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員日記:和客戶能成爲朋友嗎?》

出過逾期的信貸員,肯定會笑話這個疑問,被客戶傷害過就知道和客戶相處的分寸在哪裡?但對於一個經驗不足的菜鳥信貸員來說,難免還對客戶抱有幻想。

微貸業務中,信貸員是關鍵的一環,有了決定權的信貸員,如果善良,就想著能做一個“扶危幫困”的角色。入行教育的時候,單位為了強調公司業務的社會效益,總會拿出這麼幾個例子,比如哪個企業就是我們扶持起來的,哪個企業就是靠著我們的貸款渡過難關,才有了今天的地位,還有牆上的錦旗就是哪個企業對我們工作的認可等等。菜鳥信貸員對這些事情的理解會流於表面,也總想著能做客戶的“好朋友”,幫客戶排憂解難.

我剛入行的時候,有個逾期就是這麼產生的,這個客戶和我年齡相仿,在本地開了一個小店,裝修簡單大方,周邊鄰居評價都不錯,客戶本人也肯吃苦,也因為同樣是年輕人,對於這樣積極上進的客戶就多了幾分好感。當客戶有了資金困難,本應該保持中立的我,不自覺的在弱化客戶一些問題,比如行業環境不佳,客戶選址的問題,客戶經營能力的問題,或是同情心在作怪,我想著要盡我之力,幫助陷入困難的客戶,也可能是虛榮心在作怪如果客戶真能渡過難關,我真做了一件大好事。最終結果還是出乎我的意料,客戶沒能扛下來,生意幾乎停滯,造成逾期。

和人交朋友是本性使然,但朋友不是那麼好交的。有朋友問,先不講和客戶能不能成為朋友,就先問一下,為啥要和客戶交朋友?目的當然很明顯,多個朋友多條路嘛。微貸客戶不好營銷來,多認識一些客戶幫忙介紹,能讓自己輕鬆很多,比起理想化的幫助別人,到了這裡,就是圖謀一些自己的利益了。好的客戶自然是大家爭搶,他們無求於你,想和他們交朋友,得靠信貸員主動。但和這些客戶交朋友得講究脾性相投,志趣相投,這對於涉世未深的我來說,真的挺難。

微貸的客戶群體,平均年齡要大我們十好幾歲,文化素質就不說了,興趣愛好和我們這些小年輕信貸員不在一個年代。和客戶聚聚吧,喝酒吃飯還能接受,洗澡唱歌就面露難色。和客戶交流交流吧,就說業務顯的太利益,一談其它的話題,我從內心難以苟同,你還不能和客戶爭論,你說對了,客戶覺得你是在給他上課,不愛和你嘮嗑。有的朋友看到這裡就會說,那咋那麼軸吶,那麼較真吶?你就把聊天當成是在營銷客戶,順著說就行唄。對是對,可我當時不是幼稚嘛。

天天和客戶打交道,就聊業務還真是枯燥,有次好不容易碰到一個能嘮嗑的客戶,這個客戶比較時髦,對當下的互聯網頗有研究,聽說我懂一些這,就把自己籌劃了很長時間的一個項目頗為得意的向我徵詢意見,我正好對這個項目有些瞭解,平時瞭解的挺多,從專業角度做了評價,結論就是可行性不強。我保證我說的都是對的,這個東西在作者所在的小地方是新鮮事兒,但真是沒啥前景。客戶聽我說完,臉色不太好看,可以說是不歡而散,後來再嘮嗑,就不如以前那麼歡暢了。和客戶聊天總覺得缺少話題,可能是年齡太小,生活閱歷不夠,沒準兒再過幾年,家庭健全,歷盡滄桑了,不用絞盡腦汁找話題,話題自然就來了,也不用費盡心機交真心朋友,有的客戶自然而然的就劃入朋友圈了。

為啥總想著能和客戶成為坦誠相見的好朋友,工作幾年之後我琢磨到這樣想法的深層次原因。表面上看似我是想和客戶交朋友,想給予客戶更多,實際上我是想通過和客戶坦誠相見,來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剛當信貸員的時候,安全感不足,一想著要把貸款放給陌生的人時,心裡糾結,緊張,這個客戶到底行不行,會不會坑了我?可以說是“敵在暗,我在暗“,當時總想著和客戶交朋友,潛意識裡想達到的目的是,讓客戶把我當朋友,不要對我有所隱瞞,不要玩了我。所以剛上班時候我所表現出來的豪爽,心理根源是有自私的因素在裡面,看來當初還不是那麼傻,就是有些單純(呵呵)。

工作到現在,對於“和客戶能成為朋友嗎?”這個疑問已經不再焦慮,那是必須成為客戶的“朋友”的,因為任務全靠他們完成在,有了朋友交情,他們也不敢輕易的駁我這個面子逾期。還有哪些客戶能成為朋友,只要是有利可圖的客戶,都應該是朋友。客戶也都是這樣想的,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