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高尚,但不能無恥

文:胥敬峰

近日,同事發來一篇題為《有一種修養叫小聲說話》的美文,細細讀之,值得人深思和反省。

你可以不高尚,但不能無恥

修養的標準不能一概而論,不能侷限於思想道德優劣的範疇。誠實守信,公道正派,樂善好施等好的品行德操是修養。同樣,得體的衣著,站立的姿態;禮貌的話語,暖心的微笑;輕鬆的舉手之勞、善意的溫馨提醒……也是個人修養的體現。

有文曰:“做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無恥。”現實社會生活中,“不高尚,很無恥”之流大有人在:缺少行為約束、無視公德觀念,隨心所欲、自以為是、自命不凡、我行我素、不可理喻、不聽勸告等;整潔街道隨地吐痰,公園草坪任意踐踏,旅遊景點亂塗亂畫,文物古蹟自由攀爬……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還有過同感或相同境遇:公共場合旁若無人大聲喧譁或接打電話的人,肆無忌憚地高談闊論開懷大笑的人;莊嚴肅穆的神聖殿堂裡袒胸露臂無拘無束的人;飯桌宴席間手舞足蹈、大聲說話、唾沫飛濺的人;不負責任騎車帶著孩子闖紅燈的人;從高樓、車窗隨手拋物、扔垃圾的人……

你可以不高尚,但不能無恥

這些事情確實讓人極為反感,也很無奈。嘴在人家臉上,手在人家身上,人家也沒有觸犯法律法規,旁人如何管得?只能默默生氣、背後指責或者眼珠瞪瞪、心裡罵罵罷了。雖然是些小事,不至於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卻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和內在品質。

“於細微處見精神,於細微處也見品德。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2018年5月14日,一則環衛工人在街頭被欺負的新聞刷了屏:環衛工人陶師傅提醒年輕男女不要將燒烤竹籤扔地上,引起年輕男女的不滿,進而對環衛工人當面百般羞辱,言語不堪入耳。試問青年男女:欺負環衛工人,欺負底層的弱勢群體,你這是逞什麼能?!

據瞭解,整個事件當中,青年男女情緒激動,不依不撓地咆哮謾罵,甚至差點要動手打人,被人阻止。不難看出,青年男女沒有一點教養,又何來修養呢?

“於細微處見精神,於細微處見品德,”於細微處也見修養。

修養,不是轟轟烈烈驚天動地地壯舉,不是氣吞山河世人矚目的功德,不是犧牲生命可歌可泣的英雄……修養,在慈眉善目裡,在言談舉止上,在一顰一笑裡,在日常習慣上,在紀律規矩裡,在生活細節上,在“食不言寢不語”的老古語裡……

是的,正如作者言:“與其多管閒事,不如拿起筆頭,讓更多的人以文照鏡,時時內觀與反醒自己的言行,做個懂禮貌,有分寸,有修養之人。”

你可以不高尚,但不能無恥

於細微處見修養,於細微處見真情。從小事做起,從細微入手。小聲地說話,安靜地吃飯,輕輕地做事,輕輕地走動……在世事繽紛、喧囂嘈雜的世界裡,清下心來,修身養性,虛懷若谷,謙恭、低調、儒雅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