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沉船事件,艾莎公主號全員獲救背後的風險管理

泰國沉船事件,艾莎公主號全員獲救背後的風險管理

7月5日,兩艘載有中國遊客的遊船在泰國普吉島附近海域突遇特大暴風雨發生傾覆事故。這兩艘船分別是泰國艾莎公主號和鳳凰號,兩船共載有133名遊客,其中包括127名中國遊客。目前,艾莎公主號上42人已全部獲救,鳳凰號遊客死亡人數卻不斷上升。

為什麼面對同樣突發風險的兩艘船,結果卻大相庭徑?

泰國沉船事件,艾莎公主號全員獲救背後的風險管理

通過鳳凰號倖存者口中得到了一些這樣的情況:

1.沒有人要求乘客穿救生衣,為了避免把地板弄溼,還讓原本穿了救生衣的乘客脫掉

2.在船發生危險時,沒有人通知他們去甲板,有幸運者被衝了出去,或者打碎玻璃逃生,可很多人還來不及反應就被困在了船艙裡

3.一開始船員還叫他們呆在船艙裡,直到最後才讓他們跑,經驗豐富的船員全部逃生,可遊客卻死傷慘重。

泰國沉船事件,艾莎公主號全員獲救背後的風險管理

而艾莎公主號倖存者口中卻截然相反。根據反饋的四個情況,從各個方面反應了其風險管理的高效性,值得管理者思考和借鑑:

1. 愛莎公主號的遊客都穿著救生衣。

風險是一種不確定的事件,一旦發生,就會對一個或多個事件造成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風險又分為已知風險和未知風險,對於已經識別並分析的風險,根據風險發生的概率和產生的影響程度,管理者要積極規劃應對措施,並嚴格執行,不應該有僥倖心理。

對於遊船出海這個事件,乘客意外落海絕對是大家熟知的風險,發生概率高且攸關性命。救生衣作為最直接有效且成本不高的規避手段,理應要求每位乘客穿好才能上船。艾莎公主號證明了穿救生衣這個行為大大提高了遇襲乘客的生存率。防患於未然,是每個管理者都應該有的全局思維。

泰國沉船事件,艾莎公主號全員獲救背後的風險管理

2. 在船發生危險時,工作人員及時通知大家去甲板上,然後大叫“跳船”

無論什麼樣的企業,管理者都應該對客戶負責,發生任何可能會威脅到客戶利益的事件,都需要及時通知客戶,儘可能把損失減到最小。很多時候,風險的惡化都是由於負責人相互推卸責任,浪費了寶貴的應對時間。通常在生死麵前我們不應處於道德至高點評論別人的選擇,但事件中的船員有著“救生員”的角色,他們或多或少需要對乘客的安危負責。

相比鳳凰號船員只顧自己求生的行為,艾莎公主號的船員在風險發生的第一時間通知乘客,引導他們跑向甲板,為逃生創造了良好的平臺。他們的職業道德所換來的是48個鮮活生命,值得被廣泛稱讚。而由於事先對於風險的防患,乘客身穿救生衣,才能有“跳船”這個關鍵性決策。即使鳳凰號的乘客都成功離開遊船,沒有救生衣的情況下,在海上求生成功的概率相比會小太多。

泰國沉船事件,艾莎公主號全員獲救背後的風險管理

3.旅行社及時派出救援船

企業在管理風險應對的過程中,每個部門應該準確瞭解自己在整個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各司其職,才能提高企業整體。舉個例子,在研發一個新產品的項目中,因為客戶臨時提出的需求,項目組需要額外採購材料,這時候需要財務部(下放資金)、採購部(尋找新的供應商)、項目方(溝通需求)共同努力,才能減少進度延誤的負面影響。

在艾莎公主號事件中,船員已經完成了應對風險該做的所有事情,如果旅行社沒有在第一時間內派出救援船,全員獲救的生命奇蹟不一定能發生。

泰國沉船事件,艾莎公主號全員獲救背後的風險管理

沒有管理者喜歡風險。但風險是難以避免的,一旦發生,後果不堪設想。管理者應該在企業範圍內強調風險預防意識,協調風險管理方法,確保所有層面的風險管理工作具有一致性和連貫性,成為風暴中的“愛莎公主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