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煙雨朦朧,油紙傘下的旖旎時光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白牆黑瓦青石板

細雨小巷撐著油紙傘的姑娘

戴望舒的一首《雨巷》

描繪出多少人夢中江南的美好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江南的姑娘撐著油紙傘

吳儂軟語的談話聲

如江南煙雨一般纏綿

她們分花拂柳而來

多情地在這青石板路上徘徊

成為多少文人墨客心中的白月光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這溫柔鄉的油紙傘

曾生出多少纏綿悱惻

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

當白娘子初化人形

撐著油紙傘站在烏蓬船頭

是否覺得千年寂寞修行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西湖第一勝境”三潭印月

也比不上那文弱書生許仙

偶然投注的目光

所以她贈他油紙傘

開始了這一生的糾纏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這多情油紙傘

藏了多少綺麗的夢

夢裡是這一生愛情的圓滿

中國傳統婚禮上

新娘出嫁下轎時

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

遮著新娘以作避邪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它是客家女子出嫁的嫁妝

它是瑤族男女的訂婚信物

寄託著少男少女

對婚姻生活美好的希冀

銘刻著要相守一生的承諾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油紙,“有子”

有多子多福的期盼

傘,“傘”,人下還有四個“人”

有五子登科的希冀

以竹為骨,又是竹報平安

圓圓的傘面更是團圓美滿

制傘過程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一把小小的油紙傘

居然要經過100多道工序

從傘骨的選材

到傘面的晾曬都極為嚴苛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搭 骨 架

用竹子搭出傘的框架

為了保證傘面的弧度

這些竹子的骨架都是採用純手工劈制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做 傘 邊

比較重要的是控制每一格的間距

以保證傘面收下來必須是個圓形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糊 傘

用三層紙來糊傘

要將紙刷平

不能留有空氣在其中

讓紙張全部完整的重疊在一起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收 傘

糊完紙後的當天是不能動的

第二天來收傘定型

如果遇到天陰

需要到廠房中烘烤定型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鑽 孔

每根傘的支架上會鑽20個孔

這樣用來穿線會非常密實

才能支撐抗陣風5級的驚人強度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修整,檢查

鑽完孔之後

完整的檢查一遍傘面和結構

針對問題進行修補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上 桐 油

整把傘面都要抹上桐油

並且讓桐油浸透傘面

這樣可以防止蟲蛀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穿 線

最後一個步驟是穿線

穿線工作非常精細

一般要用一整天時間來完成這道工序

關於傳承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對油紙傘過往的回憶

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

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製或布制傘

亦傳至亞洲各地如日本

朝鮮、越南、泰國、等地,

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前段時間有一部紀錄片

在B站的總播放量已達85.1萬

網友評論它

“粗糙但富有生命力”

它就是《尋找手藝》

其中也記錄了

一個做了一輩子傘的坎溫老人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80歲的坎溫老人靠牆坐著

消瘦的身軀和四肢滿是勁道

他在做傣族的油紙傘

幾年前

傣族油紙傘被媒體發現時

村裡還有四位老人會做傘

如今,只剩下坎溫老人了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30個小竹片削光滑

作為支撐的傘頭上憑著感覺鋸開開口

也是30個

外面的大傘骨還要削30根竹籤

竹籤裡外一層層次第埋下、串線

再巧妙地用線把傘骨繃成圓弧狀

就成了傘骨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也許是先前串得太緊

最後這一繃

坎溫老人繃了八次

滑脫一次,重來一次

重來一次,滑脫一次

一直到第八次才成功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張景(導演)一邊拍

一邊看著鏡頭裡老人的表情

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為了不影響老人的情緒

張景咬住嘴唇忍著

等拍完,張景的嘴唇咬破了

一轉身,眼淚還是偷偷流了下來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尋找手藝》播出時

坎溫老人已經離世

傣族油紙傘

這項傳承了幾千年的手藝

也跟隨老人安靜地入了土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片子播出後

有二十多人聯繫張景

想買坎昆老人的油紙傘

但是老人已經去世

再也沒有人靠著牆

日復一日地做一把竹傘了

古傘新制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李遊

一個杭州人

花了2000多個日夜

做出了一把反覆撐收3000次不損壞

清水浸泡24小時不脫骨

傘頂5級風中行走不變形的傘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這把傘在傳統工藝上進行了改良

將油紙改成了現在的布料

用現代工業設計的手法

融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湖綢傘”的制傘技藝

可謂傳統和現代的完美結合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竹語傘既是傳承也是新生

它不僅吸收了西方傘結構的優點

簡約、實用

更保留了中國文化氣韻

2013年

它榮獲了設計界兩個很有分量的獎項

iF設計獎和紅點國際工業設計大獎

被中國傘博物館收藏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手藝人從來不問什麼是工匠精神

他們連想都不會想

“他們出於生計,或出於興趣愛好

或只是一種習慣

但他們都在默默無聞中

承載了這個國家的溫度。”

(謝謝欣賞!)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軟裝設計專業知識分享者

/入群備註:軟裝設計師

1.一把中國人做的竹傘,留住了老手藝,還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2.一把油紙傘,做了十多年,油紙傘下美麗的傳說在他們手中延續

3.杭州人的手工竹傘,拿遍了全球最厲害的獎

5.傳統手工用古法制作的油紙傘

6.走過風雨留下情,竹語布傘,與君不散

8.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传承|烟雨朦胧,油纸伞下的旖旎时光

在通訊錄中,搜索multidesign ,關注燴設計

【燴設計實名設計師社交網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