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程庄村第一书记李鹏飞:让“不富、不强、不美”小山村大变样

远处岚雾层层,近处竹篱疏疏,农家院落点缀。山形起伏间,举目尽绿色。随意剪裁,便如水墨。

程庄村变了!

“手机信号强了,柏油大路通了,村容村貌新了,产业红利分了,贫穷帽子扔了……”62岁的老党员程富生心生欢喜,写下诗篇《向总理汇报》。

去年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带着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来到壶关县五龙山乡程庄村考察脱贫攻坚。

程庄村变了!

“要是没有李书记和扶贫队,村里不可能有这么大变化。”“这是个好书记!老的小的都能说着喽!”“大伙儿有啥事,都愿意找他商量。”“要是调走,乡亲们想他哩!”……说起程庄村的变化,老乡们竖起大拇指称赞第一书记李鹏飞。

2016年11月28日,根据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市人社局工作人员李鹏飞被选派到贫困村程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抓党建、聚人心,上项目、抓增收,变村貌、办实事。2017年底,程庄村摘了“穷帽”。昔日“不富、不强、不美”的程庄村,发生了一场由内而外的链式“裂变”,变出了软弱落后村“凤凰涅槃”的新路子。

壶关程庄村第一书记李鹏飞:让“不富、不强、不美”小山村大变样

(网络配图)

党建强 民心聚

“李书记,多会儿去长治哩,给我捎上个养蜂用的帽子。”

“李书记,我们老俩的慢性病卡是不是快办下来了?”

“快晌午了,李书记到家里吃饭哇!”

……

7月3日上午,送走来参观学习的壶关县晋庄镇东川村干部、村民代表,李鹏飞蹲在地上,和坐在程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门外的乡亲们拉起家常。

戴一副眼镜,文质彬彬,李鹏飞刚到程庄村时,乡亲们对他一副冷脸,可没这么热情。第一次组织开会,13名党员只来了5人。开会时,李鹏飞说话没人听,大家各说各话,老党员程富生更是看着李鹏飞冷笑:“一个毛头小子,能干啥?”

程富生有文化,以前当过七八年民办教师,还当过村支书,在百姓中很有威望。他老伴儿患有抑郁症,常年吃药,没有劳动能力。驻村后,一有空,李鹏飞就往程富生家跑,这次送米面,下次送棉被,还帮衬着一起拾掇家里地里的活计。

去年教师节当天,李鹏飞专程开车到市里,买了两束鲜花,组织村民代表、党员、小学生,为程富生和村里另一名在职教师过教师节。“没想到!没想到!”接过鲜花那一刻,程富生热泪盈眶、激动万分。

“让党员有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让党支部有力、有爱、有温度。”李鹏飞言化于行,实行“党员联户”,先后设置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8个党员先锋岗,为每名党员定岗、定责、定任务;规范“三会一课”,组织党员“每天一次签到学习,每年一次外出考察,创建一个致富平台,开展一批党日活动,形成一种温暖氛围”。

一个党员一面旗。党支部书记程阳历为“产业扶贫先锋岗”,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在外务工党员程小兵为“就业扶贫先锋岗”,带领村民外出务工;70岁退休老党员程全有为“基建提升先锋岗”,带着村民搞基础设施建设;程富生为“生态扶贫先锋岗”,带动贫困户生态护林增收;党龄最长的老党员、77岁的程黑扁为“社保扶贫先锋岗”,村上大街小巷的卫生他包了。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全村党员人人有责任、个个有事做,一条心、一股劲,党支部有了凝聚力、号召力。

“走村”常“入户”,“走心”讲感情,带班子、拢人心,李鹏飞在程庄村站稳了脚跟、树起了威信。

产业兴 百姓富

在程庄村进村路上,一排4座蔬菜大棚映入眼帘。

走进蔬菜大棚,西红柿长势正旺,村民程小旦和他媳妇正忙着绑秧。“再有个把月就下西红柿了,你瞧这西红柿长得多好哩!”程小旦小心翼翼地捧着西红柿,仿佛捧着一个个“金元宝”,喜悦之情飞上眉梢。

