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勝披露他的海水稻海稻86疑被仿製

陳日勝披露他的海水稻海稻86疑被仿製

——材料合法性來源成疑,天然雜交育種變身轉基因

(2018-06-29壬珉 深度資訊)

陳日勝披露他的海水稻海稻86疑被仿製

1986年11月的一天,陳日勝和湛江農業專科學校的羅文列教授一起普查湛江紅樹林資源時,在遂溪縣城月鎮燕巢村海邊發現一株比人還高、看似蘆葦但結著穗的水稻。穗子頂上有一小撮寸把長的芒刺,把穗子裡的果實剝開是紅顏色的像米又像麥的顆粒。當時羅教授叮囑他收下522粒種子進行繁育,將海水稻種子延續至今。隨後陳日勝在湛江默默無聞地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培育出了適合廣東廣西種植的海水稻品種“海稻86”及多個衍生產品。

陳日勝的海水稻品種研究長期得不到國家的經費支持,2013年底才由私營企業富程集團投資500萬給陳日勝做海水稻研究,但這傢俬營企業實力有限,連位於湛江遂溪海水稻發源地的虎頭坡種植基地的工人勞務費都不能及時發放。後來,富程集團資金鍊斷裂,富程集團被託管給武漢融眾集團公司,北京海水稻公司就遷到武漢,進而才有了武漢海水稻公司(武漢海稻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陳日勝披露他的海水稻海稻86疑被仿製

2016年11月,擁有“海稻86”一個產品的武漢海稻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始與袁隆平洽談海水稻合作事宜。

陳日勝披露他的海水稻海稻86疑被仿製

12月10日,武漢海稻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起的“海水稻研究與應用研討會暨武漢海水稻生物技術研究院成立大會”在華中農業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英國出席,海水稻研發產業鏈正式落戶武漢,

繼續挖掘和利用“海稻86”抗鹽鹼、抗病蟲害、耐瘠、耐淹等基因資源。

陳日勝披露他的海水稻海稻86疑被仿製

後來,袁隆平的海水稻選育了耐鹽鹼的海水稻(陳日勝未明確說明是否為其培育的品種,陳日勝稱2016年12月19日袁隆平參加三亞海稻專家會時還未與武漢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將其基因鑑定並克隆出來,轉移到高產的栽培稻,其後就有了青島地方媒體到央視高調報道的袁隆平海水稻。

陳日勝披露他的海水稻海稻86疑被仿製

陳日勝在6月27日再發博文《一條發給央視編導的短信說起》中,拒絕承認與袁隆平有任何合作關係。央視節目“我有傳家寶”給觀眾傳遞的信息是“陳日勝和袁隆平有合作,已提供海水稻種子和他們共同研發;2018新年賀詞中提到的海水稻,是在青島進行測產的海水稻”,陳日勝稱這樣“是為了給青島海水稻種質資源的來源合法性、合理性找臺階下

”。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後期袁隆平使用轉基因技術繼續培育海水稻的過程陳日勝並未參與,陳日勝的海水稻為天然雜交品種。而袁隆平很早就與張啟發等人合作,使用基因工程育種。

袁隆平的海水稻此前陷入轉基因風波,相關專家以海水稻未轉入外源基因來給袁隆平的海水稻進行辯護。然而,轉基因技術的廣義定義是“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目的生物體的基因組中,從而改造生物的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相關專家關於外源基因的定義顯然就狹隘了。

科學家對於轉基因技術的擔憂,絕不僅僅是所謂的轉Bt基因的食品引入了Bt毒蛋白,更為重要的是轉基因技術引發的未知的基因變異。水稻基因組有四五萬個基因片段,而目前人類對於這些基因各自的功能瞭解還很有限,所謂的轉基因技術只是恰巧找到了需要的基因(例如可以表達Bt毒蛋白的基因、抗草甘膦的基因,或是海水稻所需的耐鹽鹼的基因),而不是真正能夠精準控制基因。

以下是陳日勝22日博文:

2013年底,由一家民營企業富程集團的老闆曾總給我投資500萬資金來做海水稻這個項目。因為這500萬資金,我才得以開展的內陸的海水稻的實驗工作,才知道海水稻在內陸是可以種植並且很好的生產結果,後期富程集團的曾總就一直為我提供研究海水稻的研究經費。曾總看到海水稻的發展潛力,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海水稻公司。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富程集團的十幾家企業,價值40多億的公司面臨資金鍊斷裂,就無法繼續提供資金給海水稻的研究工作。於是曾總就把整個富程集團託管給武漢的融眾集團公司,把北京的海水稻公司就遷到武漢,進而才有了武漢海水稻公司。

武漢海稻公司一直只做一個“海稻86”及其衍生的產品,並未涉及其他品種。海稻並非是一個“海稻86”一個種子,而是一系列的種子,與哪裡組合,就有哪裡的種子。“海稻86”只是最適應廣東廣西的種植。

袁隆平介紹說青島政府願意拿出25億資金成立海稻研究所來研究海稻,這是國家及政府重視利國利民的事,陳先生如果願意參與,他就去簽約成立研究院帶頭來做這件事情,當時,我本著利國利民造福千秋的一件好事,能為百姓做些好事,就表示願意,也答應袁隆平院士參與這個事情。

但我也表示,這個項目涉及到前期的投資人,本著對投資人要負責,不能全給國家投資人,得不到任何回報不行,對不起投資人不行。袁隆平答應給我最高專家國家待遇等一系列的優厚待遇,但該承諾之後,袁策生物科技公司並未及時兌現,也未有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合作,怎麼分享種子成果等。

2016年10月,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項目簽約儀式在李滄區政府舉行。袁隆平與李滄區政府和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國家級研發平臺"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正式落戶青島。當時,我受邀以私人身份赴青島見證了簽約,但在媒體提問和拍攝環節,讓我避開了上臺和鏡頭。

從那時至今,袁策公司從未與我聯繫談合作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