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人:每個員工都是一道核安全防線

【4月25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向浙江三門核電有限公司頒發了《三門核電廠1號機組首次裝料批准書》。在獲得證書後,三門核電於當晚7點多啟動1號機組第一組燃料組件裝載操作,這標誌著歷經9年,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依託項目AP1000獲得各方認可,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終於進入帶核運行階段。三門核電站是否足夠安全,是廣大公眾最為關注的問題。國家核安全局對三門核電廠1號機組進行了全過程的獨立監管,對最終安全分析報告實施了長達6年的核安全審評。眾多與核設施朝夕相伴的核電員工,是怎麼看待核安全的呢?在4月15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環境與生活》雜誌記者前往浙江三門核電廠採訪了不同部門的十幾位核電人,瞭解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對核安全的理解和踐行情況。】

核電人:每個員工都是一道核安全防線

三門核電一期工程外景

三門核電廠位於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2005年4月17日,三門核電有限公司註冊成立。一期工程的兩臺機組採用美國西屋公司開發的AP1000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於2009年4月開工建設。

接受《環境與生活》記者採訪的三門核電人,個個都是核電行業的資深員工,有幾位還參與過我國最早的核電廠——秦山核電廠的建設和運行,最年輕的也已經在這個領域深耕了12年。對於他們各自的崗位工作來說,核安全意識是怎麼體現的呢?

維修處:程序嚴謹,隊伍優秀

李濤是三門核電維修處處長,1998年參加工作,在中國第一座核電廠(秦山核電廠)工作了十多年,一直負責設備維修——特別是反應堆等核島設備的維修。2013年底,李濤調到三門核電廠繼續從事維修工作,期間還從事過一年半的設備採購監造工作,目前負責維修處的工作。

李濤強調,核安全文化的宣貫和踐行是其維修隊伍重中之重的工作。“遵守程序、照章辦事”是核安全文化最直接的體現。他以三門核電的管理為例,“管理程序、技術程序都是非常健全和嚴謹的,同時我們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照國外核電廠的相應程序進行優化改進。”

李濤還談到,維修技能是踐行核安全文化的重要保證。“我覺得三門核電最大的挑戰就是高標準、嚴要求。質量和安全是靠人幹出來的,我們要掌握技術,所以在人員培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舉例,2016年10月,第一次全國核工業職業技能競賽舉辦,三門核電廠派了5個人參加“核反應堆核級設備檢修工”職業決賽,最終有4個人獲獎,分列第一、第三、第四、第六名(前15名為獲獎者)。

李濤表示,“我們這支維修隊伍總體上非常好,大家肯學肯幹肯吃苦,都是摸爬滾打練出來的。有些檢修工作,跟我們合作的國外廠家也從來沒遇到過,我們自己摸索出了一些好的方法和經驗,把他們說服了,最後就按照我們的方法來做了。前面說的技能大賽不過是機械專業的,還有很多其他專業的人員也非常優秀。三門核電廠雖然現在還未裝料,但設備維護和檢修的工作持續在做。”

核電人:每個員工都是一道核安全防線

三門核電維修處處長李濤

保健物理處:首創輻射控制區員工遠程劑量監督

施維澤是保健物理處處長,1995年參加工作,此前一直在浙江秦山核電廠工作,2004年底調到三門核電廠。他主要負責輻射防護、包括廠房環境和工作人員的放射性水平監測、輻射控制區的出入管理、員工職業健康管理、醫學應急等。

施維澤介紹,其部門的主要職責是保證從業人員的輻射劑量滿足國家法規的標準,並且努力把這個劑量合理地降到最低水平。“從我們部門來講,工作人員的行為規範是保證核安全的最基本要求。各種各樣的培訓都少不了,內部、外部培訓都有,同時我們全員都到其他核電廠接受過運行和大修的培訓。尤其是大修期間工程作業多,環境條件複雜,是核電廠輻射防護最關鍵的環節。”

施維澤還介紹:“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在輻射防護領域,會通過個人輻射劑量、集體輻射劑量和放射性汙染事件等關鍵績效指標(KPI),對全球核電業主進行綜合性排名,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對人員輻射安全意識的持續提升和遠程劑量監督等技術手段的有效利用,躋身全球核電業主排名先進水平。”

核電人:每個員工都是一道核安全防線

三門核電保健物理處處長施維澤

工程管理處:不給下游部門“埋雷”

工程管理處副處長王垣,自2005年大學畢業就來到三門核電廠,13年來一直在從事項目的建造管理工作,從施工現場的“四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通訊、場地平整)開始,到建設成功移交給調試和生產部門的整個工程階段都在跟進。

王垣介紹,在建造過程中主要得做好幾方面的管理:安全管理、質量管控、進度管理、現場協調工作,“比如和上下游單位或部門的對接。”“上游”主要指核電設計方和設備方等,“下游”主要指生產和調試部門。