“蔬菜大棚是程庄村第一个产业。”李鹏飞说,“说一千道一万,让老乡们腰包鼓起来,才是扶贫的核心。”

去年年初,市人社局5万元帮扶款拨付到村,该怎么花?李鹏飞召集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开会商议,最终确定发展蔬菜大棚种植。“种大棚菜,门槛相对低,乡亲们以前种过旱地西红柿,好上手经营。”

蔬菜大棚建起来了,却没人愿意承包。“怕赔钱,老百姓不敢干,逼得没办法,咱是‘产业扶贫先锋岗’,咱得带着干。”程阳历说。定植、培土、施肥、绑秧、浇水、打枝……一年下来,4座蔬菜大棚经营得红红火火,年底还按照帮扶资金的10%,给村里交了5000元承包费。看到了甜头,今年一开春,程小旦夫妻俩就把4座大棚承包了下来。

紧接着,2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到村,李鹏飞开上自己的车,带着村“两委”外出考察市场,算细账,达成了一致意见——依托山西珍妮康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康乃馨。

“一座棚种康乃馨16000株,1株4朵花,两年3茬,地头价从几毛到2元不等,通过珍妮康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康乃馨卖到了俄罗斯。”谈起康乃馨种植,李鹏飞如数家珍、头头是道。

“一天1个工,挣50元钱,守家在地,活也不重。”66岁的常爱秀,一边切花、包装,一边说。

3座花卉大棚,带动了10多个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按照产业资金10%的比例,每年给村集体交纳承包费20000元。

如今,4座蔬菜大棚、3座花卉大棚、100亩中药材种植已见效;100千瓦光伏项目已平整场地;17.7万扶贫资金入股太铝公司,每年为村集体分红1.77万元。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村集体经济从零增加到近5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0万元”。

“全村64户164口人,常年留守在村的只有30多人,‘两栖农民’20多人。”李鹏飞说。眼下,“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在程庄村已成为现实。

办实事 村庄美

“实在没想到,比想象中还要差。”谈起第一次进程庄村的印象,满腔热情的李鹏飞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

进村路坑坑洼洼,土坯房残垣断壁,垃圾堆、煤堆、柴草堆乱堆一气,村委会大院年久失修,会议室常年不开会,灰尘密布,被当成了库房。

“进村路只有不到3米宽,错不开车,两辆车远远看见,就得吆喝‘等等啊,别往前走了’。等到路两边的玉茭秆长高了,挡住了视线,俩车就碰头了。”

从群众最期盼、最关注、最困难的事情抓起,在扶贫工作队帮扶下,李鹏飞一趟趟跑交通、水利、林业、文化等部门,申请项目、资金,拓宽改造了柏油路4.5米宽、2公里长,解决了乡亲们“出行难”问题;新建100立方米蓄水池1座,解决了村民吃水、产业用水问题;改造村委会大院和会议室,新建40平方米文化室、100平方米文化广场,解决了党员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无场地”问题;新建60平方米标准化五室分离卫生室1座、200米排洪渠1条、小型通讯基站2座……街巷整洁、路面干净,路灯亮了、村庄美了,小广场上歌舞笑声不断。

以往没精打采、整天靠着墙根晒太阳的乡亲们,有了精神头儿,脸上放了亮儿。

“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再也不怕错不开车了。”

“建了通讯基站,接打电话不再是边打边移动着找信号,而是随时都可以联通。”

“装上无线网络,可好了!跟在外打工的儿女们视频通话,还能省电话费哩。”

“我们还在文化广场上举办了重阳节文化活动哩!”

……

“最欣慰的是,你带着乡亲们一起干,大伙儿信任你,知道你来是为村里干事的,工作更好开展了。”李鹏飞说。村里搞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很多乡亲们主动出工出力。

“他儿子不满1岁时,鹏飞就来到了村里。干的这些事,如果不是用心投入,如果没有感情,一样也做不成。”程阳历感慨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