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美俄中东大对决,叙利亚之战只是伊朗危机的预演

宋鸿兵:美俄中东大对决,叙利亚之战只是伊朗危机的预演

叙利亚是历史上黎凡特地区的核心地带,地处欧亚非的结合部,也是联接三大贸易地带的枢纽,即东地中海贸易圈、丝绸之路贸易圈、红海与黑海陆地贸易走廊。自古以来叙利亚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阿勒颇,谁就能主宰中东的财富。

叙利亚之争远远超越阿萨德政权之争,也超越了伊斯兰教范畴,实际上是数千年来诸强权争夺欧亚非三大贸易圈联接枢纽之争。叙利亚之幸,在于其贸易地缘的独特区位,叙利亚之不幸,在于它很难独立控制自己的命运。

要看清叙利亚现在的乱局整个中东的未来前景,我认为还需要看这次导弹袭击之前的其它的一些事件,把几件事情串在一起,才能够更清楚的看到叙利亚问题的实质。

栽赃陷害俄罗斯,英国操作很溜

宋鸿兵:美俄中东大对决,叙利亚之战只是伊朗危机的预演

第一个问题,就是今年3月的俄罗斯双面间谍在英国中毒事件。以前在英国的俄罗斯间谍也出过类似的问题,但这次闹得非常大。从时间节点来说,3月4号发生中毒事件,3月18号是俄罗斯总统大选,我估计两者是有一定关系的。

最让人吃惊的是中毒事件本身引发了整个欧洲对俄罗斯的大规模外交战。规模达到了29个国家参与,驱逐俄罗斯外交官多达150名。这就有点蹊跷了。中毒事件这种事是可大可小的,往大了说,它是一个国际事件,往小了说它也不算一个太大的问题,以前也出现过类似事件。但是这一次非常不寻常,在整个事件真相还不明朗,缺乏关键证据的情况下,英国挑头把这件事情搞的很大。不过事后瑞士实验室证实:导致俄罗斯双面间谍中毒的BZ毒剂,俄罗斯从未生产过,为英美所使用。

中毒事件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化学武器。英国指责俄罗斯使用了化学武器,这件事情跟现在的叙利亚问题就有直接联系了。现在西方国家指责叙利亚和俄罗斯穿一条裤子,说俄罗斯是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后台,如果没有前一个月中毒事件铺垫的话,恐怕很难把俄罗斯卷进去。

在我看来,中毒事件跟现在的叙利亚化武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两者的目的和逻辑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英国在一个月以前已经把俄罗斯与化武这样一个联系植入了大家的意识,所以现在能顺理成章地指责叙利亚在俄罗斯支持下使用化武,进而为军事打击叙利亚提供借口。

宋鸿兵:美俄中东大对决,叙利亚之战只是伊朗危机的预演

俄国防部表示,所谓的“白盔”组织在4月3日到4月6日之间受到了来自伦敦方面的压力,以用来散布这则化武袭击事件。这个时间节点恰巧在美国财政部4月6日宣布升级制裁俄罗斯之前。公开资料显示,“白头盔”由英国退役军官创立,创始资金高达1亿美元,出资方包括美国、英国,土耳其和荷兰也提供了帮助。这让我想起《潜伏》里中统上海站站长的名言:“我从不相信巧合”。

我们如果把这几个事情结合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它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存在一个巨大的顶层设计。不是因为叙利亚出现了化武问题,然后诱发的其他事件。可能从去年就开始了,包括在伊朗制造内乱,包括对伊朗、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包括在英国下毒这几件事情。在我看来,这显然是一个整体的框架,而不是单一事件。

所以我们在分析叙利亚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更全面的视角,不能就事论事,而要看到叙利亚问题可能是更大的战略布局的一个点。现在来看叙利亚化武事件,我相信全世界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个事情是欲加之罪,太不合逻辑了。叙利亚政府这么做,从逻辑上来推导的话完全不合理,是反逻辑的。叙利亚政府军已经取得全面胜利情况之下,没有必要使用化武。而且这种化学武器并不是来攻击作战部队的,总是在攻击妇女儿童,而且总是在美国号称要撤退的时候。