核安全文化在王垣這個部門的體現,主要是通過嚴格的“過程控制”,確保建造質量能按照法律法規和設計圖紙的要求來做。核電工程進展過程中,總包方、各級承包商和業主單位三方,把施工的關鍵步驟和控制要點全部通過質量(QC)文件記錄下來,做到凡事有據可查。“如果施工過程中發現任何跟設計不符的偏差,我們就標為‘不符合項’,提交給設計方來評估。對於質量管理,並非不符合項越少越好。因為核電廠的安全文化是不避諱發現問題,並提倡及早發現問題並嚴格記錄下來,然後找出合適的方法解決好它。只要出現施工偏差,就要停下來全部整改,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也不能把任何隱患留到後續的調試和生產階段。”

核電人:每個員工都是一道核安全防線

三門核電工程管理處副處長王垣

環境應急處:核應急演習向“盲演”升級

曹紅軍,2004年參加工作,一開始在秦山核電廠接受操縱員資格培訓,2008年〜2010年參加秦山核電廠二期工程的調試工作,2010年〜2016年初參加三門核電廠的調試工作,期間通過了AP1000主控室操縱員考試,2016年初至今擔任環境應急處應急管理科副科長。他主要負責核應急和常規應急的歸口管理,包括各種應急演習管理。“根據法律法規的要求,廠內的應急準備和響應能力必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必須通過日常的培訓和演習來保持和檢驗。”他介紹道。

環境應急處主要負責“應急準備和響應能力建設”以及“環境保護和監測”。 “每年年底前都要編制下一年的演習計劃,組織場內的單項演習、綜合演習以及參與上級單位組織的場內外聯合演習,各項演習工作均嚴格按照計劃實施。各項演習活動都有指標控制,不合格就要重新演。我們正逐步過渡到‘盲演’(事先不知道演習具體內容),把每一次演習都當作真實的情景對待,同時也強化在惡劣天氣和環境下的演習,通過層層參與,確保應急響應能力做到常備不懈。”曹紅軍強調。

核電人:每個員工都是一道核安全防線

截至記者採訪時,三門核電累計組織實施了各類應急演習60餘項,2000餘人次參與。

物資採購處:核安全文化就是質量文化

王豔文是物資採購處綜合計劃科科長,2006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三門核電廠,一直在物資採購處,先後從事了設備採購、設備監造等工作,目前主要負責設備和備品備件的採購進度計劃管理。

王豔文介紹:“我理解的核安全文化就是質量文化。我所在部門所有工作都堅持質量第一、安全第一,在採購過程中不以低價為導向,而是優先選擇高標準、高質量的設備和備件的。雖然進度對核電廠的建設來說非常重要——影響到建造週期和投資,但在進度和質量出現衝突的時候,我們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因為沒有質量就沒有進度,沒有質量就沒有核安全。”

運行處:安全責任重大,上崗門檻最嚴

運行大修科副科長陳睿,2005年畢業後就進入三門核電廠的運行處工作,負責裝料前AP1000的運行準備工作,以及裝料之後運行相關的各種調試實驗,目前已經取得了AP1000主控室的操縱員(RO)執照。“運行處的運行員首要職責是維護核電廠安全可靠運行,目前正在盡全力保證電廠安全的情況下,推動三門1號機組裝料準備工作的開展。”陳睿說。

運行處是在裝料之後與核安全直接相關的部門,不但要保證核電廠安全,也要保證現場工作人員、環境和公眾的安全。裝料之後,運行人員承擔著重大的安全責任,運行團隊也採取了與之相對應的措施。首先,運行人員從接受培訓到最終合格上崗的過程,可以說是在核電廠內部最嚴苛的。“一個大學畢業生,在其他部門可能經過一個入廠培訓之後就可以慢慢上崗了,但是運行人員必須要經歷長達一年的現場培訓和理論培訓,才可能得到值班員的崗位。”陳睿介紹,按照國家相關法規,從值班員到反應堆操縱員,再到反應堆高級操縱員,還需要經過更長時間的培訓、選拔和考核。“管理上,三門核電運行處始終貫徹‘安全第一’的理念,每個人都是核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核電人:每個員工都是一道核安全防線

用於培訓核電廠運行人員的模擬主控室

核安全處:公開透明,情況共享

鄭開源是核安全處執照科科長,2005年大學畢業後來到三門核電廠,一直在執照管理的崗位上,主要從事核安全審評工作,目前負責裝料批准書的申請,以及與國家核安全局和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的對接,負責裝料期間的事件報告撰寫和報送。

在鄭開源看來,核安全文化不是底線文化,而是追求卓越的過程。其部門的一項主要工作是經驗反饋:一方面把自己廠發生的事分享給其他部門或其他核電廠,另一方面還要把其他電廠遇到的情況、總結的經驗吸納到三門核電廠,讓全行業共同提升核安全水平。

