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華妃在紫禁城的一生(第三十八集)

華妃這個角色,有人愛其美麗、深情,也有人恨其狠毒、善妒。在我看來,華妃也是紫禁城裡的一縷芳魂,不過是個可憐人。我不否認她殘害妃嬪的狠毒之心,但也憐憫她對皇上的一片深情。劇中這個角色之所以有這麼高的關注度,一定有其出眾之處,且看我慢慢道來。

甄嬛傳:華妃在紫禁城的一生(第三十八集)

【第三十八集】

甄嬛與陵容和好。

皇上攜后妃至圓明園避暑,甄嬛再遇四阿哥。

眾大臣彈劾年羹堯。

在眾大臣彈劾年羹堯後,皇上決定作出一定的表示。從蘇培盛這一番話來看應該是皇上說好要來清涼殿用膳,結果放了華妃鴿子。同時,皇上還給出了一個危險的信號:最近都不想來陪華妃用膳了。在惴惴不安的華妃看來,這無疑是一個失寵的前兆。因此,華妃再次對人生產生了懷疑……

華妃也很清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因此她收到昨晚的信號後立刻去打探勤政殿的情況。我猜皇上大概授意手下的人把消息遞了出來,否則華妃不可能這麼快連細節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從華妃的神態來看她對這件事的態度很不滿,具體的情況還要看下面的劇情。

看吧,華妃不滿的是年羹堯的下屬“做事不當心”。她不在意年羹堯的手下如何徇私枉法,只在意這件事會“惹皇上不痛快”,從而讓她失寵於皇上。從她收受賄賂舉薦官員來看就知道她完全不如皇后和甄嬛有政治頭腦,被頌芝和周寧海三言兩語就哄得忠奸不分。

皇上也知道華妃和甄嬛之間早已勢如水火,因此他也不介意年家知道甄遠道帶頭彈劾年羹堯這件事。但在華妃眼中就是甄遠道為了自己的女兒和年羹堯作對,她也不想想不是所有人都像她哥哥一樣幫親不幫理,為了自己的妹妹就要和甄嬛的父親過不去。

當然,華妃也要想一想,皇上會不會為了這個貪汙鉅款的下屬遷怒年羹堯呢?

樂觀主義者周寧海認為:年羹堯手下的人犯事應該不會連累到他,且之前彈劾過年羹堯的人都受了皇上的訓斥,因此年羹堯應該可以全身而退。

然而華妃知道,今時不同往日了。皇上已經不如從前那樣完全信任年羹堯,但年羹堯自己也沒有像從前那樣對待皇上,因此只能說年羹堯不作死就不會死。

周寧海真心樂觀,還不覺得這是個事兒呢。

年羹堯和他的手下也算是多行不義必自斃,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啊,錯事做多了總會露出馬腳來。因此皇上去詢問年羹堯也不算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不滿。

周寧海提醒華妃:為了替年羹堯辯解,務必要見到皇上的面才行。俗話說:見面三分情,但目前華妃根本見不到皇上,還不是傷心的時候。

華妃也意識到:自己現在無法為年羹堯辯解。

而華妃此刻手下還算得力的大將只剩下了曹貴人一個。

然而周寧海再次提醒華妃:曹貴人並不適合開口。

華妃終於下定決心,要讓頌芝去侍奉皇上。

雖然華妃有一百二十萬分的不樂意,但她為了心裡的“大局”著想,還是把頌芝送到了勤政殿。

皇上正和大臣商討國事,頌芝這存在感刷得太刻意了。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眉莊被陷害假孕禁足的時候甄嬛拜託芳若姑姑幫她在皇上面前說話,給了芳若一管螺子黛。芳若用它畫了遠山黛,給皇上奉茶時引起了皇上的注意,讓皇上想起純元皇后從而想到甄嬛。不得不說頌芝這段位放在後宮裡估計連祺貴人都不如。

皇上看到是頌芝,知道華妃心裡的小九九,故意表現得對頌芝另眼相看。反正最多封個答應常在之類的養在身邊,又不必花心思去周全。

華妃知道計劃“成功”了,但她心裡更不是滋味。從前皇上為了她可不會在意其他女人,現在居然隨隨便便就把頌芝留在身邊了。當然表面上她還是要裝出一副賢惠的樣子來感謝蘇培盛。

蘇培盛最瞭解皇上的心思,當然知道皇上對頌芝是不屑一顧的,但他面子上的功夫也要做足。華妃知道木已成舟,再留下只會讓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選擇轉身離開。

半夜裡,華妃無法入眠,連身邊的侍女都看出她心神不寧。

侍女也沒有辦法,只能勸她寬心。

華妃只有在心腹身邊才會流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看到這裡又不禁想到,華妃雖然愛皇上,但她似乎更在意自己和年家的權勢地位,不然她怎麼最後還是同意頌芝去侍奉皇上了呢?