宋鸿兵:美俄中东大对决,叙利亚之战只是伊朗危机的预演

英军前驻伊拉克军官乔纳森•肖在接受英国天空电视台采访时,对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提出怀疑:“我认为我们忽视了一些东西,可能会有什么动机促使叙利亚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实施化武攻击?叙利亚人毕竟要赢了...阿萨德赢得了这场战争,我们需要接受...突然间,我们又有了化武攻击?” 结果,采访被粗暴中断。这在号称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西方,难道不讽刺吗?

美国赤膊上阵,俄罗斯毫不示弱

美国面临在中东丧失话语权和威信的重大风险,要么被挤出,要么全面介入,这是一场全球战略的豪赌。

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美国这次对叙利亚打击,从军事角度来看,它并没有实际的意义。不过美国在开打前已经充分告知了叙利亚和俄罗斯,说我马上要开打了!等于是告诉叙利亚和俄罗斯,抓紧时间做准备,把飞机这些值钱的装备全部转移走。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军事打击意义不大,它是一种有限的示威行动,而不是真正的军事打击。军事打击一定是出其不意,让你损失惨重。

美国一开始可能确实准备教训一下叙利亚,但是因为俄罗斯的反应非常激烈,这让美国内部产生了矛盾。以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为代表的超级鹰派,和以职业军人出身的国防部长马蒂斯为代表的稳健派,他们出现了分歧。稳健派做事总要考虑军事上的后果,他担心跟俄罗斯发生正面冲突,因为普京把话放到前头,如果俄罗斯人员受到伤害,那么一定会报复。这话可能对美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双方在过去的一年的较量中间,美国其实已经使了很多阴招,而俄罗斯吃了大亏。所以普京这次表态非常强硬,这可能对马蒂斯这种职业军人构成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谁都知道俄罗斯的核武器可以毁灭美国若干次,普京是有底气的。而美国在地中海的军舰还没有部署到位,你要真跟俄罗斯开打,既没有这个必要,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还要冒极大的军事上的风险,这是马蒂斯这种职业军人不愿意冒的。但是博尔顿无所谓,他是政客。所以他们两派人在白宫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宋鸿兵:美俄中东大对决,叙利亚之战只是伊朗危机的预演

普京下了一步险棋,置身于背水一战的态势,很明显,博尔顿与马蒂斯的分裂,导致特朗普犹豫了。

欧洲列强对美国打击叙利亚是什么态度呢?法国很拽,积极参与显示大国地位。原因有二,一是叙利亚历史上是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既有现实利益,也有我家后院我做主的情怀。二是马克龙以欧盟领袖自居,初登大宝就赶上这次领导欧盟的露脸机会,岂肯轻易放过。

德国口惠而实不至实有难言之隐。德国战败已历70年,但日耳曼人内心的傲气却无半点衰减,只不过从军事征服转向经济主宰,轻易不露门牙。另外,德国接纳了数百万难民,轰炸其母国有可能刺激国内的恐怖袭击,得不偿失。还有,德国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万一谁要是误炸了老毛子,冬天就别过了。

意大利拒绝参加轰炸,连后勤也推三阻四,源于国内民意巨变。五星运动从南方骤然崛起,北方联盟雄霸伦巴第久矣,南北反欧盟势力已超议会半数。马克龙拿着欧盟的鸡毛当令箭,意大利人岂会心甘情愿地听从法国调遣?还有,俄罗斯的天然气管线将从土耳其、希腊穿亚德里亚海到意大利,凭啥放弃赚钱的机会?

英国是玩离强合弱的老祖宗。挑动欧洲大陆列强相互血战300年,终于坐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二战英国衰败后,开始玩挑动世界强权生死互搏的游戏,丘吉尔才是挑起冷战的真正鼻祖。普京时代,英国再次鼓动美国欧盟与俄罗斯对抗;率先反水参加亚投行引发美国对中国意图的狐疑。国际政治与喜欢或厌恶毫无关系,就是纯粹的利益。帝国已死,雄心犹存!

