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教育思考、雜談、隨筆——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關於圍棋教育的一些思考、雜談、隨筆——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圍棋教育思考、雜談、隨筆——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更新週期越來越短。信息通信技術帶來了人類知識更新速度的加速。在18世紀時,知識更新週期為80~90年;19世紀到20世紀初,縮短為30年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般學科的知識更新週期為5~10年;到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許多學科的知識更新週期縮短為5年;而進入21世紀時,許多學科的知識更新週期已縮短至2~3年。在知識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一個本科生走出校門兩年內,一個碩士研究生畢業三年內,一個博士生畢業四年內,如果不及時補充新知識,其所學的專業知識將全部老化。按照知識折舊定律,如果一年不學習,所擁有的知識就會折舊80%。其實,就一個人一生所學的知識來說,在校求學階段所獲得的知識充其量不過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識都必須在以後的自學中不斷獲取。在這一背景下,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真正的吸引力,對孩子而言,還是來自於課程內容本身,來自於我們所教授的內容,其他的,都是外在的形式。此為——得其正。記得第一次講《千字文》時,滿頭冒汗,哆哆嗦嗦,沒有講出來個東西:因為只有四個字——天地玄黃。我能講史前的科幻故事?講什麼女媧造人?講洪水滔天?我內心裡覺得,不可以,因為這樣的話,就不是千字文課本身了。重點還是要回到——字上來。面對這些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我想辦法,如下:用毛筆,寫出四個字每個字的源流,設置問題,與孩子們一起思索困惑,他們happy的眼神,是真happy,且感覺他們真懂了——設置延展練習環節,檢查教學成果。比如,玄河,是什麼河;幽靜的幽,如何有兩個絲字在其中。等等。

外在的蹦蹦跳跳或者遊戲或者說唱,不是不可以,但還是藥引而已,並且分時間節令地點場合;主藥,當然還在對圍棋自身魅力的認知、理解和體悟,我們給孩子們傳遞的只是我們自己對圍棋的知和愛,若孩子真不喜歡——只說明他或她小朋友不適合,不適宜,而不是圍棋差了,教師錯了。現實中的流失率,當是一個大自然的選擇,有概率問題,相信諸位同仁都有把握。

如果老師講的孩子不能接受,那肯定要改變一下。如果老師講的能聽得懂,能接受,沒必要去學習別人搞得花裡花俏,圍棋作為技術,也可以做些比喻,但更多的是辭達清楚而已

目前大多數孩子的圍棋天賦浪費在老師的過度講解中。

隨著趙本山的小品和二人轉走紅,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這些給老百姓帶來了有趣和快樂。

"有趣"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放在南朝,以清談的風格來談論"快樂"怎麼來的,快樂是從心裡發出的,還是從思維發出的,可能會引起王弼,支遁,謝安等等一流清談家的參與,從而達到盛況,我只需聽聽而已。讓我來說,強為人難,只能以見識之陋而圖一時之快。

看到一個瘸子,見到一個瞎子,看到他們與自己不一樣,滑稽的動作,我們覺得好笑,所以我們笑了出來,我們的快樂得到釋放。不過有德行的人不是這樣的,如孔子見到盲人像是見到地方官一樣。

一位棋童家長說他們的孩子學了圍棋之後,不知道快樂去哪裡了,這是句引起我反覆思考的話。充滿童趣的笑臉消失了,那麼快樂是不是也隨之帶走了?不!而是快樂昇華了。

到了一定的棋藝水平或者到了一定的修為後,他們變得沉穩,自己會計算多種方案中的作選擇;有能力排解不利局面出現的難受和失敗時的沮喪;他們也為自己的勝利和學習道路上種種收穫感到怡怡自樂,不需要盡情的表露。