為了穩住華妃和年家,皇上破例給頌芝答應的位分,讓眾人覺得華妃仍然炙手可熱。

從勤政殿回來的頌芝低眉順眼地端來水盆,按老規矩伺候華妃洗臉。

華妃估計是一夜沒睡,整個人都不太好了。

頌芝知道,自己犯了華妃最大的忌諱,現在她保全自己的方法就是伏低做小,否則華妃雖然今天抬舉了她,明天也可以收拾了她。

看華妃的眼神就是:你接著演,我看你能演多久。

華妃心想:皇上最多也就給頌芝官女子的位分,還有可能讓頌芝直接回清涼殿伺候華妃。因此有這麼一問,八成是想羞辱一下頌芝。

而頌芝不能撒謊,只能說實話,然而此舉激怒了華妃。

在華妃眼中根本不會當皇上是給自己臉面,只覺得是皇上單純為了頌芝才給她答應的位分。

(華妃氣得把手裡的手帕丟進頌芝端的臉盆裡,水濺了頌芝一臉。)

頌芝趕快說是因為華妃的關係皇上才破例封她為答應,這一切和皇上是否喜歡自己沒關係。只是因為皇上看在華妃的面子上不能薄待了自己,並不是自己魅惑皇上得來的。

緊接著華妃開始試探頌芝,表面上說你已經是小主了別作踐了自己,實際上就是要看頌芝是不是一得寵就忘了自己的身份。再問頌芝的住處,就是要繼續把頌芝的一舉一動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免得來日頌芝忘了本,做背棄自己的事情。

頌芝首先打消華妃的顧慮:我還跟著您住,絕不會離開您的視線。

接著又告訴華妃:即使我成了小主,也是您的奴才。

這樣華妃心裡略平衡了些,頌芝也算是過了華妃這一關。

(華妃可曾把誰真的當成妹妹一樣?)

華妃雖然表面這麼說,但實際上她並沒有真的對頌芝完全放心,讓周寧海派過去的兩個人必然是去監視頌芝的一舉一動。

當然,華妃此刻並不想看到剛剛侍寢過的頌芝,就打發她下去休息。

雖然華妃很不想看到頌芝,但頌芝如此伏低做小的表現讓她很滿意,就默許了頌芝的存在。

皇上也知道華妃的“賢惠”不是發自內心的,因此要敲打一下華妃。

皇上說是前朝事情多忙著,實際上已經開始對華妃敷衍起來了。

看到頌芝在旁邊忙著,華妃看著皇上的臉色,試探著讓頌芝也坐下來一起吃飯。

頌芝開始和華妃打太極,先說自己服侍皇上和華妃心裡高興,讓華妃允許她侍奉著。

(這張皇上有點萌哈哈哈。)

接著是華妃說大家都是姐妹,讓頌芝過來坐著。

這裡皇上說“她”不驕矜,我不太確定說的是華妃還是頌芝。看到頌芝沒有坐下,估計說的是頌芝吧,讓華妃隨著頌芝。

皇上注意到今日用的餐具與往日不同,故意拿出來問華妃。

華妃趕快強調是年羹堯送來的“淡雅質樸”的餐具。

皇上也就藉此誇年羹堯不喜奢侈,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宮裡最喜歡奢侈的就是華妃。

華妃接著給年羹堯洗白,只不過皇上並不會因為她的幾句話就摒棄對年羹堯長久以來的不滿。

如果說前面華妃那幾句話算是點到為止,後面這幾句就是恃寵而驕、妄議朝政了。

她身為後宮嬪妃,足不出戶,怎麼會知道有人“妒忌陷害”年羹堯呢?說她宮裡沒有人和宮外串通消息,宮裡估計沒幾個人信。

果然,皇上適時提醒華妃,別說一些不該從你嘴裡說出來的話。

這裡華妃也明白自己被皇上警告了,趕快作低眉順眼狀。

華妃為了撇清自己,趕快提議讓頌芝伺候皇上午睡,順便也可以讓頌芝吹吹枕頭風。

沒想到皇上一口答應下來,華妃估計心裡想著皇上會讓自己服侍他午睡,現在希望落空了,一臉的落寞表情。

在這之後,甄嬛和曹貴人對華妃舉薦頌芝一事也有一番討論。其實華妃大可以讓年家推薦女子到宮中來送到皇上身邊,但她卻選擇了自己身邊的侍女。(後來甄嬛也讓浣碧送瑛貴人入宮,那水準可比頌芝高多了,還彈得一手好古箏)

