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法國人浪漫 可踢起球來怎麼一點也不美了?

即便是對“法國”和“浪漫”這兩個詞分別只有一知半解的人,都會煞有見識地得出“法國人很浪漫”的結論——就好像“法語是全世界最優美的語言”這句從未被語言學界證實的話,在多數人的浪漫夢想中口口相傳,然後最終的努力也只停留在“教我說句我愛你”。

且不說“浪漫”一詞一個多世紀前從外文被譯介至中國,其含義相較原始意義偏差了多少,但如今還言必稱法國人浪漫的,多半是品牌營銷手段的需求,從旅行社到語言班,從護膚品到巧克力,也讓“法國式浪漫”沾染了濃濃的中國鄉鎮企業風。

並不否認,法國人在文學藝術等諸多上層建築領域有產生大師的基因,至今仍有卓爾不群的天才式靈感閃現,但無時不刻不將“浪漫”與嘴叼鮮花、豪車接送、燭光晚宴,以及出其不意的禮物等諸多把妹手段聯繫在一起,那只有求你自己快快醒來了。

就好像比利時隊的阿扎爾在0-1輸掉半決賽後,憤憤不平地批評法國足球變得醜陋,即便贏球也不值得學習。阿扎爾在本屆世界盃的出色表現有目共睹,但對於法國隊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因為法國足球變得“醜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我對於法國足球之美的最後印象,還停留在2006年世界盃決賽中,齊達內踢出的那腳勺子點球上。

都說法國人浪漫 可踢起球來怎麼一點也不美了?

齊達內頭頂馬特拉齊

就如同齊達內在那場比賽對著馬特拉齊胸口的一記頭槌,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一樣,自那之後的法國足球雖然歷經短暫的低潮,又在世界大賽中恢復了穩定發揮,但務實功利、簡單粗暴卻成了揭不掉的標籤。到了2018年,他們距離大力神杯又如此接近之時,人們不免又再生疑問——為什麼成績越好,法國足球卻變得一點也不美了?

危機逼出的務實

法國隊的務實作風,大抵開始於德尚的前任,也是他1998年奪冠時的隊友勞倫·布蘭科就任主帥後。在這之前,占星術士多梅內克寧願相信他自己那套玄學理論,對於球隊的管理哲學也彷彿飄在天上,於是才有了2010年世界盃期間的罷訓風波。

布蘭科和德尚,相較齊達內和亨利這些不世出的天才,作為球員時就是低調務實的代表。布蘭科2010年接任時,更是時時將這些詞兒掛在嘴邊,用人上強調團結一致,戰術上講求攻守平衡,出征2012年歐洲盃前,對外擺出一副哀兵姿態:“法國隊並不是奪冠熱門,我們要做的就是走好每一步。”

德尚接任後,更是用政治工作的手腕將務實的作風貫穿始終,甚至強調“不要選最優秀的23人,要選最團結的23人”。在要迅速出成績的重壓下,任何敢於挑戰德尚權威的“刺頭”都被排除在國家隊陣容之外。從納斯里到裡貝里再到本澤馬,敢和德尚叫板的基本也都是恃才傲物的天才型球員,但即便頂著巨大的國內壓力,德尚也只有一句“我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都說法國人浪漫 可踢起球來怎麼一點也不美了?

法國隊現任主教練德尚

要知道,就在兩年前的歐洲盃上,他甚至是不惜把加起來身價逼近2億的博格巴、格列茲曼兩大主力擺上替補席的(雖然對手的確是相對較弱的阿爾巴尼亞隊)。再看看自那之後兩位“真核”每場都不惜命的賣力表現,就明白換取德尚信任的方法對於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再到本屆世界盃上,原本和姆巴佩一樣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前鋒登貝萊,之前就有在多特蒙德隊罷訓的前科,而據說平日還沉迷於一款足球經理類遊戲。甚至有他在法國隊班機上打開電腦玩遊戲的視頻流出,而老大哥格列茲曼還用水瓶敲打他:“你可上點心吧。”

結果是,比之姆巴佩的受器重程度,登貝萊在本屆世界盃上的機會真是少得可憐。順便提一下,即便是姆巴佩這樣贏得德尚信任的少數天才,其球風的標籤也是驚人的速度,而非華麗的腳法。更何況,足球不該有的醜陋一面他也學會了不是麼……

雖然已獲續約並得到法國足協的鼎力支持,但德尚明白要讓挑剔的法國人放棄“換齊祖”的遐想,世界盃冠軍是最具說服力的。在短期出成績的重壓下,法國隊在本屆盃賽上務實甚至有些功利的戰術選擇,就更不難理解。除了姆巴佩踢嗨了的那場1/8決賽之外,法國隊在領先之後的選擇,基本和浪漫、藝術、美麗不搭邊。

連敗在他手底下的烏拉圭老帥塔瓦雷斯也不得不服:“德尚非常務實,但他就是知道如何讓手下球員發揮各自的才能。”所以,如果2天后在盧日尼基體育場的決賽,法國隊又收穫一場1-0的典型勝利,即便歡呼聲中摻雜著零星的噓聲,但至少德尚的務實收到了回報。

都說法國人浪漫 可踢起球來怎麼一點也不美了?