鄭開源介紹,三門核電廠從建造階段開始就建立了一個很好的“狀態報告平臺”,凡是核電發生的問題,都會進入該系統,然後分配給相應部門進行分析、消化、改進。從執照審批的角度看,鄭開源對自己工作的觀念就是要實事求是:既把核安全法規要求體現到公司運作中,又把現場狀態公開透明地告訴核安全局和公眾。“因為我覺得核電廠本身是非常安全的,沒有什麼可隱瞞的,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政治工作辦公室:把安全做成業界標杆

慄嶺茂,政治工作辦公室主任,主要負責黨建、宣傳及企業文化方面的工作。他1998年畢業後到秦山核電廠三期工程負責調試工作,後來到三門負責設計管理、項目管理和調試管理,如今負責思想政治工作。“我們對核安全文化的理解是奉行‘安全是事業的生命線,企業的生存線、員工的幸福線’的最高準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並自覺踐行‘安全永遠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永遠視為工作的薄弱環節’的安全理念,培養員工養成精細嚴實、高度敏感的良好工作態度。”

慄嶺茂強調,三門核電廠對安全抓得非常紮實。“從項目開工就要求穿反光背心,戴護目眼鏡這些標準化措施,是從我們這裡開始的。工作中使用‘三向溝通’,比方說張三給李四發出一個指令,李四要先複述一遍,張三確認複述的指令無誤,李四才開始執行。對話的時候我們用Alpha、Bravo、Charlie、Delta(語音字母表)來表示ABCD。用這種清晰的詞來分辨,就不會聽錯。”

核電人:每個員工都是一道核安全防線

每天早上不到8點,三門核電員工就開始陸續排隊候梯上班。

安全與質保處:事無鉅細,根除隱患

安全與質量保證處(簡稱安質處)處長甄曉輝,1998年起在秦山核電廠做了15年的運行工作,2014年來到三門核電廠,主要負責公司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的總體策劃,制定公司層面安全生產的管理制度和現場工業安全的監督管理條例。他介紹,三門核電廠用於系統化管理工程質量的《三門核電廠一期工程質量保證大綱》,就是嚴格按照國家核安全法規和安全導則制定的,並且在實施前需報國家核安全局批准。此後,安質處還要負責維護質保大綱,並通過質保監督、監察以確保該大綱得到有效實施。可以說核電廠所有與核安全有關的工作,都在安質處的獨立監督監察之下。

甄曉輝說:“核安全工作就是事無鉅細、嚴守程序,不放過任何小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隱患。在監督監察的時候,我們的人員完全以質疑、保守的態度,對影響質量的活動和環節進行深入查證,用證據說話,用文字說話,用結果說話。”

核電人:每個員工都是一道核安全防線

三門核電廠公眾展廳陳列的AP1000反應堆控制棒(左)和燃料組件(右)的1∶1模型

設計管理處:堅持設計標準

設計管理處處長唐鋼,1992年參加工作,在成都的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參與了秦山二期工程和“華龍一號”機組前身CNP1000的方案設計工作。他2006年加入三門核電廠。他介紹了三門核電廠設計管理處的主要工作:項目建設期間負責設計文件的催交,設計圖紙的審查,與設計院、廠家的協調,設計變更的識別和處理流程,上報國家核安全局以及安全評審的技術支持。目前,設計管理處的整體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已經向生產部門移交。

除了公司的規章和核安全文化的要求,設計管理處在現場處理問題時還強調一個原則——堅持以設計標準來建設核電廠。“在施工的過程中我們在現場同施工承包方和設計方一起配合,讓設計方案既可以滿足建設的需要,同時也符合原有的安全設計標準。”

核電人:每個員工都是一道核安全防線

三門核電設計管理處處長唐鋼

黨委副書記:消除員工顧慮,減少人因失誤

三門核電廠的黨委副書記章金平談到,為了最大程度降低人因失誤對核安全的影響,三門核電廠很關注員工的思想動態:政治工作辦公室每個季度會收集和分析員工在生活、工作、待遇等各個方面的情況,瞭解員工近期都關心哪些問題,然後制定出一套解決方案。“儘管嚴格來說有些問題並不在公司的職責範圍內,但是公司還是要在符合政策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幫忙解決。畢竟有很多員工每週才回家一次,難以照顧好家裡,如果思想上有波動,工作中就容易出現失誤。”

核電人:每個員工都是一道核安全防線

三門核電黨委副書記章金平向《環境與生活》記者介紹AP1000機組的安全特性

章金平還強調,核電廠有著互相信任、上下級和諧溝通的人文氛圍,員工可自由提出核安全問題,無需擔心受到報復,並相信他們所提的問題會得到解決。“通過公司的妥善安排,員工不再有思想包袱和後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這種從員工心理狀態上降低人因失誤的做法,其實也是核安全文化的體現。”

網編:吳燕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