自從麗嬪倒臺,華妃身邊就只剩下一個不太得寵的曹貴人,自然是要再找幫手。

但看華妃對頌芝的防備就知道,華妃很怕出身較高的女子得寵後不再被她所用,因此選了頌芝,一方面是看到皇上似乎對頌

芝有點意思,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頌芝不可能背叛她。

甄嬛這明顯是個反問句,答案早已在她心裡。而曹貴人這樣的聰明人自然也懂得甄嬛的心思,在甄嬛面前她不必像在華妃身邊一樣裝傻,因此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頌芝雖然有些姿色也有幾分小聰明,但她到底是依附華妃的一個小角色,一旦華妃這棵大樹倒下,頌芝就連乘涼的地方都沒有了。

沒有曹貴人輔佐的華妃只能用頌芝來爭寵,但頌芝充其量能做到分寵,根本不可能像甄嬛或者華妃那樣專寵,因為她根本沒有前兩者擁有的硬件(出身)和軟件(美貌、才華)優勢。

就像皇后說安陵容的話:“莞嬪失寵時你一枝獨秀,而莞嬪復寵後你連平分春色都做不到。”頌芝又怎麼可能比得上甄嬛呢?

在這裡也只能感慨華妃的沒落已成事實,雖然眼前她仍是後宮第一妃,但實際上她這棵大樹早已被蟲蛀空了心,若是再有一陣強風吹過,必然會倒下。

華妃本是興致勃勃地帶著曹貴人和芝答應去看戲,結果在路上遇到了要回宮的甄嬛。

華妃步步緊逼,甄嬛從容應對。

華妃仍自矜身份,用自己妃位的身份來壓甄嬛一頭。

甄嬛最清楚華妃已是強弩之末,因此她不在乎眼前一時的榮辱得失,且現在並沒有必要得罪華妃,否則被華妃抓住把柄治罪豈不是得不償失?

華妃卻是不怕事大的,她身份高甄嬛一截,必然是什麼難聽說什麼。她巴不得甄嬛生氣和她翻了臉,正好到皇上面前參甄嬛一本,最好把甄嬛的位分降一降。

當然,在甄嬛的面前,華妃鬥嘴永遠佔不到什麼便宜。

因此,華妃只能放些狠話出來,完全是隻打雷不下雨。

甄嬛當然不怕華妃找她麻煩,一是她本身也沒什麼麻煩可找,無懈可擊;二是華妃現在自顧不暇,年羹堯的事已經讓華妃焦頭爛額,根本騰不出手來對付甄嬛。

這話說得就像小孩吵架一樣了,水準越來越低。仔細看這一段鬥嘴的劇情就會發現,華妃本來是先發制人,卻一直被甄嬛的話帶著走,到最後狠話越來越弱,顯然是沒什麼可說的了。

頌芝最瞭解華妃,知道她也沒什麼可說的,於是藉著自己的小主身份上來搭話。

這一段話的中心思想就是:華妃比甄嬛尊貴,所以不值得為了甄嬛這麼個人生氣。然而她本人也是宮女出身,剛封了個答應而已,又比在場的哪個小主尊貴呢?

(甄嬛制止想要罵人的流朱。)

甄嬛先肯定頌芝的理論,在這宮裡確實等級秩序鮮明。

然而在場眾人你身份最低,區區答應也敢在妃位和嬪位面前大放厥詞,豈不是自己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嗎?你還是等到皇上封你做嬪位或是貴人的時候再來我面前說這番話吧。

曹貴人出來打圓場,她知道再說下去華妃也討不到任何便宜,倒不如就這麼算了。她表面上是說華妃沒必要和甄嬛多費口舌,實際上這話是對甄嬛說的。

(曹貴人好喜歡剝葡萄給別人,上次也是剝葡萄給皇上。)

