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研發只有2.7%,小米是個沒有研發的垃圾企業?

小米如何保長期保證充足的研發經費?

這其實是個好問題

我認為從三個方面


1、客觀保證:

就是簡單的 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設備給設備

這部分是最容易量化的,也就是你們一直在嘲笑的小米 2.7%的研發投入

但是,恐怕你們不是真的瞭解或者理解這個量化的東西,有時候並不是完整的真實的反映出來

財報,就像是手機跑分,是可以有針對性的優化調教的,也是會有一些東西無法反映到手機跑分上的。

比如:

最眼前的問題,給研發員工發的小米原始股,是不在這2.7%裡的,但是,你們覺得這算不算研發投入?

給研發員工提供的半價租房算不算研發投入?

和供應鏈聯合研發的陶瓷技術是放在投資投入裡,還是放在研發投入裡?

為提升不鏽鋼邊框而給富士康提供的若干億的設備,應該放在投資投入裡,生成成本里,還是研發投入裡?

類似的事情還很多呢……

2、主觀保證:

投資就要投資自己

就是這一句話,這是當時雷軍說動林斌和自己一起幹的一句話

雷軍的希望是小米能夠像索尼之於日本、三星之於韓國一樣, 改變中國製造在全球的印象,用質優價廉來改變每個人的生活。

我沒有那麼高的追求,只能協助他實現這個夢想了。

這是王川對媒體說的

科研人員千千萬,互聯網員工萬萬千,可是跟著雷軍乾的,並沒有誰說他不好的

布斯家裡的保險箱都有xx億美金了,要想休息,估計十年前,二十年前,他都可以休息了。可是不知道為啥還是這麼拼,看著他每次抄著湖北普通話,”誠懇”的開發佈會耍猴,我真的感覺有些複雜。平心而論,天道酬勤,也許那天我會心甘情願的被他耍一回,把我掙得工資再還回去。

知乎上某匿名 雷布斯旗下某小兵稱

我不知道你們,我只談我,我應該算是一個很獨立幹練的人了,但是就算是這樣,我在跟著一個真正為員工考慮老闆幹活兒的時候,總是很爽效率也很高效果也很好。碰到一個事兒逼老闆的時候,我的心情和效率也會直線下降。

我猜,我們大家應該都差不多吧。

3、公司文化——產品驅動類型:

一家公司的研發水準,並不一定等於你們拿到手上的產品的研發水準。

你們拿到的產品有多少研發投入轉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這個公司的產品驅動類型決定的

營銷驅動、設計驅動、科技驅動 這些都是會導致一模一樣的研發投入,最後的產品完完全全不一樣

看著大廠如此多的研發投入和專利數量

我非常有理由的覺得

有大量的研發成果,是被主動雪藏了

這些雪藏的東西里邊,有可能是超大光圈的攝像頭、潛望鏡攝像頭、拍照算法,也有可能是青花瓷背板、沒劉海的真全面屏、不像IOS的UI交互

但是

這些玩意兒被pass掉,或者砍掉了

為什麼呢?

在OV的邏輯裡,所~~~~有~~~~的 有可能會影響用戶易用化體驗的東西,都是不適用的東西!

如果說小米是工程師文化,技術驅動、決定產品走向與定位

那麼OV大廠,就是營銷驅動、決定產品的走向與定位

換句話說,產品怎麼做,取決於怎麼做才最好賣

單一以研發投入的金錢來量化產品研發投入,是絕對不對的。

我們看了一圈手機廠商,華為、OPPO、VIVO、360等等等等,哪一個老闆親自抓產品相關研發的?沒有吧。

而小米就是雷軍親自在一線。

如果說這種投入還不叫重視研發的話,恐怕再沒有重視研發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