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案這個原罪,把P2P網貸行業攪得雞犬不寧

先整治,後備案,這是監管層一直強調的合規順序。從公告可以看出監管層希望最晚2年,最早1年完成整治,然後再頒佈是備案制還是牌照制。

備案這個原罪,把P2P網貸行業攪得雞犬不寧

近期,業內最重要的好消息,非這條莫屬了。

據權威媒體財新報道,P2P和網絡小貸領域清理整頓完成時間延長至2019年6月。

雖然備案日期一延再延,但好歹有了時間節點,行業終於有了個盼頭。

至於後期怎麼整治,是備案制還是牌照制,那是監管層需要考量的。

而日前央行官網發佈的消息表示,“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

“完善整治方式,強化整治力度,引導機構無風險退出,開展行政處罰和刑事打擊,穩妥有序加速存量違法違規機構和業務活動退出。要加強監測預警,遏制增量風險,廣泛開展投資者宣傳教育”。

如果備案真的延期至1-2年,那麼行業有可能進入一個風險爆發點。不合規資產平臺慢慢自己清盤退出市場,合規的平臺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合規。

慢慢的,就會形成極端化情況,頭部平臺越來越有優勢,時間成本、合規成本、獲客成本,總體運營成本都會降低;而中小平臺,這些成本慢慢都會上升,最終還不一定獲得備案。而後導致良性清盤的一定不在少數。

上面的三條重點,也只是個監管大方向,後續還會出具體細則,來統一全國監管細則。

這次雷潮我也說過,有可能也只是個開始,不要幻想何時結束。

2年內,從1800家平臺縮減至500家,我認為極有可能,平均每天清盤1.5家平臺。

沒嚇唬你,畢竟我重倉網貸平臺。

作為國內最大的網貸返利平臺銀橋網提示,目前需謹慎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