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倒戈,轉基因黃金米完蛋,鼓動黃金米諾獎得主狼狽不堪!

FDA倒戈,轉基因黃金米完蛋,鼓動黃金米諾獎得主狼狽不堪!

2018-07-06 00:19:04

呂永巖按語:轉基因媒體、官員、專家近日又拿所謂諾獎得主向中國推銷轉基因,其中主要突破口就是轉基因黃金米。沒想到媒體鼓吹轉基因的話音沒落,美國FDA便宣佈轉基因黃金米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甚至“可能是有毒的”。報道諾獎得主鼓吹黃金米的媒體這次臉肯定是被打腫了,不過打腫了他們也要繼續充胖子。原因當然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也能使推磨的鬼打腫臉充胖子。

FDA倒戈,轉基因黃金米完蛋,鼓動黃金米諾獎得主狼狽不堪!

FDA稱轉基因黃金大米沒有任何營養價值

FDA倒戈,轉基因黃金米完蛋,鼓動黃金米諾獎得主狼狽不堪!

晴朗的美 發佈於 2018-06-08 21:46:49 舉報

閱讀數:89556

《獨立科學新聞》網站發表於2018年6月3日

https://www.independentsciencenews.org/news/gmo-golden-rice-offers-no-nutritional-benefits-says-fda/

生物技術產業及其支持者數十年來一直在推廣轉基因黃金大米,將其作為維生素A缺乏症迫切需要的解決方案。

但是,卻出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轉折,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告訴黃金大米目前的開發者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稱黃金大米不符合以健康為名的營養要求,以此結束了它對黃金大米的諮詢程序。

黃金大米是指可在稻穀中產生β-胡蘿蔔素(維生素A) 的轉基因水稻。這種最新一代的黃金大米含有三種轉入的基因。其中兩種是β-胡蘿蔔素合成途徑中的酶,是從細菌和玉米中提取的,第三種是用於基因修改過程中(非抗生素的)的可選標記蛋白。

公共部門的研究人員18年前在科學文獻中首次描述了黃金大米,之後有若干代黃金大米被生產出來,這些都表明相關企業在不斷努力以圖在保持作物生機和產量的同時,提高稻米中β-胡蘿蔔素的水平。

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提交給FDA的這種黃金大米被稱為GR2E項目,它是唯一提交監管審批的黃金大米。2017年,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的監管機構批准進口這種大米。黃金大米GR2E最初由先正達公司開發,現由蓋茨基金會資助。

在IRRI與FDA的諮詢中,IRRI表示無意在美國銷售黃金大米。不過,部分原因是由於水稻是風授粉的,一旦商業化,黃金大米GR2E將會汙染美國的大米貿易。

自1996年轉基因作物開始商業化種植以來,已有數百起轉基因汙染事件被記錄在案,其中就包括未商業化種植的一種轉基因水稻的汙染,它導致了2006-08年全球大米市場的大規模混亂。因此,與美國及其他國家當局協商是有必要的。

“基於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進行的安全性和營養評估,我們認為IRRI的結論是,用黃金大米生產的人類和動物食品的成分、安全性或其它相關參數與目前市面上的大米制品並無實質區別,但黃金大米想要得到的β-胡蘿蔔素含量的改變除外。”

但FDA的信件還有更進一步的表態。FDA宣稱,“GR2E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蔔素水平太低,因此無法保證營養素的含量要求”。

在附加的備忘錄中,FDA指出,未經碾磨的黃金大米GR2E的β-胡蘿蔔素含量在0.5 -2.35ug/g之間。也就是說,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蔔素含量既低又可變。這可以和一些非轉基因食品做個對比,比如新鮮胡蘿蔔中β-胡蘿蔔素的含量(13.8-49.3ug/g);亞洲青菜的β-胡蘿蔔素含量(19.74-66.04 ug / g);還有菠菜中的含量(111 ug / g)。

FDA指出,GR2E黃金大米中β-胡蘿蔔素的平均值是1.26ug/g。荒謬的是,這比第一代黃金大米測定的含量1.6ug/g還要少。

綠色和平組織曾計算過,以如此低的水平,需要一個人每天吃3.75公斤黃金大米,才能獲得足夠的β-胡蘿蔔素。

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蔔素降解迅速

在儲存過程中β-胡蘿蔔素的降解是個問題,這個問題對於黃金大米提出的營養價值而言,可能比黃金大米本身β-胡蘿蔔素含量不高還更加麻煩。

媒體不曾注意到的是,2017年發表在《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Journal of Ag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的一篇論文曾報告說,黃金大米GR2E在收穫時的β-胡蘿蔔素含量維持的時間很短。

這項研究發現,黃金大米在儲藏3周後β-胡蘿蔔素水平僅保留了60%,10周後僅剩13%。

顯而易見的解釋是,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蔔素在有氧情況下是不穩定的。因此,在正常的儲藏條件下,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蔔素會迅速減少。

在熱帶地區的耕種、儲存和家庭條件下,降解速度可能會更快。

無論如何,黃金大米GR2E中測定的β-胡蘿蔔素含量低且降解迅速,似乎對黃金大米實現期望值的可能性是個重大打擊。黃金大米被期望在菲律賓和孟加拉國這樣的國家中,為營養不良和貧困的人群彌補維生素A的不足。

β-胡蘿蔔素含量水平更高的一些報告

然而,黃金大米GR2E中β-胡蘿蔔素含量也有過更高的報告。例如,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第二份備忘錄指出,在同一實驗中,去殼稻米中的β-胡蘿蔔素的平均水平為3.57ug/g。Schaub等人(2007)在他們的降解研究開始時還報告了31.1ug/g。

所有較高的水平都可以通過以下組合來解釋:測量總類胡蘿蔔素的總量而不單是β-胡蘿蔔素;將稻米去殼;使用非aoac(官方分析化學家協會)提取方法;遺傳背景的差異;溫室生長而非田間生長;以及/或田間環境或生長季節的差異。換句話說,傳遞給FDA的低水平似乎是最準確和實事求是的。

黃金大米安全嗎?

儘管有FDA的信件,但GR2E黃金大米的生物安全性仍存在爭議。Testbiotech網站和其他研究人員指出,目前缺乏最關鍵的人類安全和功效研究,特別是針對目標人群。具體的健康擔憂包括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或其降解產物的非預期營養作用,因為類胡蘿蔔素合成途徑的某些成分可能是有毒的。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FDA對GR2E安全性的評估是按美國每年人均大米消費量11.8公斤來算的,而菲律賓的年人均消費量超過110公斤。

2017年,IRRI/PhilRice向菲律賓農業部提交了黃金大米GR2E的生產和檢測申請。它至今還未獲得批准。(完)

(參考文獻部分翻譯從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