利益集团博弈决定美国战略

宋鸿兵:美俄中东大对决,叙利亚之战只是伊朗危机的预演

美国国内的博弈,现在看起来博尔顿肯定是占了上风。所以我们会看到真上去打了,但是所有的导弹都没有进入俄罗斯的防空区,这跟俄罗斯的警告是有关系的。最终攻击的力度比预期的要弱很多。根据早期的报道,对叙利亚的打击应该要比去年要强大得多,不仅要破坏它的军事设施,而且要摧毁它的机场硬件、军工厂,还有大量的其他设施。但是这次没有袭击这些目标,只集中在少数几个点上。

打击规模受到了极大的压缩,而且打完之后马蒂斯马上就宣布这一轮已经结束了。为什么?还是因为担心跟俄罗斯爆发正面冲突,而这种正面冲突美国是没有什么便宜可赚的。只要正面跟俄罗斯发生对抗,无论如何大家都是输家,美国不能保证自己全身而退,也不能保证不引发核战争。

所以这次伯尔顿虽然赢了面子,他在白宫里头说话更有分量了,但是实际上整个打击的力度和规模受到了压缩。我们可以说马蒂斯这一派在实际上控制了打击的分量,而且给俄罗斯留下了足够的回旋余地。所以俄罗斯这次最大的损失是面子上的损失,而不是里子上损失。

但俄罗斯人在被羞辱之后,会在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中下重手报复,存在“误炸”反政府武装的外国顾问的可能性,从而激化美俄矛盾。

就整个叙利亚战局来看,美国现在用这种导弹袭击的方式,要想扭转整个战局已经来不及了,大势已去。从战局上看,叙利亚统一全国的进程很难阻挡。经过七年的内战,反对派这种狂热,和民众对反对派的支持,已经不复存在了。打了七年,损伤惨重,所有人都在厌战,包括反对派的武装在内,大家都没有打下去的心理动机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想通过一两次孤立的导弹袭击就扭转全局,恐怕是不现实的。

宋鸿兵:美俄中东大对决,叙利亚之战只是伊朗危机的预演

美国这次对叙利亚打击,只是想证明我在这个地区说话是算数的,但它真正的问题在于起到了反作用,让美国失信于全中东所以相关方。你给周围所有人,包括俄罗斯、叙利亚、伊朗,还有美国自己的盟友,造成一个你对叙利亚战略整个不成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总体战略,看不到你战略坚定性和可执行性的这么一个负面印象。

美国这么小打小闹的来一锤子,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人觉得你出尔反尔,对你的长期这种战略看不清楚,进而产生怀疑。给人的感觉就是你拍脑门就能做这个事,那你不拍脑门了呢?我们要去找谁?像库尔德的武装、反对派等等,都会对美国的信用产生更大的怀疑,而不是产生更大的信任。这个在我看来是一种失策。

从政治角度来讲,这一轮军事打击,表明美国政治体系出现了分裂。特朗普刚说我们要从叙利亚撤军了,就发动打击,再次深入介入叙利亚,他为什么会出尔反尔?我相信任何一个领导人在他有选择的情况之下都不会出尔反尔,信用损失实在太大。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才会这么做。特朗普说准备从叙利亚撤军,立刻在五角大楼和白宫内部引起了巨大的反弹。军工复合体不干了,说这个事你都没跟我们商量,你怎么就单独宣布了?所以我们看到特朗普后来不得不在化武事件之后又被迫改口。这对他的形象损失也很大,更加给人一种出尔反尔的感觉。

在政治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军工复合体是绝对不会撤出叙利亚的。新保守主义这一派,包括军工复合体,是一定要跟俄罗斯要摊牌的。叙利亚是一个重要的战场,他们不会轻易地撤出。无论总统怎么想,怎么做,你拧不过这帮人。