華妃終於記得有事要問軍師曹貴人,然而曹貴人現在已經開始出餿主意了。

曹貴人說這一段話都沒有什麼營養,只是分析了一下局勢。皇上為了認清大臣是否忠心,故意用八爺和九爺的事情試探他們,結果年羹堯不幸中招了。

華妃也知道這個時候回話要謹慎,但以她和年羹堯的智商,恐怕想不到什麼恰當的回話方式。

曹貴人繼續和稀泥,但華妃自己也知道今時不同往日,皇上既然有此一問就不可能如此簡單。

華妃知道最近有很多人彈劾年羹堯,看來年羹堯已經很不得聖心了。

皇上讓年羹堯回答這個問題就是為了找茬,估計年羹堯怎麼回答都不對。

在華妃眼裡,一切都是皇上被謠言迷惑導致,她從不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肯在年羹堯身上找原因,她不是不知道年羹堯自高自大、居功自傲,但她只念著自家對皇上忠心耿耿,不考慮皇上對這一切的忌諱。

曹貴人看到和稀泥這一招不管用,開始出餿主意來迷惑華妃。什麼禮儀孝道、以情動人在皇上看來都是假的,皇上眼中只有利益,年羹堯對他不敬已是事實,不會輕易改變。

華妃對這個提議並不是立刻全盤接受,她也知道皇上有多討厭八爺和九爺,因此曹貴人的提議她半信半疑。

為了讓華妃接受這個提議,曹貴人再接再厲,讓華妃勸年羹堯多提君臣手足之情。然而皇上想到年羹堯現在如此放肆的行為舉止,怎麼可能輕易被昔日的君臣手足之情所打動?

在曹貴人的蠱惑下,華妃終於接受了這個提議,同時也把年羹堯繼續向深淵推了一步。

華妃與甄嬛狹路相逢後,還是跑到皇上面前去告狀了。然而,皇上對她的話已經完全不信。

想來華妃去告狀的時候一定是一副醜惡嘴臉,讓皇上難以忍受又不得不敷衍著。

皇上已經決定要對年羹堯下手,華妃的一切舉動都是無用功。

之所以忍受年羹堯囂張放肆到現在,就是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一次性除掉年羹堯和敦親王。

華妃自己被訓斥過,不敢去問這些,就讓頌芝去試探皇上的心意。

然而皇上也不可能讓頌芝輕而易舉地打探到他的想法,哪怕這些想法他有意讓華妃她們知道。因此頌芝看著皇上的臉色,小心翼翼地裝作不經意的樣子去提問。

一看頌芝的樣子就知道她想知道皇上對年羹堯的看法,皇上那麼精明的一個人又怎麼可能對頌芝的想法一無所知呢?

皇上開始給年家的人灌迷魂湯,假意誇獎年羹堯來**他們。

頌芝立刻以為皇上對年羹堯仍然心存好感。

接著皇上又轉著圈把華妃、年羹堯和頌芝都誇了一遍,估計說得皇上自己心裡都快吐了。

(皇上:朕能怎麼辦啊?朕也很無奈啊。)

聽過頌芝的話,皇上也知道在徹底收拾年羹堯之前得稍微鬆一鬆對年羹堯的訓示,因此年羹堯和華妃這邊也得到了一點喘息的時間。

從華妃每天都知道摺子上的話來看,清涼殿和宮外的聯繫並沒有斷過。

果然頌芝把皇上的話當真了,還把這些話傳到了華妃耳朵裡。

曹貴人立刻順著華妃的話往下說,讓華妃以為自己和年羹堯還是皇上心中的紅人。

曹貴人繼續作恭順狀討華妃的歡心,而華妃最喜歡的就是這種安靜又能出主意的人在自己身邊,既不會威脅自己又能給自己提供幫助。

華妃根本不在意曹貴人的地位,只打算用一個嬪位換曹貴人一直忠心自己,真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

頌芝侍寢後,華妃根本不想見她,估計心裡煩得不行。

從這裡看出華妃和皇后一樣,根本不許手下的人懷孩子。不過頌芝在翊坤宮服侍了這麼久,聞慣了歡宜香,皇上根本不擔心她會有孩子。

曹貴人這幾句話就是說出來給華妃添堵了,頌芝受寵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就是華妃失寵了。

不過,華妃也要讓曹貴人知道,你連頌芝的恩寵都不如。

甄嬛故意把自己對頌芝的不滿講給曹貴人和欣常在,曹貴人會意,立刻把這件事告訴了華妃。

而甄嬛和皇上合演的這出戏也成功騙到了華妃,讓華妃以為甄嬛嫉妒頌芝已經失寵於皇上。

華妃打定了主意要讓甄嬛付出代價,準備和頌芝合演一齣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