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之下,韭菜怎樣操作才是賺錢的投資?

李笑來老師雖然說了還多屁話,但還是有能用的投資之道,比如說李老師曾今說過:“

你到底有沒有資本?”。

聽起來好像是罵人的話,其實是讓韭菜們真實的面對自己。

李老師舉例:一堆磚頭放在那裡不值錢,可是磚頭蓋成房子就值錢了,因為磚頭擺在那裡不是房子。

同理,資本是由錢構成,但是,錢放在那裡根本算不上投資。

那麼錢和資本有什麼區別呢,怎樣才算得上是資本呢

錢要成為資本,需要滿足三個基本要素:

第一:資金的金額大小

第二:資金的使用時限

第三:資金背後的智慧

投資基本三要素

1.資金的金額大小

100元,太少不能當做資本處理;100萬,需要看在哪個領域投資,投資的領域不同也許也算不上資本;而10億,遠遠超出了夠用範圍,但即便如此,僅僅十億本身,依然很難算作資本。

2. 資金的使用時限

一筆足夠大的金額,能用多久,一天、一個月、一年、幾十年,最後的投資效益是天壤之別。比如,萬科的劉元生先生,1988年360萬元投資360萬股萬科股票,直到今天沒有動過,目前市值2600億元,相當於30年增長了750倍。

那麼,我們不能羨慕這樣的投資,首先80年代末能拿出360萬元,而且一直拿住不動,說明人家不需要這筆錢,這就算作是所謂的閒錢投資,可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

3. 資本背後的智慧

這是三要素最重要的。同樣的錢,在不同人手裡發揮的威力也不一樣。如果把你、我、雷軍、徐小平,帶回到90年代,各自給100萬元去做天使投資,收益率最高的可能也不是你和我吧。

解讀投資三要素

說到這裡,大家或許覺得要錢沒錢、要長期投資沒實力、要智慧也差點,那還怎麼投資?不要著急,雖然並不容易學會投資,其實投資是可以通過練習習得的,習得的方法是從3個維度:金額、時限、智慧

1. 關注投資的盈虧比例,而不是本金

首先要突破的並不是金額,而是投資的觀念。很多人覺得投資需要投入一大筆錢,於是說等我有錢了再投資吧,可是不去投資哪來的可用於投資的錢呢?

於是乎,就覺得自己“反正也沒什麼錢”,於是認為投資跟自己也沒啥關係了。

投資的重點不在於投入的金額多與少,而在於盈虧比例大小。舉例:1萬元本金盈利50%,而用10萬元本金只盈利了15%,那麼1萬元的投資盈利率遠高於10萬元。

這說明一個問題:投資的本質是盈虧比例,而不是本金的大小

。本金的大小相對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盈虧比例。

在目前的幣市,其實5000元也可以投資,只要選擇的是價值貨幣,同樣可以賺到錢的。可是往往有些人愛買垃圾股,原因是“便宜”。

他們看重的是本金而不是盈虧比例,即使盈利再高更有價值的貨幣,只要價格高,就會放棄投資,理由是“貴”,一個便宜一個貴,這就是投資的誤區。

另外,很多人也是受一些暴富宣傳的影響,例如某某0.1元SM了某貨幣,現在翻了幾百倍上千倍,一躍成為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等等。

很多人看到的都是結果,千萬富翁億萬富翁,可是卻忽略了兩種情況:一是人家投資的時候的確是“便宜”,可是人家投資的是價值幣;

二是從持有到現在,中間持有了多長時間呢?可能是2年、3年或許更久。

所以,關注投資的盈虧比例,而不是本金,才是正確的投資。

2. 給自己的投資款判無期徒刑

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個人真正拿出來投資的部分,其實是很少的錢,而這部分錢並不會影響到你的生活。那麼能否長期持有自己的投資並堅持下去,值得獲得豐厚的回報,就決定了你與成功投資的真正區別。

那些投資獲利豐厚的投資者,都是給自己的資金以年為單位判上無期徒刑,而最終他們成為成功的投資者。

首先因為他們已經贏在了投資起跑線,並且因為秉持著長期投資的策略,無論怎樣的波動,他們並不需要過多的關注投資技巧、方法等,因為長期投資策略使他們有時間“思考未來”,並有時間尋找下一個價值投資。

幣東邪老師說過一句話:見過3年的投資高手,未見過3年的短線投資成功者。

3. 投資的智慧

這跟第二點是聯動的,當你確定長期投資策略時,那麼你就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投資知識、策略,同時,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實踐符合自己的投資策略,直至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和策略,這就是投資策略。

這裡前面的例子,徐小平投聚美優品時18萬美金,獲利3個億,增值高達600倍,那麼換做你和我,就算當年機會擺在面前,能夠判斷出這是一筆價值投資呢?徐小平當年能投資聚美優品,也是自己的投資策略使然。

總的來說韭菜要在幣圈賺到錢,遵循的投資理念分為三點:

1. 關注投資的盈餘率,而不是本金;2. 長期堅持價值投資,留出更多的時間思考;3. 形成自己的投資策略,並持續完善優化。

最後投資箴言送給各位韭菜:

看好基本面;

不投空氣幣;

漲3倍出3分之1;

當中漲跌都不動;

短線廢三年;

期貨毀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