法國VS比利時凱文·德布勞內防守姆巴佩

註定不美的粗腰

除了治軍理念和主帥風格,法國隊長期堅持的戰術選擇,也決定了浪漫足球之風會一去不復返,轉為更加醜陋但是有用的方向。自德尚那時候以來,法國隊的“腰”一直非常硬;而在雙後腰甚至多後腰成為現代足球的戰術主流後,法國隊的這一優勢更是一以貫之,不同的是德尚、佩蒂等逐漸換成了歷代“黑又硬”的粗壯黑人後腰,保障更加紮實,而且進一步解放了其他位置球員的防守壓力。

試想一下,膀大腰圓了能好看麼?

雖然現代足球潮流對於後腰這一位置的定義,除了在後防之前形成防守屏障外,還賦予了一定的戰術組織功能,但至少在齊達內時代,法國隊的後腰們並不必承擔這一壓力,即便是進攻能力毫不遜色的維埃拉。那個時代最典型的法國“黑腰”應該算是馬克萊萊,身高和速度一項都沒有,但就是憑著強硬和判斷成為世界級選手。

雖然腰板變得又粗又硬,但畢竟有齊達內這一環在,只要能在防守後將球迅速輸送給他,接下來的踢法多半難看不到哪兒去。十幾年過去了,當法國隊沒有了齊達內,腰卻還是那麼好。

都說法國人浪漫 可踢起球來怎麼一點也不美了?

博格巴能力出眾

如今的博格巴能力之全面,讓他在法國隊的歷屆後腰中成了異類,而他本人及所在俱樂部也向來熱衷於做其他位置的嘗試。踢得更像傳統法國後腰的,是坎特、馬圖伊迪、託利索和恩宗齊這幾位。這其中,坎特本屆世界盃的表現已經贏得了多數懂球人士的交口稱讚,馬圖伊迪和託利索交替首發表現也基本穩定,而恩宗齊即便只是替補短暫亮相,也讓人印象深刻。

在現代足球的後腰被賦予更多組織、參與進攻的職能之時,法國隊對後腰的功能定位則更偏向於其原始功能——套一個許久不提的專業名詞,“清道夫”,雖然兩者並不完全對應。但事實上,雙後腰甚至多後腰對於攻防轉換速度的影響(有時甚至是拖累),在法國隊中也被姆巴佩和格列茲曼更驚豔的速度掩蓋了。再加之粗壯的腰對於邊路球員防守的解放,讓他們有更多機會放飛自我,本屆踢出名堂的帕瓦爾就是一例。

都說法國人浪漫 可踢起球來怎麼一點也不美了?

坎特出眾的防守能力讓人印象深刻

其實後腰這個位置的設定本就是簡單務實,甚至帶著一絲功利的色彩,而雙後腰甚至多後腰更是將這份功利上升了一個層次。隨著戰術理念的進化,以及不同位置球員功能差異的縮小,後腰慢慢成了全隊戰術中最關鍵的一環,只是法式的後腰仍傾向於將單一功能發揮到極致。

撇開博格巴單論,法國足球這20年並沒有誕生皮爾洛這樣組織大師型的後腰,甚至全面如亞亞圖雷、小法都可以在法國後腰面前誇耀一番。但你不能否認,僅從最基礎的防守功能而論,法國隊的腰20年了還是那麼挺。

時代不同了,怎麼能一樣

力挺法國足球“藝術派”的擁躉們,回憶恐怕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的“鐵三角”時代。雖然普拉蒂尼在當官後醜聞纏身,基本耗盡了球員時代積攢的人品,但不能否認他在法國足球的上一個黃金年代,將人們對於足球美學的理解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一如那個年代自由而奔放的思潮,永遠充滿理想和感動,信馬由韁,不知邊界。

普拉蒂尼的時代過後,坎通納、吉諾拉、帕潘領銜的又一個天才時代,卻等來了連續兩屆世界盃無緣決賽圈的惡果。那也算是法國足球通過功利主義復興的一個肇始,在雅凱上任之後,用團隊高於一切的理念取代了張揚的個性表達,對大牌“刺頭”絕不姑息,並重用年輕球員……這一切聽著都像是20年後德尚的手腕,而雅凱也的確將德尚視為他執教理念的衣缽傳人。

都說法國人浪漫 可踢起球來怎麼一點也不美了?

雅凱曾帶領法國奪得1998年世界盃冠軍

功利主義給法國足球帶來的榮譽毋庸贅言,而在20年後可能又將迎來新的一波勝利。如此看來,齊達內時代法國隊一息尚存的藝術氣息,更像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個天才時代的微弱延續。齊祖有著比之前人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張揚個性,但是,誰讓他是齊達內。

2006年,一部名叫《齊達內:一幅21世紀的肖像》的紀錄片問世。該片記錄的只是皇馬與比利亞雷亞爾隊一場普通的西甲聯賽,也並非齊達內的告別戰,但藝術的渲染和精妙的視角,還是讓很多人將其視為對即將退役的齊達內的致敬。那之後,才有了他對馬特拉齊的致命一頂,以及下場時與金盃撒身而過的心碎場景。12年後再看,這部片子彷彿不僅是對齊達內的告別,也終結了法國足球一個雖非完美,但至少還與“賞心悅目”搭邊的年代。

現如今,當馬克龍總統信誓旦旦地要讓法國重回歐盟核心,當德尚主教練需要20年後的又一個冠軍來正名,當法國隊發現更務實的選擇有助於他們掃清奪冠路上的障礙,尤其是在世界盃這一個本就已經功利化的舞臺……所有人都會發現,結果遠比情懷、比觀賞性權重大得多。一如我們告別了曾經激揚文字、堅信理想不死的年代一樣——理想的確未亡,只不過以一種更加理性的方式存活下來,習慣就好。

畢竟贏球,才是最終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