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柳家小兒被秋後處斬,不料道長爲了因果幫柳家延續香火

柳河是個行腳的商人,每天在山村跟縣城中來回走動,靠著一些貨物的差價,勉強混個生活。這天,他在山中歇息,正好遇到一個老者,老者口乾舌燥的向柳河要點水,柳河也就把水遞了過去,不一會滿滿水袋的水,就都被老者喝光了。

老者把水袋還了回去,十分不好意思的:“我口太渴,不好意思!”柳河接過水袋,也並未責怪老者,反而給了老者一些乾糧,之後就離開了。

第二天,柳河在山中遇到老者,老者此時沒了當初衣裳襤褸,反而身穿道袍,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柳河笑道:“老人家,你這副裝扮,有何見教。”

民間故事:柳家小兒被秋後處斬,不料道長為了因果幫柳家延續香火

“上次貧道與妖怪糾纏,雖然險勝,但是一時沒了法力困在了山上,好在小哥給了水跟乾糧才不至於橫死山頭。貧道此次前來只為償還一段因果罷了,小哥若是有所求,而貧道又力所能及,便了卻這段因果。”

柳河聽後,揮了揮手:“我幫你只是恰逢其會,並不貪圖報答,道長好意,在下心領,這天也快黑了,在下還要趕路,不便逗留,就在此拜別吧。”說完便要趕路去了,這時只聽耳邊傳來道長一番話:小哥日後若有所求,可到武當山的道觀尋太一真人便是。當柳河會回頭張望,發現那個道長早已不知所蹤。

回到家中,柳河跟自己的婆娘說了這件事情,柳河婆娘責怪柳河為何不求些銀子,這家徒四壁的,有了銀子也能換一個大點的房子,給兒子送去私塾,日後也能有個好出入。柳河搖了搖頭:“這銀子還是自己賺的才踏實,別人給始終不如自己賺的好。”柳河婆娘也知道他丈夫這人一根筋,死腦子不轉彎,也就懶得多說,回屋睡覺了。

轉眼過七八年,柳河的兒子也長大成人,柳河為人實誠,做生意也不缺斤短兩,可不知為何生的兒子坑蒙拐騙,無惡不作,這可讓柳河操碎了心。幾番勸解之下,柳河的兒子不僅不聽,還直接奔到山上做起了山匪,後來官府圍剿,下了大獄秋後處斬。

民間故事:柳家小兒被秋後處斬,不料道長為了因果幫柳家延續香火

柳河三番幾次想要賄賂縣令,免除自己兒子的死罪,可是縣令本就是一個清官,根本不受賄,索性就讓自己的師爺見了柳河,斷了他的念想。

柳河看著牢獄之中的兒子,柳河兒子不停的痛哭,想讓自己的父親救自己出去,可是柳河用盡了人情,不知花了多少銀子,只是能讓他跟兒子每日相見罷了。

又是一天回到家中,柳河的婆娘突然想起當年柳河救道人的事情,柳河也才想起有那麼一回事,可是那個道長真的能救自己的兒子嗎?可是為今之計只有這一條了,再過不久就要到自己兒子處決的日子了。

於是坐上一家驛站的馬上趕往武當山,為了能快速到達,柳河的吃喝拉撒幾乎都是在馬車上度過的,七日之後終於來到了武當山的道觀之中。“太一真人可在。太一真人可在!太一真人可在?”一連喊了三聲,幾乎響徹了道觀,可是一個人影都見不到,這可急壞了柳河,這可是他能找到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沒想到就這樣沒了。

民間故事:柳家小兒被秋後處斬,不料道長為了因果幫柳家延續香火

就在柳河準備黯然離去的時候,那位太一真人卻在他的身後,拍了拍柳河的肩膀。柳河轉過身來,看到的正是當年所見的老者,剛想說什麼,太一真人率先說道:“你所求,我已知,隨我上路吧。”說完就走下了山,而柳河跟在道長的身後。

一天天過去了,繞過了一個山頭有一個山頭,每過一天,柳河就在上面寫上一個筆。現在仔細一瞧,距離他兒子的處斬幾乎已經迫在眉睫了,可是道長始終不緊不慢的走著,心中一點也不著急。柳河也不是沒有催促過,可是道長渾然不聽,只是一路前行。

距離自己兒子問斬還有最後一天了,柳河也不顧的那麼許多,直接找到驛站僱了一匹快馬,連夜趕回家中,只為了能見兒子的最後一面。當柳河婆娘問起道長的時候,柳河只能搖了搖頭,這最後的希望都已經破滅了,兩人只能做一頓好飯菜,讓兒子不做一個餓死鬼。

行刑當天,縣令大人開恩讓他們夫婦兩人幫自己兒子換上新的白衣服,吃上這最後一頓飯,只看到一道刀光掠去……

半夜,月明星稀,本是一個涼爽的好天氣,可是柳河夫婦兩人在家中的靈堂的只是痛苦流涕,按照規矩行刑之後犯人的屍身都應該扔出亂葬崗餵食野狗,可是柳河買通義莊的看守,把自己兒子的屍身跟一個乞丐的掉了包,領回了家中。

民間故事:柳家小兒被秋後處斬,不料道長為了因果幫柳家延續香火

此時突然一陣風吹過,柳河夫婦兩人都被這風迷了眼,當再睜開雙眼的時候,那個道人突然出現在他們眼前,柳河怒罵道:“你這道人,如果不能救我兒,為何不能早說,”一邊說一邊哭,而老道任由柳河夫婦兩人的打罵,片刻之後,柳河夫婦兩人也沒了力氣,癱座在地,目光呆滯的看著自己兒子的靈位。

這時老道開了口:“你兒本就陽壽已盡,奈何貧道許下的諾言,貧道也自當完成。下山以來貧道神遊地府,向閻王要了三年陽壽,加之你兒身,但是三年之後你兒子就會離去。”說完就消失在了柳河夫婦兩人面前,此時棺材之中突然有了動靜……

三年之後,柳河夫婦二人不知從何抱來一個孩子,悉心照顧,從小就多加教育,待他們百年之後,這孩子已經貴為當朝的巡撫,為民請命,清廉為官。

大意:兒女雖然需要疼愛,但是不能過多的放縱,等真的惹出大禍,就追悔莫及。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道長起死回生,人生沒有從來,只能從小抓起,不讓自己的孩子走入歪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