他們再也不需要滑稽的表現來得到快樂,於他們來說,這種快樂包含了理性和德行,改變了一個人的內在,或者說跟本能一樣。

但是在圍棋教育中,我見到了一種遺憾,圍棋老師為了所謂的活躍氣氛,讓學生處於打雞血一樣的亢奮,他們會認為快樂就是這樣子的興奮,不斷的以粗糙的瞎拼湊的故事,刺激著學生,修為方面絲毫得不到長進,棋藝方面也沒什麼長進,卻被家長們認為是名師。根由是社會上對"有趣"和"快樂"的錯誤認識

老師是傳授知識的,不是搞笑的。當然,知識和娛樂並不對立,可以通過幽默的方式去授課,可以靈活的與孩子們進行溝通。

圍棋的趣味性經歷了上千年的考驗。把圍棋講的無趣,是老師本身的問題。

家長花錢把孩子送來學習,目的肯定不會是有趣。只是無法甄別老師的好壞,或者是好的老師缺乏,找不到更好的老師,也就就近湊合了。

剛開始學習圍棋時,我們可能會通過給予表揚、獎品、獎金、榮譽等,來激發學生學習,即通過激發外在動機讓學生學習。但外在動機具有短時性的特點,容易出現一種較為功利主義的目的:學生為了獲得獎勵和避免懲罰而學習,如果行為的原因僅僅和獲得獎賞、逃避懲罰聯繫在一起,那麼這種行為只會在獎賞和懲罰的條件下出現,外在條件一旦消失,它所激發出來的行為也會"反彈"回原有的水平。甚至現實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例子,先給出了獎賞後又撤走獎賞,會使最終的行為水平比沒有獎賞出現時的水平還低。

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內在動機,學習活動本身能使學生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從而產生成功感,學習活動才能持久。

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激發的行為經常看上去是同樣的,學生讀書、畫畫、或回答課堂中的問題,既可以是內在動機的激發,也可以是外在動機的激發。兩者實質性的不同是提供行為動力和導向行為的來源不同。內在激發的行為,學生的活動來源是個人的好奇心、需要和努力;而外部激發的行為,學生的活動來源是環境中發生的事件。

有趣一定是課堂很熱鬧 老師很搞笑嗎?快樂一定是因為搞笑引起的嗎?教學的趣味性 確實需要,但,這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學到知識。

教育孩子,而非取悅孩子。孩子們天真可愛,但並不笨,會體會到的。

形象比喻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孩子興致是對的。只是別本末倒置。把握好節奏和度。還有,舉例要適合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的人是因為優秀而喜歡圍棋,並不是因為圍棋而變得優秀。

傳授圍棋文化,也需辯證客觀,執其兩端。

學圍棋不一定就能使人卓越,但卓越的人,就在中國而言,不會圍棋的話,會總覺得缺了點啥。

學圍棋,和玩圍棋,是兩種概念。想真學到東西,非下苦功不可。

學習是枯燥的,但為了成功那一刻的愉悅,是值得的。

快樂圍棋是偽命題,膚淺的快樂,是不可持續的。孩子輸棋後,正確引導,鼓勵,強調是因為努力不夠,而不是因為笨。輸無數盤後,經過努力,贏回一盤,這種高興,是無與倫比的。而天天贏,贏麻木了,就一定覺得圍棋有意思麼?快樂和痛苦是相對的,需要辯證的看問題。

實在輸的多了,老師可以無意間創造一個機會,讓他贏一次,表揚他,最近努力了,有進步哦,給他一個微笑,棒棒噠!

圍棋的魅力之一,在於,前面永遠有座山,等你去攀登。

圍棋須有爭勝之心,方有前進之動力,人生亦如是。勝固欣然,敗亦可喜。乃因東坡棋臭,老輸,磨練出來的一種調整心態的方法。。。一言以蔽之,當存良好之心態去爭勝!

有些老師具有20年的教學工作經驗,而另一些老師只有重複20次的1年教學經驗。

浮生難得半日閒,圍棋教育項目組閒聊,雜談,向不知其名,素味平生之鮮卑的遺落致敬,以上也有這位老師的部分精彩語錄。

圍棋教育思考、雜談、隨筆——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