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維談未來十年仍以出行爲核心,滴滴外賣只是煙幕彈?

滴滴外賣的突然上線,究竟是水到渠成還是臨時起意? 對此外界一直議論紛紛、推測眾多,而今天滴滴用行動證實了其外賣業務恐怕只是一時應急之舉

4月24日,滴滴出行召開發佈會,成立洪流聯盟,滴滴出行董事長兼CEO程維現場更高調宣佈了滴滴未來十年以出行為主的企業願景,即一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服務全球20億用戶和50%的出行需求;二共建汽車運營平臺,推廣超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三是成為全球智能交通技術引領者,投入智慧交通和無人駕駛。這個舉動無疑是一記實錘:滴滴外賣的“大舉入侵”只是一場自衛戰。

程維談未來十年仍以出行為核心,滴滴外賣只是煙幕彈?

外賣業務是情急之下的“自衛”

外賣商業邏輯畸形 無意建立生態鏈

滴滴外賣在無錫的商戶結構存在巨大短板,大部分為黃燜雞、沙縣小吃等大眾快餐小商戶,缺乏大品牌餐飲商家的力鼎,這一畸形結構的出現與滴滴外賣的玩票性質不無關係。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外賣在補貼結構上也不符合商業邏輯,想要讓更多商家和用戶沉澱於平臺,靠的不僅僅是補貼,而是綜合了流量、配送體驗、增值服務等多維度指標服務體驗,可見,滴外賣無意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閉環生態鏈。這背後讓人細思極恐的是,滴滴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商業邏輯,但為何又倉促上線外賣業務、過度補貼呢?也許戰略性圍堵才是滴滴外賣極端打法的最合適解答。如此一來,滴滴只需在當前短時間內阻擊對手,而無需進行更長遠的考慮。

面臨投資人施壓的焦慮

無論是迫於上市在即的盈利壓力,或是投資人的質疑以及制約,這都意味著滴滴不會進行消耗戰。從滴滴已經停止無錫地區的“霸王餐”補貼一舉,便可看出滴滴當前面臨的巨大壓力。滴滴打持久戰即會面臨高昂的運營成本,但反觀美團對網約車市場的長期投資策略,滴滴又很難如願從“阻擊戰”中快速抽身,只得硬著頭皮繼續開城。當前為了應戰,滴滴不得不在外賣市場再造一個滴滴,但在2017年仍虧損3-4億美元的滴滴,揮起補貼大棒的時候,投資人當真會買賬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