宋鸿兵:美俄中东大对决,叙利亚之战只是伊朗危机的预演

要深刻理解这个问题,还需要站在更远处来看。现在全世界的发展,其实就是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力量之间的博弈,这是一切问题的核心。

是全球主义和每个国家内部的民族主义之间的对抗,还包括中欧和东欧越来越强烈的反欧盟倾向。这形成了两种潮流,一种是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另一种是反方向的潮流,这构成了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矛盾。只有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很多问题才能看的清楚,才能有一个更大的视角。

比如说俄罗斯的普京,他是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的代表,相对应的特朗普也是美国最大的民族主义的代表,这两个人都是反全球化的。也就是俄罗斯和美国现在当权的人,居然都是反全球化的先锋。为什么西方的主流媒体、主流社会对这两个人这么讨厌?因为这两个人如果联手,那将会对全球化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就会影响商业帝国的未来和全球的新世界秩序。而西方主流社会和媒体是掌握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精英手里的,所以他们会拼命攻击这两个人。

特朗普从他竞选时,包括现在,心里头都是希望跟俄罗斯妥协的。我相信他从内心深处认为这么做是对的。但是他现在一步一步走向跟俄罗斯去对抗,谁把他逼到这一步的?一个是全球主义的商业帝国,另外一派是军工复合体。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两大势力把他逼着往这个方向走,他自己能耐再大,也扛不过两大势力集团联手。所以他在很多情况下的表态,跟他最后的行为之间出现了非常荒谬的背离,甚至是几天之后就自己抽自己嘴巴子。他愿意这么干吗?当然不愿意,但是他没有选择。

所以我们在分析特朗普的时候,首先要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游戏规则,它不是靠人在管理这个国家,它是靠体系在运作这个国家。体系中间最重要的力量不是个人,个人犹如机器上的螺丝钉,换谁都行。关键是掌握机器这套体系的势力集团,他们的能量才是超级强大的。单个的总统想跟势力集团对抗,想跟整个体系对抗是毫无希望的,是不可能成功的。

现在的情况是军工复合体和全球化精英两个势力集团,都不能容忍特朗普这个民粹主义代表,跟俄罗斯普京这个民族主义代表同流合污,两大集团必须要阻止这个现象。所以美国媒体、情报组织、军工复合体联合打压特朗普。而他为了站稳脚跟,就不得不做很多妥协。

叙利亚问题也要放到这个框架之下来看,才能够看得更清楚。美国内部现在新保守主义重新掌握大权,他们要的是美国的霸权。他们背后是国家利益派,包括军工复合体、情报组织、外交精英集团、石油利益集团,和以美国本土为主要市场的工商业集团。他们跟跨国公司不太一样,根本目标是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不为此不惜任何代价。而新自由主义这个派别逐渐被挤出了核心圈。

强硬对强硬,中东乱局进入关键时期

宋鸿兵:美俄中东大对决,叙利亚之战只是伊朗危机的预演

所以美国未来对俄罗斯将越来越强硬,对伊朗也会越来越强硬。叙利亚问题相当于打击俄罗斯的排头兵,这个问题恐怕不会很快就消停。

由于叙利亚内部的反对派已经耗尽士气和战力,美国如果决心升级战争,北线的库尔德人,或南线的以色列势必卷入。美欧和北约公开支持库尔德独立是升级战争的明确信号,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将作出激烈反应;如果以色列发动南线攻势,将导致与黎巴嫩的哈马斯和伊朗进行直接对抗,沙特将成为以色列的同盟。

尽管现在美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想在叙利亚问题上翻盘,但依靠叙利亚内部的代理人战争这条路走起来却越来越费劲。因为叙利亚反对派已经打得筋疲力尽,库尔德人这张牌本来是一张好牌,但是又不能轻易地用,因为打库尔德人这张牌就会直接刺激土耳其,可能会把土耳其推向俄罗斯。

