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寶寶很省心?太乖的娃,家長要警惕這6種病……

“乖”寶寶很省心?太乖的娃,家長要警惕這6種病……

有些寶寶生來好動,手腳動個不停,甚至還經常哭鬧;而有些寶寶卻表現得非常安靜,既不哭,也不吵,一逗引就會發笑,這都是小兒個性氣質的兩種正常表現。

但是,如果你家寶寶特別“乖”,不哭也不鬧,那麼家長就要當心了!

因為患有以下這些疾病的寶寶,就會表現得特別安靜、特別“乖”,比如說: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此病又叫克汀病。患此病的寶寶在母親懷孕期間就表現為胎動減少;在新生兒和嬰兒期,身體長度較正常寶寶少20%左右;經常便秘、嗜睡、吸吮能力差、表情呆滯。

這類寶寶很少哭,甚至飢餓時、排尿前後都不哭,就算哭,也是嘶啞聲直。在幼兒和兒童期,患病寶寶表現為反應遲鈍、表情呆滯、智力低下、安靜少動、怕冷,身高較同齡兒矮,說話、坐、站、走都落後於同齡兒。

21-三體綜合徵

即唐氏綜合徵。患兒

平時不哭不鬧,成長髮育遲緩,常張口伸舌,肌肉張力低,步態笨拙。患兒有著相似的面貌、頭形,表現為扁頭平臉、頭顱前後徑短、鼻樑低、口頜小、耳朵小、耳垂小、頭圍也較正常嬰兒小。

“乖”寶寶很省心?太乖的娃,家長要警惕這6種病……

腦癱

不過,大部分有運動障礙的寶寶如果能在半歲前進行早期康復干預,是可以避免發展為完全癱瘓的。

智力低下或發育遲滯

這類寶寶在嬰兒期表現得異常安靜,以後各方面的發育明顯落後於正常寶寶。正常寶寶餓的時候會哭,尿溼的時候也會哭。但這類寶寶則很少哭,且睡眠很多,對外界刺激顯得很淡漠,往往是早期發育遲滯的表現,以後會有智力低下的可能。

自閉症

自閉症也稱孤獨症。一部分自閉症寶寶嬰幼兒期表現得異常安靜,不哭不鬧,兒童期表現為不愛說話,不願意和小朋友一塊玩。這些寶寶一般有以下特點:很難與人對視,喜歡自娛自樂,對感興趣的東西總是反覆安靜地自己玩耍,家長會覺得寶寶很乖。自閉症目前還不能治癒,只能通過早期發現和早期行為干預來改善。

“乖”寶寶很省心?太乖的娃,家長要警惕這6種病……

耳聾

如果你的家裡有個特別“乖”的寶寶,除了要及時就醫排除是疾病的因素外,家長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寶寶淘氣起來。這裡針對寶寶的不同情況,給粑粑麻麻們提供一些日常訓練辦法。如:

1、感覺運動發育緩慢的寶寶

每天集中幾個時間段訓練寶寶的轉頭、抬頭、伸手抓握等動作,並幫助尚不能自主活動的寶寶做些被動操,強化反應頻率。

2、對環境“冷漠”的寶寶

父母的笑臉和話語是最好的撫慰劑了。經常給寶寶念兒歌,陪寶寶說話,給寶寶看生動的人臉圖片,並自己做出各種喜怒哀樂的模樣,都能刺激寶寶的反應敏感性。

3、不哭鬧的睡眠寶寶

這樣的寶寶更需要父母用加倍的時間陪伴在他/她的身邊。家長可以經常帶寶寶出去“交朋友”,讓寶寶習慣和人群接觸。同時,給予寶寶溫暖的撫摸和擁抱,讓寶寶可以通過皮膚的感知,引導他/她學會主動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