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沒了,不跟黃鼠狼計較


雞沒了,不跟黃鼠狼計較

20世紀80年代,在農村靠養殖發家的比比皆是。

妹妹出生後,為了照顧家,父親沒有出去打工,在家學養雞。我家小院南邊有片空地,父親把閒置的磚頭搬來,把土與麥秸兒攪拌均勻,當作粘合劑,將磚與磚竟然粘在一起。因為地方小,加上做活毛糙,幾天下來,父親搭了個四不像的雞籠。這個雞籠只有父親把它視為珍寶,雞苗買好,家裡的小米也留給一半給雞吃。

父親伺候那些雞很小心,生怕生雞瘟,每天餵食先用開水燙燙小米,等米涼了,再倒到雞槽裡,因為父親細心的勞作,這些雞不但沒有傷亡,長的很快。

夜裡父親巡邏,總習慣在雞圈旁抽一支菸,看著雞沒什麼事,他才踏實地回屋睡覺。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下來,雞漸漸長大,他沾沾自喜,樂得眼睛眯成一條縫。他巴望著雞快點下蛋,好讓家人都能享受到他的勞動成果。

一天夜裡,不知從哪兒跑來了黃鼠狼,鑽到雞圈把雞吃了個精光。籠裡只剩了一堆凌亂的雞毛,本以為父親會大發脾氣,沒想到他平靜的從口袋裡掏出根菸,猛抽了幾口,轉身回屋,自言自語:嗨,雞沒了就沒了,不跟黃鼠狼慪氣!

雞沒了,不跟黃鼠狼計較

當時收入最高的就是棉花,那年我們家的棉花開的如雪花一樣白,每摘一把父母心裡樂開了花。五畝棉花找了親戚幫忙,到天黑也沒有摘完。沉甸甸的棉花裝到馬車上,母親不放心沒采完的棉花,執意要和父親輪在地裡守著。

父親上前拉了一下母親,責備道:“滿地都是,還稀罕我們家這點兒,都累了一天先回去吃飯。”吃過晚飯,父親趕著馬車朝棉花地的方向去了,走的時候,車上只裝了一床舊被子。看這陣勢,父親要去地裡看棉花。

晚上父親睡的太沉,直到天亮,才發現棉花丟了好多。

母親知道棉花被偷了,急的破口後大罵:“可惡的小偷,光幹些偷雞摸狗的事,不怕生孩子沒屁眼。”罵完還不解氣,母親找來乾草紮了個草人,在上面紮了好多針,掛在我們家地頭的大柳樹上,詛咒小偷不會有好下場......父親看到後,二話不說,把草人摘下來扔到一邊,說:“少了,就少了,犯得著跟小偷較真嗎?”

雞沒了,不跟黃鼠狼計較

家裡翻蓋房子,姨媽幫忙湊了一千塊錢。那天父親駕著馬車去城裡買東西,正好去姨媽那兒把錢拿回來。想著工人著急用東西,他快馬加鞭抄小路回來,等卸完東西,母親正好忙完,喜盈盈地上前追問:“錢拿回來了?”父親應聲著:“是啊,應急的錢,不拿來怎麼運轉?”說著,伸手朝口袋裡摸去,臉上的笑容瞬時凝固。母親是個急性子,等不急,開始大吼:“我告訴你,這可是咱姐湊了好長時間才湊齊的,你再仔細找找,到底放哪兒了?”

父親轉頭望著空空的馬車,再望望翻了個底朝天的空口袋。撓了撓頭,深深地蹲下去,吸了根菸,如同犯錯的孩子,朝母親小聲地說道:“你別急,你別急,可能是真丟了......”

在那個年代,一千元可是一筆天文數字,母親抹著眼角的淚鬧個沒完。父親倒有心情寬慰她:“錢丟了就丟了,若不是丟了錢,還不知道會出什麼禍,大不了我在外面多幹幾年活兒。”

父親的“沒了就沒了,少了就少了,丟了就丟了”一直伴著我長大。 ”

雞沒了,不跟黃鼠狼計較

主播近照主播簡介:楊曉明,涉縣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主持《悅讀全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