土耳其现在一切外交主张其实很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谁要支持库尔德人,谁就是我的死敌。不管你是普京也好,美国也好,还是欧盟也好,只要你支持库尔德人,我就跟你没完。土耳其对库尔德人这种高度的关注和敏感,使得美国在想全局翻盘的时候不太好打库尔德这张牌,至少暂时不好打。

而在这次对叙打击中,土耳其不仅表示支持,还开放领空给美军,很可能是欧美私下和土耳其达成了某些交易。埃尔多安此人超级现实,也超级短视,狐疑而善变,既不想长远吃亏,还要占尽眼前的便宜,可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最关心的是库尔德人独立,却看不出最终支持库尔德独立的必是美国,而不会是俄罗斯。不过埃尔多安事后发言称恐怖分子得到了西方的支援,看来土耳其距离与西方同心同德还差得远。在北部,由于有土耳其的高压,库尔德问题恐怕很难短期之内这个出现明显的变化。

宋鸿兵:美俄中东大对决,叙利亚之战只是伊朗危机的预演

既然土耳其靠不住,美国剩下的唯一的方法,恐怕就是要利用在叙利亚南部的以色列去做一些事。能否用新的一股力量使叙利亚内战升级,这个我们还要观察。现在大量武器装备在运往约旦和叙利亚的交界的地区,在未来有可能我们会看到一个新的热点地区的出现。

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这两派都坚持要在叙利亚待下去,所以特朗普想撤恐怕做不到。

新保守主义强调一定要占领叙利亚,一定要把这个地区给控制住,从而对抗俄罗斯。而新自由主义的商业帝国,它要的是叙利亚能源大通道的地位,控制这条能源大通道,就可以削弱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对欧洲市场的影响力。同时还使美国石油天然气在欧洲市场上获得竞争的可能性。同时也是掌握控制欧洲的一个重要的砝码。

美国极有可能5月推翻伊朗核协议,升级对伊朗的经济战和金融战,这是夺回中东主宰权的关键。到5月份对伊朗的制裁又需要对协议延期,这个时候特朗普非常可能拒绝延期,这就会导致伊朗不得不重新启动核研究或者核设施,这就会使伊朗问题激化。

而新保守主义等的就是激化。因为现在伊朗国内的情况不稳,通货膨胀非常严重,汇率贬值也非常严重,内部经济状况非常糟糕,相当的不稳定。所以如果5月份特朗普决定制裁它或者取消伊朗核协议的话,那么伊朗内部经济情况肯定会严重恶化。那么双方围绕着经济制裁金融制裁,包括伊朗的反制,这些问题都会激化。

宋鸿兵:美俄中东大对决,叙利亚之战只是伊朗危机的预演

今年在国际地缘政治上的斗争不会缓和,而是会走向明显的对抗。新保守主义在美国政府内部重新抬头,将激化在叙利亚问题上,在伊朗问题上,和在俄罗斯问题上的矛盾。包括刚才说的俄罗斯可能会采取一些报复行为,这都会导致美俄之间的对抗升级,尖锐化。

我们需要有一种更大的视角来看待美俄之间的矛盾,把这个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框架里头,站在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两大阵营的矛盾来看这个问题,这样才能彻底把问题搞明白。

鉴于中东全面战争的风险巨大,而结局殊难预料,美国最可能的选择是升级对伊朗和俄罗斯的经济战和金融战,颠覆伊朗核协议,强化制裁,全面围剿伊朗经济,在瓦解伊朗经济潜力的同时,促成其内部动乱。更大范围地制裁俄罗斯,迫使沙特与美国联手打击油价,加速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崩溃,动摇国内支持普京的民意,瘫痪俄罗斯干预中东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同时,在乌克兰方向放出大招,重新点燃乌克兰内战,以牵制俄罗斯。

双方都在与时间赛跑!如果叙利亚抢先统一了全国,库尔德人放弃独立换取自治,则什叶派新月地带得以巩固,美国再想翻盘的难度可能性极小。如果伊朗内部先出现内爆,则叙利亚局势翻转也不是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