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攻城略地:在場景「硬通貨」下,未來競爭靠什麼?

消費金融攻城略地:在場景“硬通貨”下,未來競爭靠什麼?

消費金融機構都開始在注重業務規範的基礎上,迴歸流量、場景與渠道,發揮自身優勢,定位不同群體,做好差異化服務。

當下,消費金融市場依然火熱,無論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還是互聯網頭部公司,消費金融的佈局都必不可少。與此同時,消費金融行業的需求也日漸多樣,零售、汽車金融、電商、長租公寓等多個場景中也離不開消費金融的存在。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放貸規模為4.4萬億元,同比增幅達904.0%。這也代表著大眾消費水平在逐漸提高,金融服務需求也日益迫切。

從細分領域看,以信用卡為代表的借貸已滲入中國市場10年之久,入局早、模式穩定成熟是傳統商業銀行的優勢。互聯網公司與零售電商巨頭也依託市場需求與各自的優勢,自建場景,形成了針對互聯網生態的借貸產品。

場景“硬通貨”

大眾的生活、消費、出行、理財投資、公共服務等領域均被列為重點,教育、醫美、旅遊、婚慶、數碼3C、家裝與車貸等場景也在不斷拓展和創新。

在這個過程中,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公司攻城略地,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消費金融平臺有著不同的優勢,銀行系、持牌消費金融系平臺在資金和風控方面具有較強能力,電商與互聯網巨頭系平臺在場景和流量方面擁有較強實力,產業系平臺則在線下渠道以及客戶粘性方面具有優勢。

當前,無論是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或者是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都開始在注重業務規範的基礎上,迴歸流量、場景與渠道,發揮自身優勢,定位不同群體,做好差異化服務。

這意味著,擁有場景的消費金融行業也將迎來爆發與繁榮。不過,場景也分自建與合作的場景,電商平臺多數是合作,比如聚美優品、滴滴等平臺,以合作為主,通過與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等聯手,產生借貸鏈。

以海爾消費金融為例,自2014年12月成立以來,從戰略以及商業模式上都持續深入踐行普惠金融實質,堅持佈局場景金融,助力實體經濟,並落實到具體的業務領域,發展步伐穩健而有序。

據瞭解,海爾消費金融旗下現有的兩大平臺,分別是嗨付、夠花。其中,嗨付主要為圍繞家庭消費場景佈局的一站式信用生活服務平臺,夠花為針對年輕白領的信用借款平臺。今年5月,海爾消費金融獲批增資至10億元,將進一步加大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構建PlusLink平臺,聚焦金融科技以及風控能力輸出,三大平臺共同組成海爾消費金融場景業務服務的的生態佈局。

海爾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場景業務考驗的就是用戶體驗和風控能力,通過自主研發的‘雲鏡’風控體系,持續關注極致用戶體驗。”據瞭解,嗨付APP在線分期商城還提供家電、旅遊、數碼3C等產品,全場3-12期免息。

線上線下結合

當前,用戶所需要的消費金融不僅僅在線下有需求,線上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以汽車金融為主的金融需求,通過人海戰術多年積累,同時因資金需求的使用場景聚焦在產品本身,多在線下完成。

而以數碼3C等為代表的電商平臺所搭建的場景服務,京東白條、螞蟻花唄分別依託京東與阿里的電商渠道,憑藉自有的消費場景和巨大的流量優勢,在線上佔據一席之地。

也有不少機構是線上線下結合,以海爾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與捷信消費金融為主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在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上均有涉足,一方面依託零售渠道,提供強有力的體驗服務;另一方面,攜手流量巨頭,包括社交軟件、電商平臺、生活實用工具等渠道降低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

同時,藉助已經佈局的業務與場景實現生態閉環。有分析人士指出,未來,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場景都會越來越集中,也會變得越來越稀缺。一邊場景供給變少,一邊需求不斷增加,場景的爭奪將更加激烈,對於平臺的能力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定位生活金融服務平臺的海爾消費金融,圍繞不同的需求,通過嗨付APP提供24小時零時差服務,同時通過338個城市的網點提供配套的服務,截止到今年5月底,已服務450餘萬用戶。

據瞭解,嗨付在鏈接各大家庭消費場景中不斷髮揮力量,將家庭消費需求和信用生活需求進行無縫對接,一方面依託股東資源和渠道深度佈局家電、家居、裝修、教育、租房、醫美、出行、保險八大場景,形成圍繞家庭生活的全場景佈局,其金融服務網點已覆蓋至二三線城市及鄉鎮。

科技錦上添花

不過,消費金融的發展也面臨著挑戰。傳統的貸款類產品面臨同質化難題,線上流量頭部效應與線下流量長尾挑戰加劇。此外,《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等相關辦法的出臺,叫停了無場景的現金貸,鼓勵有場景的借貸業務。

業內人士指出,就渠道而言,線上線下兩種模式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遇到瓶頸,破解瓶頸的過程就是線上線下的相互交流,以及科技能力所支撐的強用戶體驗。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可能一些標準化的場景會消失,比如以小米為代表的從工廠到個人用戶反向定製模式的出現,會使線上3C的一些場景消失。

當前,金融科技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提高了電商消費金融的需求量,但由於銀行開展消費分期的衝擊、個人徵信孤島難以打破以及過度授信引起的信用風險,電商消費金融陷入發展困境。

實際上,消費金融的客群准入門檻相比傳統銀行較低,這意味著該群體的風險更難把控。在消費金融公司難以接入央行徵信系統的情況下,必然會導致重複授信的發生,而重複授信的後果便是超額授信導致的信用風險。

消費金融對用戶的“寵溺”,催發了個體的過度借款消費。由於多數借款人缺乏固定的收入,因而一旦難以償還借貸,就會向利率更高的現金借貸求助,直至無法償還本息,給消費金融平臺帶來信用風險。

數據顯示,目前僅35%的人群有徵信報告 ,大部分消費類貸款客戶都是無信用卡無徵信的“白戶”,集中在中低收入家庭及個體工商戶,因此消費金融公司在風險管控上面臨更大的挑戰。

據瞭解,依託產業大數據共享和基於真實消費場景,海爾消費金融展開金融風控技術創新,聚合先進反欺詐技術的風險識別系統,建設了高併發、高可用、高時效的三高科技平臺,形成自動化的消費金融決策體系。

利用現有體系,實現風險管理全流程的覆蓋和控制,以及全渠道的資產質量管理機制,從根本上完善金融風控,做到了從申請、審核、放款的全流程0干預全自動風控審核能力,極大提高了用戶的信用生活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