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空管站 如何做到兼而顧之且萬無一失?

青岛空管站 如何做到兼而顾之且万无一失?

本文刊登在6月14日《中國民航報》頭版

深夜23時,青島空管站塔臺。跑道上燈光璀璨,席位前靜穩有序。“xxx,clear to land”隨著一句簡潔乾脆的指令,一架外國專機平穩落地。15分鐘後,山航的一架正常航班也安全落地。這是6月8日,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民航保障最前線。

6月11日,最後一架專機順利離開青島。其間,青島空管站在保障了60餘架次重要飛行的同時,還保障了青島機場航班起降基本正常,實現了重大保障與日常運行的兼而顧之。

這是青島空管站建站以來完成的最高規格保障任務。“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萬無一失,不準出一點差錯。我們做到了。”青島空管站站長趙凱說。

全程都緊盯現場、坐鎮一線的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長馬兵說,從起飛到降落,從開始到結束,從臺前到幕後,從青島到全國……青島空管站“該想到的都想到了,該準備的都準備了”。此次峰會保障不僅做到了周密細緻,兼而顧之,萬無一失,而且再一次驗證了民航空管系統重大任務保障機制的高效可行。

把問題想得複雜些 把準備做得充分些

在峰會保障開始前,一走進青島空管站,就感覺氣氛有些不同,路面井蓋上都貼著安檢過的小封條。

“每個航班的跑道佔用時間是60多秒,比平均時間多十幾秒。在重新劃設滑行線的時候,我們要儘量減少跑道佔用時間,讓航班運行得更順暢一點”“所有的外臺站都已經增加了額外的安保服務,人員已經到位”“管制員的英語培訓已經結束,全部達標”……

這是在峰會保障前青島空管站準備會上各部門的彙報,彙報內容涉及管制、技保、氣象、後勤等各個方面,平時幾乎注意不到的細節,全部都被一條條地捋了一遍。

例如,為了確保管制原因外的緊急情況(如飛機機械故障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置,青島空管站特意外請了東航山東分公司的兩名機務專家和一名飛行員在塔臺上進行技術支援。“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極低,但是我們要把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想得複雜些,把準備做得充分些。”趙凱說。

由於這段時間正好有NBA總決賽,足球世界盃也即將開始,青島空管站的各個專業協會還對協會會員進行了動員。“讓大家收收心,生活上有自律,工作中能專注。等保障結束後,以更愉悅的心情看球。”青島空管站黨委書記劉學祥說。

在青島空管站,有一本100多頁的厚厚的保障方案。各專項工作組根據保障方案和相應的任務清單,對照職責一條條進行準備。當198項具體任務都執行完時,峰會保障就如期而至了。

就是在這樣環環相扣、面面俱到的準備中,青島空管人的底氣自然形成了,信心爆棚。當被問到是否感覺有壓力時,“都做好各項準備了,應該沒問題”是標配答案。劉學祥說,青島空管人相信耕耘自有收穫,他們具備了決戰決勝的實力。

自信的回答、從容的微笑源於精心準備,成就了完美保障。

“作戰單元”隨時用 全國空管“一盤棋”

在青島空管站的指揮中心,有一套連接全國民航視頻協調會的系統,方便在保障期間及時與全國各民航單位協調。這套設備是青島空管站從浙江空管分局“共享”過來的。

能“共享”的不僅是設備,還有空管系統的重大保障任務經驗以及各種需要的支持。在整個保障過程中,青島空管人的直接感覺是——背後有強大的民航空管系統在“託底”,所以“心中不慌”。“雖然我們自己的重大保障任務經驗不多,但是民航空管系統已經建立了成熟的保障機制,這給了我們前期準備工作非常有力的支持。”趙凱說。

如何與軍方進行協調以開設臨時航線和等待空域,以什麼標準進行流量管理,怎樣與機場、航企進行溝通……一系列要準備的工作都已經有模板可以借鑑。“每個具體方面的需求就像一個個小的‘作戰單元’,不論哪個單位需要,都可以在結合本地區特點的情況下,打開使用。”青島空管站副站長鬍東侯比喻道。

坐鎮過G20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現場保障的馬兵說,空管系統的重大任務保障機制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成體系和有標準。“有一套基本規定動作可以供系統內各單位參考借鑑,能幫助各單位迅速搭起保障框架和主體,然後再根據各單位特點落實細節”。這套規定動作隨著空管系統成功保障的重大任務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完善。

此外,空管一體化形成的系統內協同互助氛圍也給重大任務保障奠定了紮實基礎。一旦有重大任務保障,全國空管聯動已經成為常態。

例如,在此次保障準備期間,考慮到峰會期間要保障的各國專機平時管制員基本沒有指揮過,為了提高管制員對各國飛行員英語口音的熟悉程度,青島空管站特意到華北空管局調取了相關國家飛行員的陸空通話,回來組織管制員培訓。

“大約一共錄了幾十個小時的通話,管制員們都表示很有用,因為部分口音還是很獨特的”。青島空管站管制運行部安監室副主任施賽峰說,感謝兄弟單位的全力支持。在保障結束後,各種資源也會與全系統共享,從而進一步豐富重大任務保障經驗。

功夫在平時 關鍵靠得住

峰會保障期間,為了確保值班力量,青島空管站各崗位都安排了備份力量,很多人在保障期間都留守單位,不能回家,而且在整個準備過程中進行了多次檢查和考核。但是,在整個過程中,青島空管人氣勢高昂,幸福感十足。抱怨少,心氣兒足,離不開平時的點滴積累。

青島空管站的績效管理在民航空管系統內是比較有名的,績效工資能佔收入的五成以上,打破了“大鍋飯”。在此情況下,大家看到自己的勞動得到了尊重,專業技能得到了認可,內心的幸福感大增。“一旦遇到重大保障任務,我們會覺得這是自己的事兒,而不僅僅是任務,一定要做好。”青島空管站管制員範杭說。

青島空管站績效管理做得好離不開科技的支持。其自主研發的管制負荷管理系統為績效管理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比如在複雜扇區幹一個小時和在簡單扇區幹一個小時的係數是不一樣的”。青島空管站計算機室副主任張榮介紹說,系統對各崗位的時長和難度都有界定,所以能做到精準研判。

同樣的技術支持還體現在ATC安全防護系統的使用上。這套系統能在管制員發出錯誤指令時及時告警,避免了差錯出現,為管制安全多築了一道“防線”。目前,上海區域管制中心等多個空管單位已經使用了該系統。

“正是平時工作做到位了,員工有幹勁兒,工作有利器,才能在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靠得住。”趙凱說。同樣,青島空管站也將在未來的日常運行中,將此次保障積累的經驗和優秀做法固化成日常的運行機制,以推動空管站的高質量發展。

這也是民航空管系統的選擇。例如,在重大保障任務中體現的“全國空管一盤棋”理念,在雷雨季保障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不斷積累的重大任務保障經驗應用到日常運行中,不僅有利於做好各種重大任務保障,而且能有力推動空管運行更加安全、高效。”馬兵說。(《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記者李芳芳 通訊員劉加華 段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