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人」別慌,還有盈利的機會!(操作乾貨系列19)

最近不少被貿易戰打亂節奏的“豆粕人”帶著心事來登門。王總,一個具有十多年豐富經驗的“老豆粕人”,無奈感嘆“現在的行情看都看不懂,更別提賺錢了!”

“看不懂”、“賺錢難”,相信這是很多“豆粕人”的心聲。

“豆粕人”別慌,還有盈利的機會!(操作乾貨系列19)

豆粕購銷從單一的現貨買賣到基差模式的轉變不只是一個形式的變革,它是經過2004年到2014年至少十年量的積累才形成的質的變革。在這十年裡,央企油脂企業經歷劇痛後,完成了向國際化貿易的轉型,也有少數有危機意識的下游群體,預感到油脂企業的難處將來也可能擺在自己面前,於是組織專業團隊投入研發,為適應新的購銷環境而抓緊轉型,在這慘烈的貿易戰襲來時,他們自有七分勝算。

“豆粕人”別慌,還有盈利的機會!(操作乾貨系列19)

但這也僅限於少數,更多的飼料企業和貿易企業群體未認識到市場給予的十年時間和機遇,只顧忙於賺錢,未把積累的資本財富通過組織投入轉化為採購的核心價值。但市場不會心疼任何人,遊戲規則原本如此殘酷——不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的財富,等到一定量時,自然有洗劫的對手出現 !

在大多數“豆粕人”思維還停留在看漲、看跌,用做單邊的一條腿走路時,國內外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早就以狙殺掠食者的身份出現了!財富在血雨腥風中被洗劫,經歷過大起大落後的“豆粕人”,是否反思過:

決策背後需要的國際貿易、經濟、金融、統計等專業知識能否跟得上?

作為決策者自己的運營思想是否跟得上?

面臨決策時背後的核心研發團隊是否跟得上?

那麼企業的盈利到底跟什麼有關係呢?除了每天行情的漲跌,更重要的是你的頭寸敞口、採購節奏、操作技巧、盈利模式、決策者格局、面對舍與得的境界等!如果你白天忙、晚上忙,怎麼努力都於事無補,那麼是不是要靜下心來考慮一下方向和思想是否有差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