯一途徑。倘有名師自當前往請教,決非別有用心,不然楊君以其年少而不打伊,伊豈有不自諉為已勝而再下絕手乎?雖然楊君長者,當時既吝惜教誨,事後又經名家之調停,區區遠道之傳言,又豈值楊君一笑哉!路隔萬里,不及函詢,特書此以表歉意。

編者談:在後人的傳說中,萬將楊澄浦先生擊敗,使其離開北京,前往上海,開創了上海太極的盛況。但是從以上事件的脈絡中可以看出,比武之事發生在1926年。而到了1928年,楊澄浦先生仍在北京中央公園教拳。正如李仲軒老先生所說,武術界嘴快,名家比武勝敗之事會瞬間傳遍武林同道,假如楊真被擊敗,楊家還會在北京教拳嗎。碧梧君此文發表之時,正值萬籟聲《武術彙總》將要出版之際,文中雖然暗指楊姓拳師,但應該也做了通盤考慮,將其年齡定為八十多歲,而楊澄浦時年僅有四十餘歲。按照今天的思路,這篇文章充滿了炒作意味,即暗指楊澄浦,又設定條件否認不是楊澄浦。而且自萬籟天發表道歉文之後,此事便過去了,對於陳的發問,萬籟聲一方並無回應。至於1977年萬籟聲理直氣壯的描述與楊的比武經過,那就有點不合時宜了。

三、舊事重提

2000年,新西蘭的顏紫元在武當雜誌之上發表了《吳式太極拳歷代宗師考略》一文,裡面提到了萬籟聲擊敗楊澄浦一事,但版本卻發生了變化。該版本將萬楊比武描述為自然門杜心武的徒弟萬籟聲拜訪楊澄甫,想試一下楊澄甫的功夫。適楊公正在刷牙,萬突然襲擊,一腳將楊踢倒在地,於是萬向外界聲稱其打敗了楊澄甫。楊公事後即去找鑑泉師祖,鑑泉師祖隨即找到萬籟聲。後經杜心武再三替徒賠禮道歉,遂將此事平息。

此文一出;立刻引起了萬籟聲弟子的不滿,於是同年署名“幕選”的萬籟聲弟子在武當雜誌之上發表了《萬籟聲二談國考前後之比武歷程》一文,文中引用萬籟聲在1977年寫的但並未發表的一篇回憶錄詳實的描寫了萬楊比武的經過。回憶錄中記載比武經過為:我向他一伸手,他就用推四手的捋法,我就用轉環捶法。再向前一伸手,他向後一退,我搶前一步,用左腳捆他的右腿,一個癬鬥,如風車一般轉到後邊大樹下,沒有倒。此時,驚動了練習的群眾,一鬨而到。只見楊某一咬牙,相去約有兩丈餘的距離,一個箭步,來一個進步搬攔捶,向我胸部打來。我即用下切掌,跟著右腳一個捆腿,正捆在他兩腳面的腳腕上,他立足不住,一個癬鬥栽在石欄杆上,肚子頂在欄杆,四肢翹起來了。說時遲,那時快,甫一回首,其四位高足已在我的身旁。其中一個猛向我背後腰間一拳,我一閃開,左手鉤住其右腕,向後一帶,底下一腳,一個癬鬥跌出一丈多遠。忽一拳自面門飛來,我一側頭部,順手一掌,打在其面頰上,登時紅脹腫起。跟著一位向我面部撲來,我不躲,伸右手抓住他的右手,向後一奪,他的五指骨節都響了,我一蹲,正想打他下部,他抱手回身就走。

編者談:顏紫元描述的萬楊比武漏洞也很大,楊澄浦被萬籟聲偷襲之後,卻去找吳鑑泉出頭,這種寫法有抬吳貶低楊、萬的意思。萬籟聲其徒描述的萬楊比武經過更是可笑,雖然其稱描述經過為萬籟聲1977年所寫,但是事情已經過去五十多年,能夠將比武細節描述的這麼詳細也實屬難得。

古時的武術界相比於現在更為複雜,宗師們的比武往往都會像迷一般的神秘,所謂守口如瓶。但所傳後人卻會將比武的詳細結果公佈於眾,其目的不言自明。當然每次比試結果公開都會引發一場無休止的口水之爭。所以公開的擂臺比試在現在看來多麼重要,當今社會對於武術家們比武,只能拿公開的比試作為參考,其餘各種說法,除非有詳實資料,單方面的誇大應該一律予以否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